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伊朗局勢和俄羅斯輸油糾紛的影響,國際油價連收四陽,12月28日,紐約商業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繼續上漲,截至29日,已升至78.96美元/桶,較21日收盤價漲幅7.53%;并向80美元關口挺進。分析人士表示,油價短期技術強勢彰顯,將挑戰80美元/桶大關;中長期看,油價走勢正朝基本面回歸,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帶動下,2010年油價將以震蕩上漲為基調。
回顧一年前的12月29日,紐約市場基準原油期貨價格為39.03美元/桶,與今年同樣時間的78.96美元/桶相比,剛好翻了一番。這說明,國際油價在2008年底觸及重大底部后,回升勢頭已不可阻擋。當然,在現在接近80美元的基礎上能否漲至100美元或更高,將主要取決于需求方因素,即全球經濟前景。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近期國際油價大幅回升,主要是由于美元持續貶值,國際原油期貨交易市場投機炒作風潮開始活躍起來所致。接近80美元/桶可能暫時的,如果美元繼續貶值,國際油價即使攀升至100美元/桶,也不會讓人感到驚奇。2009年全球經濟預計將萎縮1.3%,2010年則將增長2.4%,在此背景下,全球經濟的復蘇將帶動石油需求的大幅上升,其價格也會迅速跟進。
事實上,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石油專家一直認為油價上漲到100美元/桶以上并不合理,但現在油價的要降至40至50美元/桶,也不符合歐佩克成員國的利益。誰對誰錯,現在都很難說得清楚。不過,油價的起落,往往與全球經濟密切相關。歷史上,油價幾次大幅飆升,都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沖擊,甚至導致西方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境地。
如果國際油價真的到了100美元/桶這個價位,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和國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石油既是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料,又是主要的燃料,其價格變動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傳導到下游,波及其他領域,對大范圍內的產品價格構成影響。高油價將造成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而高油價所帶來的通脹壓力依然是發展中國家大于發達國家。實際上,油價的持續增長對中國造成的通脹壓力更大。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價格模型測算,石油價格每提高10%,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升0.25%,生產資料價格上升0.9%。這就意味著,油價將和糧食價格一起,成為推動中國CPI走高的重要力量。當前,國際油價和糧價持續增長,將會迅速傳導到國內,進而形成國內油價與糧價交替攀升,推高CPI上漲的格局。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
在廉價油時期,汽車數量在全世界猛增,像美國那樣的汽車王國,甚至達到人手一車還多。同樣,觀察近幾年來中國汽車消費的迅猛發展,從根本上說是建立在廉價石油的基礎上,許多人有了車就不愿意步行。經歷過汽車的折磨之后,許多消費者如今對汽車愛恨交加,至少已經完全被油價攀升或交通擁堵相關的問題所困惑,而且欲罷不能。
當然,汽車用油只是中國石油消費的一部分,約占到中國成品油消費的6%,類似鋼鐵、化工等高耗能產業才是用油大戶。而這些大戶又是影響中國GDP增長的重要產業。研究表明,GDP的增長與石油消耗量之間存在著同向性關系。但是,隨著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替代能源的出現,在發達國家,石油消耗量逐漸低于GDP的增長。而在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耗量卻遠遠快于GDP的增長。
例如,2008年中國GDP占世界總量的4.22%,但消耗的石油卻占到全世界的7.4%。因此,抑制重化工業對能源的過度使用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國石油需求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已越來越大,其進口依存度達達55%,2008年中國進口石油達2億噸,比2007年凈增8000萬噸,為此,中國付出的代價是為油價攀升多支付500多億美元。
一年時間,國際油價由接近40美元升至接近80美元/桶,而下一個臺階將可能是100美元/桶。但換一個角度看,油價攀升未必就是壞事。因為越是油價走高,越要找到有效機制,抑制石油消費的增長。即便是油價下降了,中國也必須抑制石油的消費水平。因為伴隨著石油的加速使用,特別是快速增長的汽車用油消費,會促使油價持續上漲,同時,空氣污染也會越來越嚴重。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