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水電發展經歷了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水電發展在這一年取得了突出成就,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初步設計中的建設任務全部完成,水電新增投產裝機再次突破千萬千瓦,水電發電量繼續穩步增長,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另一方面,水電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較大的阻礙,金沙江中游兩個大型在建水電站被環保部叫停。
一方面是國家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鼓勵政策;另一方面,水電開發中存在的問題仍然影響著水電發展的進程。2009年的水電開發和水電建設依舊在矛盾和徘徊中前行。
主題:新增水電裝機逾千萬千瓦
關鍵詞:投運高峰期核準難度大
2009年5月,作為國家“西電東送”北通道的骨干電源點、“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工程、黃河流域裝機容量最大的拉西瓦水電站首批兩臺70萬千瓦機組投產,成為我國裝機容量突破8億千瓦的標志性機組。此外,歷時8年、完成了10萬移民搬遷并創造了多項工程建設紀錄的瀑布溝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大渡河流域開發邁入了新階段。國家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小灣水電站首臺機組于今年9月并網發電,為瀾滄江中下游梯級滾動開發增添了一抹亮色。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我國水電新增投產1505萬千瓦,涉及資金504.92億元。從水電建設投運的角度來看,我國這兩年處于水電投運高峰期。2009年,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但我國水電發展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的勢頭。從投產和發展情況看,截至今年11月,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水電發電設備已達15873萬千瓦,同比增長14.3%;前11月水電基本建設投資完成658億元,新增投產裝機已經突破千萬千瓦,達到1505萬千瓦。這是繼2008年我國水電新增投產裝機突破千萬千瓦后的再次突破。
此外,今年8月29日,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通過驗收。這標志著三峽工程初步設計中的建設任務全部完成,三峽工程可以全面發揮其巨大的綜合效益。
但是與水電事業繁榮發展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水電投資卻越來越難以得到政府的核準。受汶川地震影響,加之國家對移民、環保問題的重視,2008年沒有一個大中型水電站通過審批,新核準的9座水電站,裝機容量只有966.8萬千瓦,其中還包括兩座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270萬千瓦。而2008年全國新增電力裝機9051萬千瓦,除去兩座抽水蓄能電站,新核準的水電站只占當年電力增長的7%。
按照我國水電工程建設5~6年的工期,“十二五”期間,我國水電站的投運將步入低谷,水電投產可能會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實際上,自汶川地震后,國家便開始收緊了對水電開發項目的審批核準,但官方并未對此予以確認,國家對于水電開發的慎重態度真正體現則被認為是在2009年年初的全國“兩會”上,在2009年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當天,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對同屬于清潔能源的水電只字未提,這也引起了“兩會”上對于水電開發的關注和討論,在多方努力和爭取下,在3月13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上,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后的政府工作報告,水電重新歸位清潔能源當中,并表示要積極發展。
由此可以看出,水電開發中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爭論,盡管支持開發水電的聲音占據主流,但是反對建壩的聲音也同樣不絕于耳,甚至這種爭論和民間輿論的重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決策者的政策走向。
今年6月,國家環保部叫停了金沙江中游正在施工但尚未通過相應環境評價的魯地拉和龍開口兩座水電站。被叫停的兩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96萬千瓦,年發電量之和預計178億千瓦時。
一方面是亟待改變的能源結構,一方面是要防止破壞生態環境事件的發生。我國水電開發困局猶在。面對水電開發的困境,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總經理晏志勇表示:“環保、移民、地震是水電發展面臨的問題,但不應該成為制約。”
晏志勇認為,水電的環境影響問題應該納入國家整個經濟、社會、環境整體系統研究,以保證按“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進行科學評價,避免片面,要及時將有關信息準確、全面地告之公眾,以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隨著金沙江在建水電站被叫停,各方聲音再起,這次爭論與以往相比少了謾罵和指責,多了理性。面對已經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前期建設的電站,此次爭論并未將核心定在“建與不建”的問題上,人們更多的開始關注問題的善后工作,而國家環保部門也成為輿論批評的對象,問題爭論的焦點也開始定格在水電項目審批的程序和水電建設的體制問題上。
環保部門的審批程序和環境評價時間過長飽受質疑,這也使得水電開發者為了不能錯過大江截流最佳時機,或減少無謂的成本消耗而不得不”先上車后買票“。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原總經理陸佑楣今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一般水電的大項目是經過嚴格的科學決策程序和幾十年的勘探和研究論證才決定建設的,并非“拍腦袋”工程。
