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呂學都
剛從哥本哈根回國的國家氣象中心的副主任呂學都昨日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上表示,哥本哈根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發達國家。
他認為,哥本哈根的成果是成敗參半,未達到預期成果,常規議題和兩個附屬機構都談完了。但是全世界最關心的兩個工作組的談判,只能說取得了一部分的成果。我大概看了一下,50%到70%的內容解決了,但是沒有取得完整的進展。原來大家都期待的哥本哈根協議,客觀的講,事實是沒有被大會批準,叫做被大會“注意到”。
他在會上表示,如果要追究哥本哈根會議的結果,我認為是比較失敗,如果追究責任的話,追究因素的話,最主要還是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還是缺乏誠意。
呂學都認為,哥本哈根沒有完成的談判,這可能是下一年度非常重大的活動。可能需要一些外交來進行下一年度的談判。從國內來看,到2020年的時候,單位GDP要下降40%到45%,我認為從明年開始,在未來的發展計劃,從中央到地方一定會把規定的目標作為非常重大、非常重要的規劃計劃納入到政府的規劃計劃里面去,相應的也會對產業界帶來深刻的影響。
以下是呂學都的發言實錄:
現在就來開始討論,做一個發言。非常高興今天可以參加今天的論壇,我剛剛從哥本哈根回來,還帶著哥本哈根的冰雪。參加了談判,還參加了很多的會,這個會確實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正好借這個會議我討論一下低碳經濟,這是兩個密不可分的關系,我準備了幻燈片,但是時間比較長,但是時間有限,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情況。我原來準備做一個介紹,現在我用簡單的幾分鐘把情況說一下。我感覺哥本哈根的成果很多,可以講一上午,國內的解讀也很多,有媒體的解讀,有代表的解讀,代表也有不同的解讀,那么怎么解讀它?
我只可以說的是我自己的一些建議,不代表官方的意見。我講三個問題,這個會議打破了兩個記錄,人數有3.4萬人次,是歷史上最多的。上一次《京都議定書》開會的時候只有一萬多人,巴厘島開會的時候也不多。這次參加的首腦是最多的,人數是119人,會議內容也是非常的豐富。
具體的內容就不講了,給大家說一下哥本哈根會議討論的議題,議題有好幾十個,實際上真正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就兩大議題,就是《京都議定書》,提升實施公約義務的談判,主要是這個問題。《京都議定書》的談判圍繞這一談判包括其他相關的談判。在氣侯變化框架公約下的談判很長。在這里面前面的幾點是比較重要的,比如說共同的愿景,我們要確定長期的保護目標,還有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
哥本哈根會議成果不敢說很好,我感覺是成敗參半,未達到預期成果。可以這樣講,有沒有成果呢?有的。但是成果我們很失望。常規議題和兩個附屬機構都談完了。但是全世界最關心的兩個工作組的談判,只能說取得了一部分的成果。我大概看了一下,50%到70%的內容解決了,但是沒有取得完整的進展。原來大家都期待的哥本哈根協議,客觀的講,事實是沒有被大會批準,叫做被大會“注意到”。最后哥本哈根辯論了一整個通宵,到19號的中午才辯論結束。事實證明,這雖然是很重要的一點,但是并沒有通過。
對哥本哈根協議,盡管沒有正式會議的文件,但是有很多的評論。我看了一下,對這次哥本哈根會議,美國非常滿意,其他發達國家一般滿意。為什么這樣呢?因為這里面各個協議最大部分滿足了美國的立場。這里面,他們自己往上報,這是完全不一樣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二,部分發展中國家滿意,因為可以獲得一些資金。不發展中國家是部分非常滿意,盡管里面沒有確定的機制,但是現在的協議里面有錢,一個是說到2020年的時候每年要用一千億美元幫助不發達國家,請大家不要被這兩個數字搞暈了,兩個數字后面有很多的玄機,你仔細看里面的數字,其實都是沒有的。
里面包括了來源,發達國家可以通過雙方官方的私有的和其他可替代的,這樣來看是非常微乎其微的,這里面并沒有約束力。我為什么說有保留意見呢?因為發達國家在2010年曾經做過承諾向發達國家提供每年至少在一億美元以上,但是目前為止,我上個星期三做的統計,所有的價錢加起來只有2.5億美元,但是已經10年了。
