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六萬公里石油“血脈”安全隱憂

2010-01-27 15:05:36 《科學新聞》雜志

隨著中國進入油氣管道建設的高峰期,如何保障動輒穿越幾千公里,蔓延中國大地的油氣管道的安全,成為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2009年12月30日凌晨,中石油蘭鄭長成品油輸油管道渭南支線華縣赤水段地下管道在投產過程中發生柴油泄漏,百余立方米柴油流入赤水河并進入渭河,威脅黃河水質。

伴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對這一事故的批示,油氣管線的安全問題再次被擺在世人面前。

提速伴人害

中國原油管線的大規模鋪設以上世紀70年代東北管線建設為標志。三十多年來,隨著全國各地油氣資源不斷被發現,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導致資源需求的激增,中國油氣管線建設發展迅速,先后出現過三次建設高潮。

2007年8月,伴隨著蘭鄭長成品油管線和川氣東送天然氣管線的正式開工,中國迎來了以西氣東輸二線和中俄管線為標志的第四個管道建設高峰期。

根據《國際石油經濟》報道,截至2007年底,國內已建油氣管道的總長度約6萬公里,其中原油管道1.7萬公里,成品油管道1.2萬公里,天然氣管道3.1萬公里,如血脈般遍布中國所有省份。

而今年,油氣管道的鋪設再次提速。“到2010年末,中國還將計劃新建原油管道約4000公里,新建成品油管道約1萬公里,新建天然氣長輸管道超過1萬公里。”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總經理姚偉在2009年11月11日廊坊召開的中國國際石油與天然氣管道會議(CIPC)上表示。

在中國,第三方破壞及自然災害對油氣管道的安全威脅嚴重,無論發生次數和所造成的損失均居前列。

中國雖然地形復雜,很多管道穿越地質災害區,“但由于油氣管道是彈性體,應變量比較大,受到撞擊時可以釋放部分力量。甚至地震把管道破壞的情況都很少發生。”長期從事石油管道研究的中國石油管道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梅云新這樣告訴《科學新聞》,“管道最大的威脅還是人為破壞。對于打孔盜油、工程破壞、違章建筑等情況,不管是中石油還是中石化都很撓頭。”

中國管道專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嚴大凡對此也頗為認同,“油氣管道的安全隱患大多來自第三方破壞,包括屬于犯罪行為的打孔盜油和第三方施工破壞。”她說,打孔盜油、打孔盜氣造成的損失遠大于被盜油氣的價值,極易引起大火和爆炸,威脅人員的安全,造成環境污染甚至可能影響飲用水安全,并且維修成本高,難度大。

有數據顯示,自2002年至2005年6月,全國發生打孔盜油14791次,造成管道停輸29240小時,被盜及泄露原油175572.2噸,直接經濟損失約32424.1萬元。

管線保衛戰

為保障管線安全,中石油等公司想盡辦法,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防范、檢控第三方破壞的發生,梅云新甚至用“嚴防死守”來形容。

據梅云新介紹,中石油管道公司通過與當地公安系統合作,加大巡邏力度保障管道的安全運行。另一方面,發展引進泄漏檢測技術,使得控制系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異常情況。

與此同時,監控技術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現有技術基本可以定位管道泄漏位置,其中采用的手法包括天然氣管道泄漏監測系統以及在管線周邊安裝光纖系統等方式。

梅云新說,中石油在管道安全方面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發展“完整性分析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就是每年對已建成管道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通過識別和評價天然氣管道運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對策,不斷改善不利影響因素,從而將管道運營風險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圍。這是當前世界各大管道公司采取的一項重要管理內容。

隨著管理上和技術上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以及相關法規的逐步細化,近幾年打孔盜油、盜氣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

作為中國石油儲運領域泰斗級人物,嚴大凡的憂慮遠不止第三方破壞。她認為,除了嚴格防止第三方破壞外,為了保證管道的安全,還必須從項目論證、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各個方面嚴格把關。

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在上述過程中要進行一系列的安全評價,包括項目設立安全審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等多項評審。

據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在油氣管線安全評價過程中有一種現象,即一方面發包方希望審查獲得通過,盡快開工;另一方面第三方安評公司也希望審核順利,賺取傭金。雙方利益的一致導致部分審核過程中把關不嚴。這位曾參加過幾次管道安評會議的業內人士說:“我覺得工程有問題就提反對意見,后來因為意見太多他們都不愿意叫我去了,最后我也索性直接拒絕。”

對上述現象,梅云新持不同看法:“安全問題非常重要,設計審查環節重復很多遍,要求非常嚴格,專家也不止一個,我們沒有必要掩蓋問題。畢竟將來運行過程出現問題還不是我們的事情?”

立法缺位

油氣管線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且需要法律的保障。但是,目前依然沒有針對油氣管道安全的法律出臺。

實際上,早在1989年國務院就發布實施了《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條例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仍不能從根本上遏制管道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

“如果鋌而走險得逞,僅8分鐘可以盜油5噸,一個晚上可輕松獲取十幾萬元收入。”這是媒體曾經報道的盜油分子的敘述。2002年以前,對那些破壞油氣管道的犯罪分子往往是罰款、判刑數月了事,相比于得逞后獲得的巨大利益,根本不能形成足夠威懾。

200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文件(法釋[2002]10號)明確宣布“正在使用的輸油管道屬于刑法規定的易燃易爆設備”,打孔盜油應按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論處。

一年多以后,2003年發生“12·19”蘭成渝輸油管道打孔盜油案,噴發的油柱高達40余米,導致寶成鐵路停運6小時,管線停輸近15小時。事后,主犯被以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判處死刑。這是中國首例出現死刑判決的打孔盜油案件。

“7年多來已有幾起判處死刑的先例。在如此嚴峻的法規面前,為什么還有人鋌而走險,關鍵是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是否真正負起監管責任來,不要只見非法小利而忘了大義。”嚴大凡說。

威脅不僅來自盜竊分子。隨著城鄉建設的不斷加快,許多當年遠離城鄉居住區的管道已經被居民樓、學校、醫院、商店等建筑物包圍,甚至被大量非法占壓,經濟建設、城市發展與管道保護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復雜,亟待建立管道建設與土地規劃、城鄉規劃等相協調的制度。

此外,更普遍的人為因素則是管道沿線地方忽視天然氣管道安全規定。目前,很多管線鋪設好之后,地方隨即開建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直接導致管道與公路的交叉,增加了眾多安全隱患。

事實上,按照《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規定,禁止在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米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同時禁止在管道設施場區外50米范圍內,進行爆破、開山等工程。中國石油管道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梅云新說,單這一規定就被屢屢突破,往往待到地方施工發生之后,油氣公司需要和當地政府協調才能解決問題。

讓嚴大凡高興的是,從2002年就開始醞釀制定的《油氣管道安全法》總算有了新進展——去年10月底,《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草案》正式由全國人大審議。這也標志著,油氣管道立法被提上議事日程。

(來源:《科學新聞》雜志 2010-1-19 作者:賀濤 李樹峰)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石油管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