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讓人失望僅僅只是表面,實際上,中國為實現至2020年的碳減排計劃,明年可能成為替代能源及低碳經濟相關扶植政策密集出臺之年,產業的發展將進入加速期。
節能減排中央給錢
12月23日,人大常委會會議對《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二次審議,二審草案確定將成立具政府性質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資金來源除專項投資外還有另外的一些渠道。
與“資金”相比,僅一字之差,卻顯示出政府對推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的強力支持。實際上,這正是中國對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所作出承諾的行動。
財政部部長助理朱光耀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期間曾表示,中央財政在2010年及“十二五”期間將會加大在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支持力度。
過去三年,中央財政每年用于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的支出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還不包括預算內的基建支出。十二五計劃內,節能減排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產生的財政壓力要遠遠大于十一五期間。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能源與氣候經濟學教授鄒驥指出,中國政府承諾的減排目標對于中國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壓力,特別是40%~45%是一個臨界區間。如果超過這一區間,目標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所需資金投入相對于40%以下的一個百分點將會翻著倍增加。
十二五規劃還在制定過程中,朱光耀強調:“中央財政作為中央政府的宏觀管理部門,不管任務多艱巨,都要保障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的資金。”
生物質能源上位
據記者了解,中央財政將重點向六個領域傾斜,包括淘汰落后產能、防治污染、新能源建設等。
其中,在新能源方向中特別指出生物質能源。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尹成杰在審議會議上也提出,需要注重扶持和發展生物質能源。“可再生能源不要形成只是風能、太陽能的印象,要把生物質能源加進來。”
在傳統的農業條件下,中國每年產生的7億多噸秸稈中,有5億多噸白白地腐爛、燒掉,而得到利用的也多屬于燒火做飯、取暖、飼料等粗放型利用。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給農作物秸稈找到一個利用的出路和途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浪費、污染等問題。而出路非常明顯,就是利用農業的秸稈和農產品[13.73 10.02%]加工剩余物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以充分體現生物質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提到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消費量在2010年達到10%,2020年要達到15%左右。其中生物質發電2010年要達到55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
截至目前國家已在稅收、財政等多方面出臺了扶持生物質發電產業的政策,生物質發電與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形式比較享受優惠政策最為充分。
盡管如此,由于生物質能源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行業發展模式和企業盈利模式還在探索中,相關行業上市公司數量依然寥寥可數,碩果僅存生物質發電、燃料乙醇相關領域。
資本密集布局
作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發電,是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項目。生物質發電項目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還有望通過CDM獲得補貼。事實上,企業在林地流轉中還面臨很多障礙,包括與地方政府的合作,與農民談判協商,以及龐大的資金支持。不過,新“基金”對于企業的資金瓶頸解決或許會幫上大忙。
此前對生物質發電并不熱衷的大電力集團,也開始由旗下上市公司籌劃生物質電廠的建設。12月3日,大唐發電[8.80 0.80%](601991)全資子公司下花園發電廠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簽訂了合作意向書,擬建設生物質能源發電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是我國當前最大的生物質能源發電項目,總投資額約6億元。
作為未來戰略重點的生物質交通燃料也受到了青睞。在發改委叫停玉米制乙醇項目后,非糧乙醇的產業優勢日益凸顯。
12月22日,中糧集團投資的年產20萬噸的燃料乙醇試點項目在廣西北海投產。國風塑業[8.30 0.48%]大股東國風集團正在建設60萬噸/年生物柴油項目。
主營生物質燃料的豐原生化[8.22 2.11%](000930)在中糧集團入股三年后,盈利能力也大幅提高,燃料酒精產能已達到年產44萬噸。今年三季度,公司凈利潤為6539萬元,同比增長117.16%。
另外,國際資本也在轉向。殼牌也于今年為其就快枯竭的石油資源尋找替代者。殼牌宣布由于風能、太陽能以及水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耗資巨大,將不再對其進行新的投資,轉而將投資重點指向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內的生物燃料。
對于殼牌為何要舍棄已成型的風能業務,而轉攻根基尚淺的生物質能源?殼牌集團發言人柯爾斯頓?斯瑪特表示:“殼牌認為最接近我們目前的核心業務的可替代能源是生物能源。其他可再生能源也許可以在燃料替代上與生物能源進行競爭,但是生物能源本身含碳的特性,使其還可以提煉出諸如纖維等其他原材料,特性與石油最為貼近。”
中科院能源與工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寅解釋說,實際上生物能源不見得比其他如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更經濟、更清潔。但是我們的衣食住行還要靠含有碳元素的生物質來提供。現在鼓勵生物質發展,也是為了在未來更好地實現生物質加工。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