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來,中國經濟處于增長加速的進程中,經濟企穩回升拉動了電力及電煤消耗。電企發電陸續回暖,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電力企業發電開足馬力,電力、冶金等下游產業陸續回暖,對煤炭需求進一步增長,進入冬季以來,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用煤使得電煤、動力煤需求增加。專家指出,種種跡象表明,2010年煤價上漲已成定局,預計漲幅會在5%至10%之間,“計劃電”和“市場煤”的矛盾正在加大。
業內人士指出,表面上看,此輪電煤供應偏緊受供求因素影響較大,但如果煤價未來保持上漲,而電價沒有理順的話,那么機制將成為最大的隱患,需要警惕更大范圍的“煤荒”和“電荒”。出現電荒的原因就在于“市場煤、計劃電”,因為煤價的漲幅超出了電廠的承受能力,導致它們沒錢去買煤。為理順煤電價格形成機制,從2004年開始,國家通過實施煤電聯動來緩解電廠的困境,即,當煤炭的價格累計變化幅度連續在6個月以上超過5%時,通過調整電價來彌補發電企業成本的增加。不過,這一機制未能得到很好的執行。
在中國,煤炭是電力發展的主體能源,電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戶。煤炭行業在2002年就已經放開,而電力行業至今仍由國家價格管理部門定價的價格機制。在這種格局下,煤電雙方長期在價格上難以協調同步。當煤炭漲價時,電力企業因不得自行變動電價,只好承受發電成本增加的壓力;而當電力市場供過于求時,煤炭行業則要承受經濟低迷、產品積壓的負擔。
分析師認為,煤電之爭的實質是計劃與市場的較量。倘若煤炭和電價能徹底放開,建立市場化電能價格形成機制,煤電企業均可以在市場規則上進行運作,煤電爭論也會迎刃而解。但問題的關鍵是電價牽涉面廣泛,國家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徹底放開電價。在國家理順資源價格之前,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煤電雙方雙方結成戰略同盟,建立長效的煤電聯動機制。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