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曹橋街道孔家堰村6組的汪小弟特別高興,他家建造的50立方米沼氣池生產的沼氣可以供兩三戶人家燒菜煮飯,每年他家至少可節支500多元,還保護了環境。
曹橋街道是我市生豬主產地之一,該街道現存欄50頭以上規模生豬養殖戶有76戶,存欄生豬1.2萬頭,全街道年出欄肉豬近5萬頭。但養豬業的發展也給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特別是少數養殖戶對畜禽糞便未經干濕分離和沉淀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污染了水質,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為了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我市在曹橋街道推廣建造畜禽糞便污染無害化處理的沼氣池,76戶規模養豬戶和不少散戶與街道簽訂了建造沼氣池的協議書,建起了沼氣池。目前,全街道105戶養殖戶建了沼氣池,共計110只,3300立方米,年節支5萬元以上。
沼氣不僅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而且延長了產業鏈,實現了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了生態農業建設。目前,我市已有“豬—沼—果”、“豬—沼—菜”、“豬—沼—漁”等多項綜合利用模式。新埭鎮的周玉良是規模養殖戶,通過土地流轉經營,新種植林果180畝,并通過修建標準化豬舍、沼氣池和糞便排污管道,實施林果牧結合的生態循環養殖,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
我市還利用作物秸稈發展食用菌產業,避免焚燒產生污染。目前,我市食用菌種植面積已經達1500萬平方尺,全市食用菌每年消化稻草秸稈總量約占全市30多萬畝晚稻產生稻草的35%。利用稻草種植食用菌產生了一舉多得的循環效應。
蘑菇種植是獨山港鎮的一項傳統特色產業,全鎮蘑菇種植面積205萬平方尺,年產值1000萬元。而葡萄種植則是該鎮的一項新興產業,目前,全鎮種植葡萄1500余畝。去年,該鎮實施以稻—菇—葡萄(蔬菜)循環經濟產業鏈,把蘑菇肥料經堆置發酵后運用到葡萄和蔬菜的生產上,通過對其產生的廢棄物實行資源化開發利用,實現“低耗能、低排放、可循環、再利用、高效率”。目前,該鎮205萬平方尺蘑菇產生的廢料已全部落實到全鎮1500畝葡萄、蔬菜等經濟作物上。通過這一循環模式,該鎮農業單位產出率比園區外同類產業增效5%以上,經濟效益達3545萬元。
把秸稈變成生物燃料是我市發展“低碳農業”的又一亮點。日前,我市首條利用農業廢棄物作燃料的生產線在位于林埭鎮的浙江圣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內正式投入使用。浙江圣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研究,并開發再生生物能源的環保型企業。在公司提供的一份數據表上,記者發現了關于這個環保項目的一連串“綠色”效益:按年產40萬噸秸稈燃料計算,可以消耗稻草秸稈48萬噸,而每噸稻草秸稈的收購價為200元,每年可為農民增加約9600萬元收入。同時,更可節約用煤33萬多噸,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將減少2640噸和82.5萬噸。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