此外,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也帶來了民資進入、地方政府“割據”引起的開發上的混亂,支流上的小水電遍地開花,這也使得干流的大水電開發非常被動。
盡管水電開發仍然處在是非爭論的漩渦中,然而真理越辯越明。水電開發者必須在做好移民、生態問題的前提下進行可持續發展,這是水電開發的底線,也是需要一如既往地予以遵循。水電專家、兩院院士潘家錚也表示:“那些反對水電開發者,恰恰是對我國水電開發貢獻最大的人。從這個角度看,理性的爭論對于我國水電今后的發展未必全是壞事。
主題:水火同價期待破冰
關鍵詞:加快發展節能減排
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水電開發的前后態度變化,也在傳遞著較為積極的信號,對于幾乎原地踏步一年的水電開發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今年9月,在一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詳述我國新能源發展路線圖,強調了水電技術已經運用數10年并已成熟,在未來將更多承擔減排重任。他表示,與歐美等國家相比,我國水電開發程度“非常低”,并表示水電要“亟待發展。”
相比“亟待發展”這種偏向性較強的觀點,此前多個場合,張國寶多是持水電開發中存在移民、環保等問題的中性觀點。之后在眾多論壇和正式場合上,“水火同價”的問題已經取代了對于“水電開發”的是非爭論。在今年9月19日召開的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張國寶也透露出“水火同價”試點即將展開,但須認真研究的消息。
無論如何,從政策層面而言,在我國非化石能源比重亟須提高的大背景下,積極開發水電的政策將繼續保持其連續性和穩定性。這也為今后繼續大踏步發展的水電事業預留了政策空間。
除了政策層面對于我國水電開發的影響外,2009年我國水電開發在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我國以燃煤為主的電力結構,到了必須加快調整的時期,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便成為必然的選擇。眾所周之,在眾多可再生能源當中,水電在電力結構中占據的比例最大,將在能源平衡和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從我國的資源條件和技術成熟度看,在2050年以前,水電都將是我國最主要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承擔溫室氣體減排最大比例的任務。
然而擔負著重大歷史使命的我國水電在開發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因素的制約,時代的要求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使水電開發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院長高季章提出了“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的范疇:不僅包括將要建設的水電站,而且應該包括在建和已建的水電站;其研究時段應為全生命周期,即包括規劃、環評、勘測設計、施工、運行、改造升級、退役處理等全過程。高季章從資源特性、技術角度、經濟性、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等多個角度加以分析,認為“水電可持續發展”是可以實現并按照這種方向發展的。
主題:成立“智庫”增加話語權
關鍵詞:傳播科學回應質疑
在政府部門開始調研水電電價問題的同時,2009年的水電開發者也不斷摸索著新思維和新方法。在近日國內召開的一次可持續發展座談會上,水電開發者在繼續呼吁重視移民、環保問題的同時,首次將加強水電正面宣傳也納入到了工作重點中,并強調要掌握輿論走向,增強水電開發者的話語權,使民眾不再受到妖魔化水電的錯誤言論而最終影響到水電開發。
與水電宣傳問題被重視相呼應的是,我國成立了國家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該中心依托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現有專業力量組建,設置管理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由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潘家錚、陸佑楣、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周大兵等老領導、老專家擔任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而由現任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擔任技術委員會主任。
該中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開展我國水電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重大戰略問題、可持續發展支撐理論和關鍵技術等研究;在管理、技術推廣、人才培養和宣傳工作上全面提升水平。而能源主管部門的政府官員和水電領域內的“泰斗”組成的委員會將具有很高的權威性,能夠發出具有影響力的聲音,促進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水電開發的落實。
更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于,組織者成立該中心希望能夠通過權威的研究進而對水電進行科學合理的正面宣傳,達到讓國人了解水電在我國經濟、能源、電力中的位置和作用,使水電開發能夠得到國人的理解、支持和監督,最終使可持續發展成為水電開發中的主線。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科學理論和權威數據在對能源發展中輿論環境營造的重要作用。在本次成立大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痛陳當前能源數據統計的魚龍混雜,以及妖魔化水電開發的各種論調,不僅嚴重誤導了公眾,甚至會混淆視聽影響決策者。
一位水電開發者也欣慰地表示:“政府支持該中心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就是要在蕪雜的各種論調中聽取科學的聲音,以便進行科學的決策。”
2009年漸行漸遠,艱難前行的中國水電開發在這一年也經歷了些許的變化,這些變化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水電的發展,同時也匯聚成為了2009年中國水電開發的點滴記憶。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