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低碳經濟與未來經濟主導權的中美較量

2010-01-18 08:39:27

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全球氣候變暖,這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全球氣候升高,原因在于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這是人類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后果,另外能源使用也帶來煙霧、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等危害。因而,“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其中,低碳經濟,簡單意義上是指,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全球制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人類反思那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特別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藉此會形成新的產業鏈)。

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中,提出了《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當時英國充分意識到了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它從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走向主要依靠進口的時代,按目前的消費模式,預計2020年英國80%的能源都必須進口。另一方面,英國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迫在眉睫。

2006年,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

2007年6月,中國正式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我國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為了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另一方面是為了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最佳選擇。

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

2007年12月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尼巴厘島舉行,15日正式通過決議,要求發達國家按照“巴厘島路線圖”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減排25%至40%。

2009年12月19日,經過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后閉幕。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展中國家普遍主張,當前的氣候變化談判必須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必須堅持雙軌制,發達國家應正視并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加大減排力度,并為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但是,發達國家不愿意承擔氣候變化的責任。《哥本哈根協議》維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只在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采取自主減緩行動作出了安排。

由于美國在低碳領域技術領先,美國計劃在華爾街金融海嘯后藉此作為美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時藉此引領世界經濟,進而把握世界政治的話語權。中國經濟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目前低碳經濟相關研究機構有:清華大學在2008年1月成立的低碳經濟研究院、2009年10月成立的江蘇省現代低碳經濟技術研究院、同濟大學研究院低碳經濟與碳減排促進中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低碳經濟研究中心、2010年1月15日國務院參事兼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環提議在海南建“亞太低碳經濟研究院”、著名企業神華集團成立的北京低碳經濟研究院等等。盡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發達國家有義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但實際情況美國等發達國家因為政治經濟因素不愿承擔,中國不得不主要依靠商業渠道引進。據相關估計,以2006年的GDP計算,中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年需資金250億美元。中美在低碳經濟領域在暗中較量,有關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上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基礎四國”與美國達成私下協議的傳聞就是一個佐證。從長遠來看,中美在低碳經濟的博弈將長期存在,中美較量將長期存在。

縱覽世界經濟發展史,由于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大勢所趨,在低碳領域真正把握技術領先,中國才能在新一輪經濟競爭中把握先機甚至占據主導權。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美 低碳經濟 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