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發展中國家舉足輕重。因此,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模式和能源結構需要改變,走低碳、清潔能源之路。除了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中國家如中國還必須應對本身的能源稀缺和環境問題,因此,發展清潔能源與發展中國家自身的利益相符合。為重振經濟,各國將清潔能源發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視清潔能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本世紀的新經濟增長點,一時間,似乎一切都朝著清潔能源走去。
中國新能源發展也如火如荼,以風電為例,截至2008年底,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221萬千瓦,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近日甘肅酒泉風電基地開工興建,是世界首座連片開發、并網運行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200多億元人民幣。但國家發改委和電監會對風電調研認為,目前全國有1/3的風電裝機并網項目處于空轉狀態,主要原因是電網輸出系統的能力太差。這既是風電企業的風險,也是寶貴資金和資源的浪費。
清潔能源成本較高,這是中國始終沒有大規模應用的根本原因。清潔能源除了本身發電成本比較高,對于電網的相應配套和成本的要求也很高,大規模的清潔能源發展會使電企成本負擔大幅度增加,目前的政策和補貼主要針對發電成本,電網配套的成本問題沒有涉及。因此,發展清潔能源,解決成本問題是關鍵,國際上解決的途徑是政府補貼或消費者買單。
在為清潔能源買單方面,發達國家有很大優勢。公眾對環境質量的評價與他們的收入高度相關,人均收入僅兩千多美元的中國人不會與人均收入四萬美元的美國人對的環境意識相同。發達國家公眾對于發展清潔能源具有較高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這樣,發達國家政府動員公眾支持清潔能源發展、為清潔能源買單比較容易,簡單說來,比較容易為保護環境而提高電價。
發展中國家政府關注和擔憂的問題,與發達國家政府也不一樣。美國政府只要能讓美國人保持目前的生活方式和水準,就算成功了;可發展中國家政府的目標是提高整體生活水平、向中等收入國家轉變。目標不同,政府對能源政策的選擇也不同。在能源結構上,發展中國家的選擇空間極有限。促進經濟增長需要廉價能源為支撐,煤炭最便宜、豐富,令其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首選。煤便宜就有便宜的電價,經濟有競爭力;電價不漲就不會影響社會穩定,不會影響生活水平提高。
除了中國,支撐印度經濟發展的能源結構也以煤為主。讓印度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唯一途徑是為印度提供資金和技術,發展風能、核能等新能源,不能期望印度自覺走清潔能源之路。目前的清潔能源中,核電最有競爭力。如果技術進步使利用核能可以與煤炭競爭,核電才可能在發展中國家得到大規模利用。
所以,應對氣候變化,發達國家應給發展中國家更多的理解和更大的資金、技術支持。其一,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減排責任,除了自己減排,也應從資金和技術上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這也符合“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原則。其二,發達國家必須正確認識和理解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和能源需求問題、人均排放問題、發展中國家政府能源政策的選擇空間和公眾的低碳支付能力。其三,我們共同擁有地球,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環境挑戰,也是幫助自己。其四,發達國家必須到中國來,幫助中國尋找可持續低碳發展之路,也為今后解決印度排放問題作好準備。
中國政府也應從兩方面入手,解決清潔能源的高成本問題。短期繼續進行財政補貼,中長期需要相應地理順電價。目前中國社會對清潔能源的熱情很高,規劃規模很大,對政策的預期也很高,有點“盲目發展”和“一哄而上”。要使清潔能源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光靠熱情和規劃目標遠遠不夠,需要考慮能源成本的承受能力以及電價的可調程度。現階段財政補貼很重要,但財政補貼不夠用。
發展清潔能源是中國必走的路,但必須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避免資金和資源的浪費,如“空轉狀態”。中國的清潔能源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使清潔能源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除了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財政補貼,電網長距離、大輸出能力和并網能力的建設必須盡快跟上。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