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中國社科院小報告廳舉辦“城市與環境高峰論壇”,慶祝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更名為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并舉行建所揭牌儀式。
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氣候變化司司長,中國政府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表示:
哥本哈根會議上,全世界的人對于氣候變化都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雖然這個會議本身成果有多大說不上,但是我覺得最大的成績就是對于全世界人進行了一場氣候變化問題認識知識的普及、認識程度的提高。短短的兩個禮拜的會,由于借助一些現代的傳媒技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哥本哈根,對于哥本哈根談判的每一步都是公開和透明,全世界都在參與這件事情。應該說這是一個好事,一個是對于氣候變化問題,大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個問題的確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關系到人類的生存,關系到中國的發展。同時,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或者是環境問題,實際上是和所有人切身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的綜合性問題。
就我們國家而言,對氣候變化問題也是非常重視的。黨中央和國務院,從人大到政協,方方面面的,還有社會各界,政府的部門、研究機構、企業、民間團體都在關注氣候變化這個事情。從全球來看,中國國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在世界上也是非常高的,這也表現了中華民族對于人類,對于世界那種負責任的精神和態度。
氣候變化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發展的問題,氣候變化問題從我本人的經歷看,我工作之后沒多久就基本上參與到氣候變化這件事情上來。從1989―1988年,國際上開始討論氣候變化問題,當時主要是科學方面,更多的是有環保的問題,主要是和當時的國際格局變化有關系。冷戰結束了,傳統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當然局部的動亂還會有,但是國際社會的注意力開始向比較實際的問題轉,比如說經濟領域、環保領域的問題,氣候變化也是其中一個關注的問題。當時主要還是從環境、生態這個方面來考慮。
隨著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認識和對這個問題更加深入的討論,逐漸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成為一個經濟的問題,成為經濟競爭力的問題,成為一個發展空間的問題。到現在為止,我想胡主席在2005年的時候有一個判斷,說氣候變化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也是一個環境問題,也是一個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發展的問題。這也是對于氣候變化問題本質的認識,我覺得這種認識還是比較客觀的,反映了氣候變化問題的本質。
從國際上看,在199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一直到1997年通過了《京都議定書》,氣候變化問題在國際上是往越來越實的方向發展。到2007年,巴厘島通過了巴厘路線圖,今年剛剛結束的哥本哈根會議落實了巴厘路線圖,應該說這個形勢非常的復雜,斗爭非常的激烈。爭論的焦點一個是涉及到歷史責任問題,雖然公約已經明確規定了發達國家200年工業化過程當中大量排放溫室氣體,造成了現在氣候變化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它所產生的影響不分有沒有歷史責任,所有的人都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危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靠發達國家就能承擔起的這樣的責任,必須要經過國際合作,能夠攜手努力,共同應對,這也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當時所確定的原則,就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光說歷史不行,因為發達國家在談判當中還講到未來和現在。目前來講,發展中國家已經到了一個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的階段,他們的排放,包括在全球排放總量的比重在不斷升高。對于發展中國家在談判當中的立場也帶來一些問題,現在中國雖然沒有公布具體的排放數字,但是實際上中國已經成為第一大的排放國,已經超過了美國,所以中國在國際談判上的壓力非常大。而且今后由于我們的國情所決定的,由于我們的發展階段所決定的,在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國家在溫室氣體的排放還處在總量上增加,速度上也不會降下來,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面臨的壓力會更大。我們和發達國家講,你們要有歷史責任,但是他們說未來的增量都是來自發展中國家,而中國的增量占到全球增量的接近70%,所以我們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談判當中一是要強調公平的原則,要綜合的考慮歷史、現在和未來的排放。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相對還有優勢。從人均來講,我們已經超過世界人均的平均水平,所以這方面已經沒有優勢了。我們在談判當中所要堅持的就是要綜合考慮人均歷史累計排放。我們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的潘教授幫我們出了一些很好的主意和理論,包括碳預算的概念,幫助我們在國際談判當中堅持我們的主張,爭取我們的利益,爭取我們的發展空間,應當說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現在從談判來看,現在爭論的焦點問題實際上就是誰承擔什么責任的問題,歷史責任他們是認的,但是具體到減排責任,根據《京都議定書》他們要承擔絕對量化的減排,發展中國家也要采取一些行動,這是巴厘路線圖的具體要求。現在他們對歷史責任表面是承認的,但是具體落實到減排指標,一開始他們有點不認帳,他們雖然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但是現在有一些反悔,認為隨著發展中國家排放量的增加,要公平的解決這個問題,光靠他們是不夠的。他們認為,《京都議定書》當中所涵蓋的總量僅僅是35%左右,因為美國沒有參加,他們就提出來,他們也不應當這樣做。如果美國不參加有約束力的指標,如果歐洲或其他發達國家單獨的承擔,在經濟上必然會造成不公平的競爭。他們提出要廢止《京都議定書》,這也是最近國際談判當中的焦點問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