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煤炭交易新體系啟動

2010-01-25 09:29:15 財經   作者: 李緯娜 胡雯  

  不會再有如同“走過場”般的煤炭訂貨會,不會再出現往年那樣“面紅耳赤、拂袖退場”的場景。從2009年底開始,全國煤電領域內的供需雙方開始變為“一對一”接觸談判。煤炭交易體系向市場化邁進了一大步,但談判桌前的硝煙味絲毫不會減淡。

  2009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完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要求改變目前煤炭供需雙方集中銜接的做法,由企業在2010年1月15日前自主選擇適當方式,分散進行銜接,不再召開合同匯總會,轉而委托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整理網上合同簽訂情況。

  由此,業界多年來的呼聲終于得到官方響應,全國煤炭訂貨會(2005年后改稱煤炭產運需銜接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企業掌握了自己的話語權,雙方都可以自由選擇。”《意見》下發的第二天,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梁敦仕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

  但價格仍將是今后談判席上的焦點。梁敦仕強調,今后仍可能出現價格談不攏的現象,但國家發改委不會再出面協調。“未簽訂合同的企業,就只能進行現貨交易了。”

  2008年底在福州舉行的全國煤炭訂貨會上,由于供需雙方對價格差距的分歧太大,五大發電企業集體退場,使得煤炭訂貨會上的合同簽訂率為零。這場由政府行政引導、運作成本高昂的煤炭訂貨會名存實亡,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價格仍是焦點

  從數據上看,“一對一”談判模式首度運行后,2010年煤炭供需合同簽訂情況比想象中順利。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官方網站中國煤炭市場網顯示,截至2010年1月13日8時,初步匯總的電煤合同量已接近15億噸,遠超出鐵道部為該年度預留的運力配置意向框架量9.06億噸。

  “今年,大家都很理性,對價格的上漲都有預期。”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顧問武承厚對《財經》記者表示。鑒于煤炭市場價格不斷高企,供需雙方對電煤價格上漲早在兩個月前就已達成共識。

  但各自的談判細節卻是大家避談的敏感話題。目前已經簽訂合同的供需方,都不愿意披露詳細信息。

  河北開灤煤礦一位負責人除告訴《財經》記者“合同已簽”外,不愿多談;山西長冶沁新集團一位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他們簽了多個客戶,但他不愿談及具體價格;內蒙古鄂爾多斯參與煤炭區域交易中心籌建的一位負責人說:“只知道大部分企業都簽了合同,但談判過程企業沒和我們多說;價格不太清楚,但肯定上漲了”;泰德煤網董事長李洪國則表示:“這個話題很復雜,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

  在大家閃爍其辭背后,《財經》記者從多位業內權威人士處獲悉:2010年重點電煤合同均價一般敲定在540元/噸-600元/噸之間,漲幅維持在10%左右。

  最近時期的雨雪冰凍天氣和多數城市的電煤庫存告急,再次讓電煤價格狂飆,這讓煤炭企業掌握著更多談判籌碼。秦皇島港2010年1月11日的最新報價顯示,主要品種5500大卡煤炭報價最高已達810元/噸,較一個月前740元/噸的報價上漲了近10%,同比增幅達36%。對發電企業來說,飆升的電煤價格在將它們帶入虧損的泥潭。

  在此情形下,合同的順利簽訂是一個良好開端,這也為宏觀調控部門持續推動煤炭交易體制改革提供了動力。

長期合約之困

  煤電矛盾由來已久,這也直接導致往年的全國煤炭訂貨會最終演變成一場場“吵架會”。已放開的“市場煤”,被直愣愣地分割成行政辦法規定的重點訂貨合同交易和市場采購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始終未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每年一度的煤炭訂貨會即為生成重點訂貨合同而存在。

  而在“計劃電”框架內,電價由政府制定,發電量按計劃分配,電力交易則由電網獨家經營。煤漲價、電不漲價給發電企業帶來重重壓力。

  為緩解上述矛盾,2004年底,國家發改委曾出臺煤電聯動機制,規定以不少于六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相應調整電價;如變化幅度不到5%,則下一周期累計計算,直到累計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再進行電價調整。

  這一以政府主導為杠桿的政策并沒有給市場帶來福音。它不僅未能全面反映煤炭的漲價因素,也未能得到有效執行。眾多業內人士評價其是“只上不下、輪番漲價、惡性循環”。

  中國能源網副總裁韓曉平對《財經》記者表示,政府淡出煤電銜接、讓電煤徹底市場化的做法沒有太大意義,在交易主體沒有實現市場化的前提下,單純的價格市場化是個偽命題。簽訂長期協議是解決煤電矛盾的出路。

