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世界光伏市場的強勁拉動下,2008年我國光伏出口值就已近1500億元,產量占全球的1/3,是德國、日本產量的總和,躍居到世界首位。我國光伏產業在短短數年內形成無錫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江蘇賽維、河北晶澳等一批國際品牌,迅速成為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前夕,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重要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日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提出,要立即著手,確保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我國的低碳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新能源產業將走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指出,進入21世紀,出于對能源供應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考慮,世界各國都把開發利用新能源作為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明確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制定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促進新能源產業的迅速發展。
低碳的必然選擇
由于氣候變化帶來的對地球生態的影響,如全球氣溫的持續上升,極端氣候現象的增加,自然災害的頻發等已經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安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緩氣候變暖,維護人類共同生存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社會各個層面共同努力的方向。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對低碳經濟這一概念逐漸形成共識。而低碳發展的主要技術選擇,除了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發展以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低碳能源技術。
李俊峰指出,在過去的30多年發展中,光伏產業積累了豐富經驗,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成本在不斷下降,不論是樂觀的還是保守的估計,2020年前后,光伏發電的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千瓦時1元以下,并具備大規模發展的能力。由于技術進步,光伏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污染可以得到完全控制,能源消耗在不斷下降,每千瓦時光伏發電壽命周期的碳排放可以控制在50克以下,僅為燃煤發電的5%左右。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