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世界的回答,是中國不僅具有與各國同等的發展權,還必須不能重復西方國家的發展途徑。
隨著中國的急速發展,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正發生重要的變化。
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直接感受到中國的快速步伐并在最近20年中,傾舉國之精華討論因應之道。總體來說,美國正展現更多的現實主義姿態,愿以正常心態接受中國的和平崛起。同時,美國也高度重視中國的發展,除了在軍事上嚴密監視中國動向之外,還將派更多留學生來中國學習,適應中國發展壯大之后的新的國際格局。
其他國家也在跟進:日本在面對了十多年來自己停滯不前而中國躍進的反差后,心態也在起著變化——從急于謀求世界頂級政治大國地位,到在20國集團中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大國較為平等地協商世界金融和經濟事務;歐盟也在平衡同中國的政治與經濟關系時,力求更為穩健的發展;通過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發展中世界更加認識到中國在維護其共同發展的權益中所起的核心作用,認識到中國在推動世界平衡發展進程中已經具有的力量。
2009年,中國國民經濟產出以官方匯率核算可能躍升為世界第二。無疑,世界對中國的期待也在與日俱增。這種期待,體現在希望中國在繼續提升外貿出口的同時,擴大從世界的進口,以促進各國從中國崛起中得益;體現在面臨金融危機時,中國能提振內需,改善內外貿的平衡;也體現在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內涵的期待,希望中國走出一條更加注重人文、注重生態環保的大道;更希望中國在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實現溫室氣體的絕對減排。
這不僅是世界對中國的期待,也是中國對于發展本身應該領悟的哲理,更是中國在過去三十年中逐步深化的體會與行動。
以2008年為例,中國外貿出口達到1.4萬億美元,進口達1.1萬億美元,分列世界第二和第三,不僅規模龐大,而且更趨平衡。雖然《京都議定書》沒有限定中國的減排責任,但是中國政府自我限制隨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能源消耗(以及相應的溫室氣體排放)。在這次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前,中國進一步自愿承諾在2020年前的15年內實現碳強度減排40%到45%。
中國發展造成的影響,不僅包括為中國和世界提供的繁榮和穩定,還包括在短期內對自身與全球環境所造成的一些明顯的負面痕跡。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國際社會對中國提出均衡發展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使用清潔能源和加速減排進程,首先保護的還是中國的國土質量和我們后代的生存環境。為使用清潔能源實施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投資,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對于發展和環保的平衡,對于可持續發展,中國都需要回答國民,回答世界。
45%的相對減排,意味著在經濟繼續發展的同時,能效必須提高,化石燃料在全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必須逐漸減少,意味著在未來11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必須至少提高2.3倍,意味著水電、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必須顯著提高。這一切都意味著投資、壓力以及希望。今天的投資給明天帶來綠色,今天的決心給明天帶來低碳,今天的壓力轉化為明天的希望。
中國給世界的回答,是中國不僅具有與各國同等的發展權,還必須不能重復西方國家的發展途徑,以不殖民、不侵略、不蓄奴的社會主義方式,注重社會平衡發展,注重健康生活方式,注重國家制度保障,注重科技生態環保。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是中國朝向這些重大目標邁進的關鍵十年,中國一定要給出滿意答卷。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