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杭州必須行動起來,杭州人民必須行動起來。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落幕后的第十天,在杭州市委十屆七次全會召開的前一天,市委、市政府12月28日下午在省人民大會堂召開建設低碳城市專題報告暨動員大會,喊響了“實施低碳新政,建設低碳城市”的口號。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徐匡迪院士應邀出席會議,并作了題為“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精彩報告。他在報告中全面闡述了氣候變化給人類、給中國、給每一位中國人帶來的嚴峻挑戰,內容豐富,觀點鮮明,為杭州建設低碳城市提供了有力指導,也進一步增強了杭州建設低碳城市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他說,杭州是全國最有希望打造低碳城市的城市之一,希望杭州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在低碳城市建設上走在前列。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平發表了題為“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實施低碳新政,建設低碳城市”的講話,動員全市上下以這次大會為新的起點,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全力抓好“低碳新政”的落實,全力推進“六位一體”低碳城市建設,加快實現杭州從“高碳時代”到“低碳時代”的歷史性跨越,為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作出應有貢獻,為共建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之城”奠定扎實基礎。
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奇主持會議。市政協主席孫忠煥,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政府咨詢委副主任王玉娣,市委副書記葉明、王金財,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于輝達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會議。杭州警備區政委,市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各區、縣(市)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八城區和市直屬單位全體市管領導干部,市委黨校部分教研人員,浙江大學、中國美院及市屬高校部分教研人員和在校大學生代表,參加市委全會的黨代表、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中央、省級新聞單位記者等2000多人參加了會議。
建設“六位一體”的低碳城市,事關杭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事關杭州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事關杭州共建共享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之城”,意義十分重大。繼昨天下午召開建設低碳城市專題報告暨動員大會后,昨晚市委、市政府還安排市委十屆七次全會與會人員觀看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拍攝的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今天召開的市委十屆七次全委會還將審議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低碳城市的決定》。這一連串的大動作表明,杭州將全面開啟建設低碳城市的新征程。
王國平講話摘要:
建設低碳城市是杭州的方向標和助推器
到今年底,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57.9萬輛,其中市區114.7萬輛,主城區55.3萬輛。機動車尾氣排放量,也因此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作為一個城市管理者,聽到這樣的數據是憂喜交加,但更大程度是憂大于喜。車子多,說明大家生活水平好了,但車輛造成的擁堵和尾氣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真是連神仙也解決不了的問題。”王書記說。
杭州是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城市,建設低碳城市,就是保護好我們的環境,而環境是杭州的立市之本。
對杭州來說,建設低碳城市的好處遠不止這些。
低碳城市的建設,還將有力推動城市實現從高耗到低耗、從浪費到節約、從高排放到低排放、從高污染到低污染、從不可持續到可持續、從人與自然相互對立到和諧相處的歷史性轉變。
所以,對杭州來說,建設低碳城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的“方向標”,是實施環境立市戰略、改善生態環境的“突破口”,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的“殺手锏”,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助推器”。
低碳建筑引領未來城市建設新趨勢
杭州要建設低碳經濟、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環境、低碳社會“六位一體”的低碳城市,這既是杭州建設低碳城市的主要內容,也是杭州建設低碳城市的特色所在。
說到低碳建筑,建筑的碳排放,很容易忽略。
美國環保總署2008年報告,在溫室氣體排放中,建筑業占38%,其中居住建筑占20%。在城市,這個比例更高,大約60%的碳排放源于建筑。
在中國,每建成1平方米房屋,約釋放0.8噸碳。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報告認為,低碳建筑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具性價比”領域,將引領未來城市建設的新趨勢。
杭州打造低碳建筑,將強調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擴大太陽能光電光熱等低碳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實施“陽光屋頂示范工程”和“屋頂綠化”計劃。
免費單車倡導低碳交通
今年初,奧斯陸氣候和環境國際研究中心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加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幅達到25%,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什么有人不愿意坐公交車?相對來說,私家車是點對點的交通,公交車不一樣,需要從家里走到車站,又從車站走到單位。杭州推出的免費單車,就是解決雙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讓更多的人選擇公交出行。”王書記說。
杭州計劃,到2020年,市區公交車輛出行分擔率達到50%以上;免費單車服務體系覆蓋八城區,從現在的5萬輛增加到17.5萬輛。
杭州還在整治“一繞四線”,整個工程整治完畢后,將增加700萬平方米的綠地,相當于40個太子灣,50個柳浪聞鶯公園。
經常算算自己的碳足跡
一個人的碳足跡,可分為第一碳足跡和第二碳足跡。
第一碳足跡,是因使用化石能源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坐飛機出行,飛機消耗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跡,是使用各種產品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費一瓶瓶裝水,表面看和二氧化碳排放無關,但這瓶水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其實也產生了排放。
“我接待過一個來杭州投資的客人,他問我杭州有沒有地方種樹,要擦掉他這次來杭的碳足跡。”王書記說,“再過幾年,這樣的環保人士會更多,我們要開辟更多的市民林,歡迎大家擦掉碳足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