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展問題對于剛剛過去的2009年來說,尷尬與希望并存。2009年,我國新能源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總量約為1220萬千瓦,而2009年有望翻一番,達到2400萬千瓦;2008年我國太陽電池產量約為2550兆瓦,2009年有望突破3000兆瓦。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對于肩負經濟轉型重任的新能源產業,2009年也是暴露問題最多的一年。
2009年9月份,多晶硅、風電設備被國務院列為產能過剩行列。盡管分析人士對產業是否出現過剩存在爭議,但這給新能源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鐘。
2009年12月30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將嚴格執行國家風電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加強行業管理,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控制產能低水平盲目擴張。
更為嚴酷的現實是, 2009年12月底,“一行三會”聯合發文對產能過剩行業的盲目貸款進行限制,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嚴把信貸關。對國家明令限期淘汰的產能落后、違法違規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項目,銀行業金融機構今后將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貸支持。在相關政府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近期密集對產能過剩行業明確叫停的背景下,各家銀行不約而同地提出從煤化工、鋼鐵、多晶硅等產能矛盾突出的行業退出。
盡管如此,仍有眾多業內人士看好新能源產業發展。有專家表示,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十二五”規劃中,我國新能源的總量目標還將再往上調。行業分析人士據此推斷,2010年我國將繼續出臺新能源政策,一方面仍將支持保障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有明確的規范或監管政策,避免產業出現泡沫和低水平發展覆轍,從而真正幫助我國經濟實現轉型。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認為,中國的能源戰略,需要放到世界秩序重建和中國崛起這樣宏觀的視角中去觀察。在金融危機以后,發展新能源成為一個新的經濟走向,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可能再依賴傳統的發展模式,新能源發展肯定是其中之一。
何世紅表示,在國際上掀起發展低碳經濟熱潮之后,我國也作出承諾,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發展以新能源產業為由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必將成為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頭戲。
在何世紅看來,新能源產業無疑是遇到了發展瓶頸。“我國新能源建設必須科學規劃,統籌發展,走理性、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何世紅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近日也表示,新能源發展是未來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已然成為共識,然而由于新能源對于高科技技術的依賴度非常高、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使得處于發展初期的新能源面臨著諸多挑戰。
成思危指出,應該從三個層次上加以解決:一是技術層次,一定要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相結合,要在技術上取得突破;二是經濟層次,現在新能源發展投資成本較高,未來一要通過技術突破,另外要通過計算環境成本給新能源一定的補貼;三是通過現在國際上所謂清潔發電技術CDM,取得一定補償。
分析人士預期,2010年年初將出臺新能源政策,包括風電、光伏發電的產業發展指導意見,以及抑制多晶硅投資的多晶硅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等。長遠看來,還將出臺我國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的國家級并網標準,光伏發電并網標桿電價以及風電、光伏發電的行業標準等。據了解,目前由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牽頭的風電行業標準領導小組已經成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