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經濟“調結構”要過“五道坎”

2009-12-22 12:46:00 新華網   作者: 宋振遠、儲國強、呂福明   

消費不足、產能過剩、減排壓力——盡管2009年我國經濟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保增長”目標無已懸念,但仍然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發展矛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這場“調結構”攻堅戰中,要如何跨過轉變發展方式的門檻?
 

 傳統產業:從“去庫存”到“去產能”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隨著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我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實現了產銷基本平衡。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至10月份,重點鋼鐵企業的鋼材產銷率為98.2%;水泥產銷率為97.8%。

但“去庫存”只是傳統產業走向復蘇的第一步,這些行業中存在的重復建設、產能過剩以及結構不合理等深層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一些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步伐放慢,新增投資較多,很可能舊病未除,又積聚了新矛盾。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視員賈銀松表示,今年1月至10月,建材行業投資增長了47.4%,其中水泥行業增長了64%,平板玻璃增長了35.3%。“明年產能過剩問題仍有可能出現。”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說,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如果我們仍停留在原有經濟結構上“保增長”,就會錯過這次“深度調整”的戰略機遇,在下一輪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為抑制產能過剩,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正進一步加強對傳統制造業的審批管理,提高產業準入門檻。這些舉措能否有效解決傳統產業的“去產能”難題,人們充滿期待。

新興經濟:有序搶占“后危機時代”競爭制高點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展新興產業被寄予厚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物聯網、3G手機、低碳經濟等新概念應運而生。在相關政策扶持下,各地將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調結構”的重大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但由于一些地區不顧條件盲目競爭、一哄而上,也產生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時麗教授表示,國內一些新能源項目除了規模擴張過快,就是普遍缺乏自主技術。

在一些地方,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陷入“混戰”。山東時風公司開發了一款最高時速50公里的小型低速純電動轎車,當地政府默許購買人不用考駕照就能上路行駛,最終淪為備受詬病的“山寨車”,只出了5000臺就被迫停產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認為,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在重構,各國都在積極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但如果新興產業“一窩蜂”上馬,不僅對資源造成浪費,也不利于整個產業的有序發展。 

     

 消費驅動:從“消費挖潛”到“收入增長”

“調結構”除了調整產業結構,需求結構的調整同樣重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在山東,伴隨著4.3萬個農家店的改造和建設,以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為主要特征的現代流通方式,開始向農村市場延伸。部分農村地區過去“油鹽醬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趕大集”的落后局面,正在改變。今年國家推行的家電、汽車、摩托車等產品下鄉的優惠政策,有力提振了消費,為實現“保增長”目標立下汗馬功勞。

“但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依然不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目前的消費刺激政策主要還是著眼于“消費挖潛”,要從根本上擴大內需,除了優惠政策及商業布點之外,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仍是根本。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城鎮化建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這是持續擴內需、保增長的根基。當務之急是著力提高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比重,提高種糧農民和低收入群體的補貼水平,改變“收入跑不贏GDP”的局面,讓百姓有錢花、敢花錢。

 

 節能減排:資源要素“價改”難題待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要推進節能減排,強化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作為一家能源費用占總成本23%的高耗能企業,濟南鋼鐵集團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利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上半年,噸鋼可比能耗同比降低約11千克標煤。1月至10月,濟鋼利用余熱余能發電23.7億千瓦時,生產用電自給率接近60%。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到今年上半年,我國已經完成了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的任務,盡管困難很大,但是經過努力,2010年減排20%的“十一五”目標有望實現。

按照經濟發展規律,節能減排越往后越難。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政府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下一步我國節能減排將步入更加艱難的“攻堅期”。

在這一過程中,推進水、電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至關重要。適度提高資源要素價格,有利于發揮價格在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抑制“兩高”行業盲目擴張的杠桿作用。而在“管理通脹預期”與“調結構”之間,也將充分考驗政府的調控藝術。

 地方政府:防止“調結構”流于形式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國家“一攬子計劃”落實中,一些地方出現了重經濟增長、輕結構調整傾向。為了“把錢花出去”,放松環保、能耗等“市場準入”監管,使“調結構”在“保增長”大旗下流于形式。

一位縣委書記說:“對縣市領導來說,百姓要就業,干部要工資,必須首先抓好兩件事,一是招商引資,二是財政增收。我的籃子里本來沒有菜,挖到籃子里就是菜,搞結構調整那還不是我們的優先選項。”

“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與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擴張密不可分。”左小蕾說,“陷入招商引資競賽的地方政府,即使遇到重復建設,往往也會因為保就業、保GDP等因素,與企業結成事實上的聯盟。最終的結果是:產能上去容易下來難。”

有關專家認為,要減輕“調結構”的阻力,必須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掃除體制機制上障礙。比如,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使之更有利于地方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在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上,要切實改變單純以經濟增長等“顯績”指標衡量政績的觀念與做法,更加注重發展方式轉變等“潛績”考核。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道坎 中國經濟 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