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環保:5萬億市場掘金

2010-01-14 09:03:47 《中國投資》   作者: 秦鳳華  

[page]2009年,在中國政府4萬億擴大內需投資中,約有3000億元投入環保相關產業,主要用于生態環境、地震災后重建中環境保護工作和民生工程等。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社會事業部主任胡元明告訴記者,“十一五”末期環保投入預計將達到13750億元,其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6%。

而這一數字也昭示著,我國的環保投入曲線(即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剛剛經過第一個拐點進入加速上升期。在“十二五”期間,環保投入預計達到3.1萬億元,環保產值可達4.92 萬億元,環保產業仍將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開展《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十二五”建設規劃前期研究》和《全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十二五”建設規劃前期研究》工作,就發展目標、城鄉布局和處理率等問題做系統前期研究。

“十二五”期間,基于國內的環境問題、環保產業巨大的需求、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無論是指標上,還是要求上,投入力度都要加大。為此,完善和提升城鎮污水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水平,將是“十二五”環保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投入趨高但產業不強

《中國投資》:2009年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態勢如何,在經濟刺激計劃中環保投資主要投向了哪些領域?

胡元明:“十一五”期間,由于國家加大了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市場需求,環保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產業水平明顯提升。

2008年下半年,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為擴大內需,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對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也進一步加大。污水處理、垃圾發電、煙氣脫硫等環保細分市場蓬勃發展,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國務院出臺擴大內需10項措施,增加千億元投資,即“國十條”,特別提出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支持節能減排工程等。

2009年,在4萬億元擴大內需投資中,約有3000億投入環保相關產業,主要用于生態環境、地震災后重建中環境保護工作和民生工程等。

根據環保相關部門的測算,整個“十一五”期間,預計總投入將達到1.4萬億元。其中八大重點環保工程投資3336億元,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投資150億元。還有新增國債基金用于環保設施建設,涉及水污染、大氣環境、固體廢物等六大領域。

《中國投資》:環保投資及其效率是體現一個國家環境保護力度的重要指標。當前我國環保投入整體狀況如何?

胡元明:近年來,我國環境保護的年投資額一直呈現穩定上升趨勢。2004-2008年,環境保護的年投資額分別為1908.6億元、2388.0億元、2566.0億元、3387.3億元和4490.3億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別為1.19%、1.30%、1.22%、1.36%和1.49%。2008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4490.3億元,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801.0億元,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542.6億元。“十一五”前3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年均增長23%。

從“六五”到“十五”期間,我國環保投資及其占GDP的比例分別由150億元(0.5%)、550億元(0.67%)、800多億元(0.8%以上)、36000億元(0.93%)增長到7000億元(1.3%),“十一五”末期預計將達到13750億元,其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6%。

《中國投資》:當前環保產業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

胡元明:雖然這幾年我國的環保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足,面臨著挑戰。

一是環保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品、產業結構不合理。我國環保產業還在起步階段,缺少大型骨干企業。我國環保企業9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技術裝備落后,專業化水平低。環保產品在性質、結構、功能等方面的差別化程度不大,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沿海、沿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環保產業較發達,但中西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環保產業的發展較慢。

二是環保資金投入不足。根據國際經驗,當治理環境污染的投資占GDP的比例達到1.0%-1.5%時,可以控制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當該比例達到2.0%-3.0%時,環境質量可有所改善。我國這幾年的環境治理還處于控制污染惡化階段,環境質量改善的程度還遠遠不夠。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加大環保資金投入。

三是環保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我國的環保產品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而且沒有逆轉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環保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不高,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又缺乏差異性,低水平重復生產現象嚴重,因此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四是研發投入不足,研發能力薄弱。環保產業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但我國的研發投入卻嚴重不足。另外,投入到環保人才培養方面的資金也很少。

達標仍有差距

《中國投資》:“十一五”期間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如何?在地區分布、投資主體和運行機制上有何特點?城市污水處理是否已經達到規劃目標和環保標準?對于未達標的情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元明:根據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2009年第一季度建設和運行情況的通報,截至2009年3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以下簡稱“城鎮”)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590座,處理能力達9204萬立方米/日,實際處理污水量59.78億立方米,運行負荷率為72.17%。全國在建城鎮污水處理項目1885個,設計能力約5517萬立方米/日。

