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能源博士”的哥本哈根之旅
1月2日晚,東方電氣集團公司中央研究院新能源所的博士王曉亮在成都和朋友聊得正歡。王曉亮主要從事煤氣化的研究,即如何更高效清潔地使用煤炭這一能源。他的朋友現在美國GE公司休斯頓研究院工作,也從事新能源領域。
聚會后已經11點多,他打開了QQ,“現在,我們來聊聊哥本哈根的事情吧。”一個期待已久的頭像終于在記者的電腦屏幕上閃動起來。還在哥本哈根的時候,記者就開始通過QQ、MSN、郵件等方式想方設法聯系王曉亮,直到回國一周后,這位忙碌的博士才終于有時間來談談充斥著驚訝和清醒的哥本哈根之旅。
商機
這是一次忙碌的旅程。在哥本哈根,王曉亮與23家電力企業的代表交流,還實地參觀了5家丹麥電廠。
在交流的時候,王曉亮習以為常地在會議室邊放PPT邊介紹企業的情況,比如說東方電氣2008年的發電設備產量超過3500萬千瓦。
不經意間,王曉亮就讓在座的諸多丹麥和荷蘭等北歐新能源企業代表睜大了雙眼。因為,丹麥整個國家2008年一年的發電設備產量是900萬千瓦,而東方電氣一家企業就是他們一個國家產能的3.5倍。
總體說來,丹麥在新能源領域有兩個方面給王曉亮留下很深印象,一是丹麥區域式分布供熱比例非常高,能量利用率很高。我國北方與丹麥有著相似的氣候環境,在東方電氣現有技術條件下,要在我國北方達到相同的效率也完全沒問題。
另一個就是丹麥的風力發電占到全國發電量的20%。風機的年利用率在4000小時,而我國現在只能達到1800―1900小時。這一方面源于丹麥是一個風力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另一方面源于北歐等發達國家已具備發展新能源的資金和技術基礎。
北歐企業感興趣于東方電氣的規模,東方電氣感興趣于北歐企業的技術。即使已經回國,雙方也仍保持接觸。對于下一步的打算,王曉亮有大膽的想法,“對我們來說這些北歐企業雖然小,有的只有十多個人,但他們的新能源研究已經有七八年的基礎,而我們才剛起步。下一步可以聯合開發、收購他們技術甚至買下他們公司,共同來做好新能源領域。”
走自己的路
在北歐企業家驚嘆于中國市場的龐大時,王曉亮對此有清醒的認知。
他說,丹麥是個小國,而且屬于發達國家,跟中國有很大不同,他們的一些東西還不能完全借鑒。例如丹麥現階段所達到的熱利用率、風機利用率等方面我們就不可能完全照搬。丹麥為了控制使用煤,利用煤發電的廠收的稅是風電廠的三倍,使得利用煤發電成本相當高。而我國在現階段不可能采取這樣的措施。
在王曉亮看來,新能源產業成本非常高,如果非要達到一定的利用率,其實是不合時宜的。他認為目前還是需要以煤為主要能源。問題在于,如何高效地使用煤等化石能源。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王曉亮表示,現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超超臨界技術,即改變發電的一些參數來提高煤的利用率。另一種就是煤氣化熱電聯產機組,能量利用率比較高,這也是目前他正在從事的研究。
王曉亮說,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還得締造自己的核心技術,走自己的路?!案鶪E等國外知名大企業相比,我國現在與外國技術差距不大了,想引進也沒啥可引進的東西了。而且光靠技術引進的方式還是比較被動的?,F在必須靠自己通過自主創新、締造核心技術來增強競爭力?!?/p>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