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市場煤”、“計劃電”成為困擾中國煤電發展的最大瓶頸。為打破這一局面,國家發改委于近日發布的《關于完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徹底解開了拴在煤企身上長達16年的枷鎖,煤炭價格市場化的大門首次被完全打開。
發改委在指導意見中指出,要在市場定價的基礎上理順煤電價格關系,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盡快建立電煤市場價格指數,引導產消。同時,要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調整電企消化煤價上漲比例,設置煤電聯動最高上限。從2010年開始,煤炭和電力企業將完全自主進行煤炭價格的談判,煤電雙方在即日起30天內完成產運需銜接。
我國的煤電聯動政策始于2004年底,當時國家規定,以不少于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將相應調整電價。煤電聯動事實上是根據發電企業主要成本,采取政府指導價,給電煤雙方預留出一定的價格空間。
由于我國電力改革出現了兩層皮現象:發電企業逐步市場化,電網壟斷卻在不斷加強。因此有專家指出,煤電價格聯動在電力行業未完全進入市場的條件下,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解決問題的根本還是要使電價完全市場化。
根據以往的慣例,每年發改委會都會部署煤炭銜接會事宜,煤炭、電力企業通過煤炭銜接會,簽訂煤電合同。近年來,由于雙方體制和利益矛盾的不斷加深,許多時候,五大電力集團都是以零合同結束銜接會。
在經歷了2009年的不歡而散之后,發改委此番發布指導意見,幾乎得到了市場各方的一致好評,這也被業內人士稱之為電煤邁向市場化的關鍵一步。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表示,傳統煤炭價格管制的終結,體現了政府推進煤炭價格市場化的方向,意味著電煤市場化改革邁出一大步。
事實上,除了市場化,電企面臨著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量。我國火力發電比例過高,使得電力產業成為高能耗,高污染的代表,隨著低碳經濟的興起,未來政策的導向傾向于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產業的發展,對于電力企業而言,產業結構調整更是刻不容緩。
何世紅分析,目前電價市場仍未放開,煤炭價格的完全市場化無疑將加大電企的生存壓力,電價市場化改革顯得更為迫切,但由于電價關系國計民生,因此預計短期內將以試點為主。
發改委表示,目前國家正鼓勵煤炭和電力企業簽訂3-5年長協合同,并著力推進煤炭交易市場化建設的步伐,大力推進全國煤炭交易中心建設,以組成一個完整的煤炭市場體系,使煤炭交易日?;?/p>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