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統計,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已經建成1011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其中東部地區609座,中部地區237座,西部地區165座。2008年我國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投資264.47億元,其中東部地區180.26億元,中部地區63.67億元,西部地區20.73億元。目前全國仍有167個設市城市未建成污水處理廠,其中地級市23個,縣級市144個。中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相關省份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仍十分艱巨。

城鎮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處理率一直是衡量城市環境質量的主要指標。在“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原建設部、原國家環保總局曾規劃,到“十一五”末期,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0%的目標。從2008年底的官方統計數據來看,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70.2%,已超過70%的目標,但集中處理程度和縣級以下城鎮污水處理率仍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污水處理不達標主要有4個原因:一是部分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標準按要求由一級B升至一級A后,相應升級改造措施不到位或尚未完成;二是部分進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廢水預處理不到位;三是部分污水處理廠存在硬件設施水平落后、運營管理水平跟不上的問題;四是部分污水處理廠由于運營成本壓力而降低處理要求等。

《中國投資》:垃圾處理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目前我國有多少座已建和在建垃圾處理廠(場)?采取不同處理方式的比重各是多少?

胡元明: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比1979年增加了5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從無到有,各類先進的生活垃圾利用設施都已經得到應用。

2008年全國城市年清運垃圾1.55億噸,共有垃圾處理廠(場)約500座,垃圾處理能力達到31.5萬噸/日,垃圾處理率66.7%。在1979-2008年期間,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年平均增長率為6.5%,城市垃圾量的增長與城市人口增長基本同步。

從處理方式看,目前仍以衛生填埋為主,而焚燒處理技術應用發展較快,堆肥處理市場逐漸萎縮。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1.03億噸,其中衛生填埋8424萬噸,占82%,焚燒處理1570萬噸,占15.2%,堆肥處理174萬噸,僅占1.7%;按清運量統計分析填埋、堆肥和焚燒處理比例分別占54.6%、1.1%和10.2%,這些數據不包括個別綜合處理廠。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仍以衛生填埋為主,焚燒處理技術應用發展較快,堆肥處理市場逐漸萎縮。[page]對于生活垃圾處理來說,國內多數城市制定了較高的規劃目標,部分省市按100%無害化處理率進行規劃,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也按70%規劃,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目標為60%。

評估咨詢是關鍵

《中國投資》:有人認為垃圾焚燒處理是暴利行業,也有人擔心焚燒會給周邊居民帶來環境影響。如何看待目前存在的垃圾處理方式的爭議問題?有何解決之道?

胡元明:焚燒發電廠水平參差不齊,目前人們擔心焚燒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二惡英,只要實事求是,垃圾焚燒和填埋就沒有多少爭議。

目前,垃圾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燒、堆肥等,垃圾處理方式的選擇與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土地、周邊條件、垃圾成份、環保意識等有關。

填埋法具有技術成熟,操作簡單、處理量大、投資和運行費用低、適用于所有類型垃圾等諸多優點、但也具有明顯的缺點,即減容減量化效果較差,資源化水平低,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場址選擇困難等,且垃圾滲濾液會污染地下水及土壤,臭氣污染大氣,垃圾發酵產生的甲烷氣體既是火災及爆炸隱患,排放到大氣中又會產生溫室效應,需要進一步處理。

高溫堆肥既可以殺滅垃圾中的有害細菌,又可提供有機肥,但此處理方式只適用于易腐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垃圾,存在產品質量與市場問題,占地面積較大且臭氣較重,產品可能污染土壤,特別是一些重金屬在土壤中富集將隨食物鏈進入人體,需要進一步處理。

焚燒法具有減容減量化程度高,處理周期短、占地面積小、選址靈活、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可發電等優點,但若管理不當,則會產生二惡英等有害氣體,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也需要進一步處理。日本、新加坡、瑞士等人口密度高的國家多以焚燒為主,而人口密度較低的國家,如美國等則以填埋處理為主。預計我國未來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將得到較大發展,而垃圾焚燒及發電項目應通過完善相關的法規和標準,強化環評管理,提高監測水平,強化日常監督管理等,使其發揮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優勢,并保證其健康發展。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高,土地資源少,垃圾焚燒處理方式會逐步發展成為這一地區的主要和重要手段。為此,應盡快制定并頒布實施二惡英環境質量標準;應對《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技術規范》《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進行相關補充修訂,通過細化垃圾焚燒及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對技術要點提出明確要求。

同時,開展規劃環評,強化垃圾焚燒及發電項目環評管理,應進行二惡英現狀或背景值監測,日常監測頻率不低于每半年一次,監測結果公示,接受公眾監督。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實施在線監測,根據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預測,并制訂詳盡可行的應急預案。

《中國投資》:環評是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一道門檻,近來環保部針對環評進行了系列改革,您認為今后環評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還應進行哪些改革?