  按照國外通行做法,這種合約年限至少在20年以上。80%的煤炭產量均被簽訂在價格、數量、義務和罰則明確的長期協議當中,其協議價格會根據通貨膨脹、貨幣系數等做出相應調整,若一方違反協議,違約方將給予賠償或補償,實現利益共享與風險共擔。

  國家發改委也意在推動煤電企業簽訂長期合同。《意見》明確指出,鼓勵供需企業之間簽訂五年及以上的長期購銷合同。對購銷數量、質量、價格等內容齊全、明確的長期電煤合同,可按電煤意向框架總量的50%銜接落實長期運力——運力保證很重要,運輸成本往往占電力公司用煤成本的30%-60%。

  但從已匯總的2010年電煤重點合同看,大部分煤電企業仍然選擇一年一簽,簽訂長期協議的極少。對此,武承厚解釋道,任何企業都希望擁有穩定客戶群,都有簽訂長期協議的意愿,但簽訂長期協議的基礎是供需雙方必須對價格有一個理性的認可。可是在目前情況下,由于缺乏參照物,企業無法對價格作出理性判斷。

  其實,早在幾年前,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這五大發電集團,也曾與供貨方簽訂過電煤供應長期意向協議。

  不過,文本中只涉及供貨量,價格則約定為“隨行就市”。意向協議不等同于合同,不具備法律約束力,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時供需雙方都有理由將其撕毀,這種“有量無價”的協議也就成為一紙空文。

  《財經》記者獲悉,今年煤電企業簽訂的極少數長期協議中,已從“有量無價”走向了“有量有價”。所謂“價”,并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而只是劃定了浮動標準,例如在某價格區間內浮動10%。

  “這已經前進了一大步,有助于更市場化的煤炭交易體系的建立。”武承厚如是評價。

建立價格參照物

  然而,即便在“有量有價”的長期協議中,價格區間的確定仍有待于煤電雙方的進一步博弈。價格參照物的缺失成為繼續推動長期協議的一大障礙。

  怎么辦?國家發改委在《意見》中給予明確答復——參考國際通行做法,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電煤市場價格指數,通過價格信息網絡及時發布,為供需企業協商價格提供參考依據,引導生產和消費,以構建“以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為主體,以區域市場為補充,以網絡技術為平臺,有利于政府宏觀調控、市場主體自主交易的現代化煤炭交易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產業發展研究室2007年5月撰寫過一份報告,提出建立全國、區域、地方三層煤炭市場的設想。

  該研究室主任錢平凡對《財經》記者表示,按照該設想,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的價格對其他市場具有指導意義,區域煤炭市場的交易參照并影響前者的交易情況,地方煤炭市場的交易則受前二者的雙重影響。換言之,就是要在全國煤炭交易中心里建立煤炭期貨市場,并設立煤炭價格指數。

  在美國、南非、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都開設有能源產品交易場所,不僅開發出不同煤種的期貨產品,還利用其價格指數來影響國際煤價走勢。

  武承厚分析,一旦建立煤炭期貨市場和電煤價格指數,供需雙方的談判就擁有了可作參照的基準價,不僅節省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還可推動長期協議的完全市場化。

  《財經》記者獲悉,目前,全國煤炭交易中心已確定成立并落址北京朝陽區CBD,成立時間尚不得而知,原因是投資主體和商業模式還在緊鑼密鼓地商討之中。

  就中國目前的煤電行業市場化程度而言,要想建立煤炭期貨市場和煤炭價格指數,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甚至諸多業內人士和企業都無法給出明確的時間表。其中,煤炭交易主體的市場化程度將起決定性作用。

  “除煤炭行業市場化之外,還需要電力行業和運輸環節的市場化。”武承厚指出。而現實是,電力改革多年來裹足不前,鐵路運輸還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

  早在1992年,上海就曾建立中國第一個煤炭交易市場,但一天都沒有交易過。“當時市場、法治、企業等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具備,那個交易市場出現的時間和環境都不對,成為空殼就是必然。”武承厚評論道。他認為煤炭交易中心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最終要納入國家的大流通產業之中。

  業內人士對先創建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持贊成態度。山東龍口和山西太原普遍被看好。山東龍口所擁有的港口基地周邊遍布煤炭資源,依托船運實現了市場化;山西太原的煤炭資源則依靠市場化的公路運輸,實現了山西省內的自由流動。

  “區域性的煤炭交易中心有望馬上運作起來,至于能不能做大,盈利多少,這就只能看市場了。”武承厚說。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煤炭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