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推進低碳經濟 加快產業轉型

2010-01-11 15:47:24 解放日報   作者: 任劍婷  

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讓“低碳經濟”一下子成為婦孺皆知的字眼。盡管會議之中分歧爭論不斷,但毋庸置疑,節能減排、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各國都無法回避的議題。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成為人類從高碳排放的工業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綠色生態文明轉型的一個起點,在這種轉型中,發達國家也好,發展中國家也罷,都將面對社會責任的確定與擔當。

從本質而言,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的創新、產業結構調整、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實現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進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展低碳經濟意味著人類的產業發展正從信息經濟時代轉向能源經濟時代,企業的生產與服務從關注勞動、技術要素投入下的勞動生產率,回歸到關注自然資源投入下的資源生產率。面對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要求,中國政府極為負責地提出了明確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一比例,對于中國而言并不容易。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實現低碳經濟下的綠色增長,面臨著諸多困難,最直接的就是要依據低碳經濟的要求,推動和實現產業轉型。

中國的產業發展應該如何轉型?如何在積極轉型過程中實現發展與減排的統一呢?從當前情況看,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和推進:

一、積極推進高碳產業從高能源消耗向低能源消耗轉型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還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以鋼鐵、船舶、機械、建材、石化為代表的具有重化工業特征的行業還處于快速增長階段,而這些產業在能源使用過程中都有著相對較高的碳排放量。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可能快速跳過工業化階段,大幅度減縮重化工業比重。因此,面對低碳經濟的要求,提高重化工業能源轉化環節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重化工業單位產值能耗,是產業轉型中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國減排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就提高產業能源轉化環節中的能源使用效率而言,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能源強度的下降仍有很大空間。目前,我國萬元GDP能耗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高,主要工業過程和產品能耗比國際領先水平平均高30%.研究表明,我國電力、鋼鐵、石化、建材、化工、紡織等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鋼、水泥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分別高21%和45%;機動車油耗水平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這些數據,既反映了中國目前的能源使用量大,也從另一方面充分表明中國提高能源效率的潛力巨大。

我國能源強度的下降需要依托各產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來實現,從部門結構看,工業用能的比例雖在下降,但仍是最大的能源消費部門,而交通和建筑物用能則是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部門,因此,這三大部門無疑是節能工作的重點。要實現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就必須提倡清潔生產、資源節約、淘汰落后,推動高消耗高污染型產業向資源節約和生態環保型產業轉變,即淘汰落后技術和落后產能,以科技創新推進節能減排,通過生產的規模效應和產業的集聚效應來降低成本,發展生態型工業園。具體應做到:貫徹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淘汰落后且缺乏規模效應的煉鐵、煉鋼產能和水泥產能等;淘汰低效電機,通過應用調頻技術和調峰技術等來實行工業節電;發展資源回收利用的“靜脈”產業,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力開發涉及石油、化工、電力、交通等多個領域的低能耗技術等等,都是降低高碳產業碳排放的具體有效措施,中國企業已經在這方面有所起步,也必將快步向前。

二、加強企業“微笑曲線”兩端的國際競爭力

在全球化減排的大背景下,為了實現《京都議定書》下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發達國家的高耗能、高排放部門如電力、鋼鐵、建材和化工等行業將面臨強制性的減排要求,為此,它們一方面會積極進行技術的更新和改造;另一方面則可能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和并購的方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業,在實現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同時,減少自身的環境污染。面對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世界的工業基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經濟發展急需的資金和技術,取得了經濟增長,但代價也不可忽視。我國目前每年出口大量高碳經濟模式下生產出的產品,在生產這些產品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產生了大量的污染。據統計,我國大約23%的污染是在出口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這種高碳經濟下的出口模式,使我國在世界產業鏈分工中基本處在價值低的制造環節,這種通過制造環節獲取微薄利潤的產業分工地位,直接造成我國在全球產業鏈格局下的產業競爭力的缺失。

從全球產業格局來看,一國的產業競爭力歸根結底來自于該國的企業競爭力,而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力和利潤實現更多地是來自于企業的設計研發、銷售、售后服務和品牌。以美國通用為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近幾年的利潤增長中,有1/3左右是來自其資本額僅占3%的金融子公司,而傳統汽車生產的利潤則十分微薄,甚至是虧損的。由此可見,在推進低碳經濟過程中,我國必須推進產業和產品向利潤曲線兩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從生態設計入手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與銷售網絡,提高核心競爭力,這既是我國產業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獲取產業競爭力的要求,也是使我國實現低碳經濟下的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總之,我國要改變自身產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提升產業在研發設計、銷售及品牌環節的實力,加強企業“微笑曲線”兩端的國際競爭力,力求實現產業發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

三、大力發展新型低碳產業

低碳產業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建筑節能、工業節能與減排、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都是具有朝氣和發展前景的新型行業。通過發展新型低碳產業,積極發展清潔及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的高碳的化石能源,逐步建立起低碳的能源系統、低碳的技術體系和低碳的產業結構,使經濟發展由傳統模式逐步向低碳經濟轉型,這是中國產業轉型的長期方向,也是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大力發展新型低碳產業,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爭取主動。

以電力產業為例,我國CO 2排放量以電力產業最大,熱力電站大約消耗我國年原煤產量的50%以上。在電力行業中,火電改造一直是非常棘手的問題。2006年,我國民用電和工業用電的火電的比例是77.82%,也就是說高碳的火電依然占據統治地位。雖然清潔能源的比例不斷上漲,但是還不夠理想。為此,我國正積極通過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等手段來支持科研院所和企業在核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中進行研發、創新和商業化應用,希望通過對這些新能源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發展來實現對火力發電下的高碳化石能源的替代。目前,我國核電發展史上為國家的核電事業作過重大貢獻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正在與美國的西屋公司合作,從西屋引進其先進的核電技術,同時通過吸收、消化、創新的階段性發展,力爭在核電技術的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上求得突破。

在低碳經濟和低碳產業的發展態勢下,我國雖然暫時還不能做領跑者,但也絕不意味著只能做跟隨者。2008年8月國際氣候組織發布的 《中國的清潔革命Ⅱ低碳商機》報告指出:中國在短時間內已經在一系列低碳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中國已躋身于世界主要電動車、風能、太陽能光伏和節能產品生產國大國之列。只要我們能夠做到低碳產業發展從理念到組織、從政策到制度、從規劃到行動的層層落實,我國實現從高碳產業向低碳產業的轉型,又何嘗不是一次國家的產業崛起呢?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