胡元明:當前很多地方環境保護不達標,和政府放松了環境項目的評估和監管有很大關系。

投資體制改革后,很多城市的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采取了備案制。以往地方政府上馬這類項目,經常需要我們拿出公允的評估和咨詢報告,但這幾年,主動要求做評估的越來越少。

在一些城市,政府部門對污水、垃圾處理項目采取了市場化的融資方式,解決了一些資金問題,但卻帶來技術和經濟性的問題。

地方政府對于特許經營的各方面認識還不全面,在實施特許經營項目過程中,遇到了項目實施程序、特許經營協議和外部環境與政策等方面的問題。他們往往只注重投標人能帶來多少投資,而并不關心具體采取什么技術方案,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忽視了城市環保設施是否符合規劃、是否符合城市發展等問題。此外,設施具體怎樣建才更為合理,對于建設方的技術和管理有較高要求。

在這方面,引進專家和咨詢機構就顯得格外重要。咨詢機構能夠充分發揮“智囊庫”的參謀作用,對特許經營項目進行全面分析論證和評估,保證國有資產在特許經營中保值增值,保證公共服務的價格和質量水平。

此外,從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來說,環評需要和現實環境狀況結合,需要同經濟發展水平結合,需要考慮整體環境的系統性和平衡性。一是繼續堅持環評機構與環保部門“完全脫鉤、徹底脫利”的改革方向;二是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更多地邀請相關行業領域專家參與環評;三是繼續加強公眾參與,充分發揮公眾在環境影響評價管理中的積極作用。

“十二五”環保投資將翻番

《中國投資》:2010年乃至今后幾年的環保產業投資前景如何? 您如何看待未來環保產業的發展方向?

胡元明:國內外研究顯示,環保投資占GDP比例達到1.0%-1.5%,可以控制住大部分污染,從而使環境狀況保持在一個人們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若比例達到2%以上,則可以阻止環境惡化的過程,并使之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基本保證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環保投資不足和資金效率低下是世界各國曾經或正在遇到的普遍問題,在我國現階段顯得尤其突出。盡管“十一五”期間我國環保投入快速增長,占GDP比重已升至1.5%,但同國外數據比較,我國環保投資占同期GDP的比例還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盡快彌補。

我們認為,2010年乃至今后幾年我國環保產業投資將有非常好的前景,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從投資渠道分析,我國環保產業原有的投資來源基本上是國家財政的“8條”投資渠道,這種以政府財政投資為主的融資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環保產業快速擴張的需求。環保產業必須在繼續加大政府投入之外,積極發揮債券、股票、項目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的潛力,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更好地發揮資金效率。

環保投資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生態環境、核安全及輻射環境保護建設以及環境能力建設。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環保產業在未來幾年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水務、固廢等將是重點的受益行業。這些行業具有比較典型的弱周期性特征,在外圍環境波動比較明顯的情況下,其生產和消費相對穩定,更應受到投資者青睞。

2010年環保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將達8800-10000億元左右,其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6600億元,環保裝備產值1200億元,環境服務產值1000億元。

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環保產業將持續發展。從國際經驗來看,我國的環保投入曲線(即環保投入占GDP比重)目前剛剛經過第一個拐點進入加速上升期。中長期來看,該比率的高點應在2.5%-3%之間,因此預計中國環保投入曲線的上升期將至少持續10年以上,對應復合年增速應在15%以上。

根據國家環保部最近研究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投入預計將達到3.1萬億元,其中處理設施投資1萬億元,在“十一五”1.4萬億元的基礎上翻番,預計2010年環保產業產值有望超過1.1萬億元。在政策推動下,我國環保產業仍將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產值可達4.92萬億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產業內涵擴展的方向將主要集中在潔凈技術、潔凈產品、環境服務等方面。

未來,中國環保產業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環境產業”或“綠色產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