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古巴、厄瓜多爾、尼加拉瓜這些拉美國家左派政黨堅決反對,堅決抵制,那天晚上都是他們跟發達國家進行辯論。另外有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這些國家基本不滿意。因為參加了磋商,其實也不滿意,但是覺得很勉強,那天晚上這幾個國家基本上沒有怎么說。
哥本哈根會議開完以后,我前兩天應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進行了一個解讀,用幾張照片做了解讀。如果要追究哥本哈根會議的結果,我認為是比較失敗,如果追究責任的話,追究因素的話,最主要還是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還是缺乏誠意。因為會議有三個地方是非常明顯的:第一個禮拜大家還是按部就班,按照原來的計劃推動談判,這個談判基本上是按照當時雙軌制,按照長期化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但是從這個禮拜就亂了陣腳了,尤其是主辦國丹麥政府它自己有小算盤,這里面可能是因為美國沒有同意承擔量化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在12月14號的時候,非洲集團提了一個議案,如果發達國家按照這個談下去,不可以按照《京都議定書》把2020年的減排定下來,我們就抵制所有的談判。
12月15號的時候,談判的主席看來不可能按照原來的談判進行,他們就出了一個主要的成果文件,主要成果文件就是把我剛才列的內容用比較簡單的方式把最重要的內容談一下,在這里抵制最強的是發達國家,也就是說就是美國,有點像指著主席的鼻子罵一樣。最后這些東西都沒有結果,才來討論最后的哥本哈根協議,在談的資金,談到規模的時候,他們這時候就說只能夠是國家領導人來談,他們不能談。發達國家惡人先告狀。
我感覺還是有一些成果的,也是跟這次會議相關的。無論如何這次會議推動多國的國家領導人參加這個會議,包括我們國家的溫總理,我們國家總理也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以前都是部長參加。而且這個會議對于推動保護全球氣侯的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者,對全球產業界,我認為也是一個走向低碳經濟動員的會議。可以說這是未來的唯一選擇,所以各國無論是從政界和企業界都必須朝著這個方向走。
這里面是做一個簡單的展望,未來會有更多動作,會有更多的政策和措施,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聯合國2014年要完成IPCC的報告,這個報告是對2020年以后的談判做出的最大的影響。新一輪的談判是在2015年啟動,到2020年之后的談判也為期不遠,就是最近兩年的事情,這個事一步一步的按照預定往前走。
哥本哈根沒有完成的談判,這可能是下一年度非常重大的活動。可能需要一些外交來進行下一年度的談判。從國內來看,到2020年的時候,單位GDP要下降40%到45%,我認為從明年開始,在未來的發展計劃,從中央到地方一定會把規定的目標作為非常重大、非常重要的規劃計劃納入到政府的規劃計劃里面去,相應的也會對產業界帶來深刻的影響。
過去在聯合國層面的談判比較多,從現在開始就進入到日常生活里面去,進入到經濟社會里面去了,所以氣侯變化,包括哥本哈根協議,下一階段會對公民的意識有一個推動作用。
低碳經濟這個觀點我不細講了,我觀察到的是從國外到國內,包括到各省、市低碳經濟發展大家都在討論,討論得如火如荼,有的一些市已經采取了一些規劃和計劃,這都是利好的現象,但是我現在有一個擔憂。到底推動低碳發展怎么做?這里面說了很多,這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我感覺里面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說低碳經濟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指標體系,標準,法律體系,這些問題不解決的話,是不可以的。它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也保護環境的一個有機的整體,也可以說這是一個發展目標,也是我們應該朝向的一個目標,要把這個事情做好,是需要很多工作的,尤其是一些基礎工作,理論工作,也需要時間,所以在地方,在省市這一級做一些實踐,通過實踐來提煉這方面的經驗,提煉這方面的經驗教訓。
感謝大家,就匯報到這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