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會議已經閉幕。雖然對這場被稱作“人類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機會”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各方評價說法不一,但節能減排、走低碳經濟之路卻越來越成為各國共識。
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對飽受國際爭議的“哥本哈根協議”進行了解讀,他表示,“哥本哈根協議”是巴厘路線圖的一個里程碑,是全球合作保護氣候的新起點。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也于22日強調,一些發達國家長期不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的義務,沒有權力和資格指責發展中國家。
也是在22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中國的減排目標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保證承諾的執行受到法律和輿論的監督。加強對節能、提高能效、潔凈煤、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完善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健全管理體系和監督實施機制。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據此分析,中國政府如此密集地對哥本哈根會議相關問題進行重申,表明中國將以此為起點,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23日,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0年中國將積極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做好政策指導和試點示范。另外,備受行業關注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22日第二次提請審議。然而利好消息不只如此。據透露,近期還可能出臺有關風電、光伏發電的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來自發改委的消息稱,2010年中國將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中國還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出臺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編制全國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反映循環經濟發展的評價指標和統計制度。
何世紅認為,此前還在擔心哥本哈根會議最終未能達成具有法律意義的協議,會對國內新能源政策的出臺造成消極影響的新能源企業,應該可以放下心來了。
種種政策信息還顯示,中國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將著力拉動內需。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了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結合,這意味著低碳經濟將涉及到全行業的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節能減排、走低碳經濟之路卻越來越成為各國共識。中國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上,正在創造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
2009年上半年,中國單位GDP的能耗已在2005年基礎上累計降低了13%。不久前,中國政府表示,“十一五”節能減排20%的目標有望在2010年如期實現。
在何世紅看來,中國走低碳之路,是一種必然的選擇。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不可忽視的是,中國也是能源消耗大國和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因此選擇低碳路線,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0年要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充分顯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
與此同時,地方上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已次第展開,其中信貸、稅收等金融財政手段也將成為中國布局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表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成為低碳理念推廣的“踐行者”和低碳金融服務的“創新者”。而中國人民銀行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的主要領導均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顯然,向全球作出重大減排承諾的中國,目前已開始明確地將減排目標和經濟發展相結合,急速布局低碳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