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蘇偉:應對氣候變化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2010-02-24 12:36:37 金融界網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24日在中華世紀壇大屏幕廳舉行第七期“經濟每月談”,本期主題為哥本哈根會議后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政策。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發表演講,提出哥本哈根會議提高了人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了解和認識。氣候變化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個環境問題、是個科學問題、也是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哥本哈根會議在全球范圍內完成了一次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空前的政治任務。

演講中蘇偉還提出四條關于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公共政策和國家戰略,使大家明確下一步要做的努力。他提出,中國在如何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我們既要努力推動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時又要切實維護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各項權益。

以下為蘇偉演講實錄

主持人、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中國國際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剛才魏秘書長也講了,主題是哥本哈根會議后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哥本哈根會議過去兩個多月,但是一提到哥本哈根會議大家的關注和興趣依然不減當時,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了哥本哈根會議還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當哥本哈根會議的喧囂歸于平靜的時候,當談判場上的塵埃漸漸落定的時候,我們回頭看看哥本哈根會議究竟給世界帶來了什么。

我覺得哥本哈根會議主要有三大成果,一是提高了人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了解和認識,這點應該是非常明確的。剛才秘書長也講了,以前提到“氣候”兩個字,大家想到的是春夏秋冬、刮風下雨,現在對氣候變化的認識遠遠超出了當時的一些看法和認識。現在講到氣候變化,是個環境問題、是個科學問題、是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哥本哈根會議在全球范圍內完成了一次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空前的政治任務。經過哥本哈根會議,氣候變化問題現在應當說是無人不曉、無人不談的話題。大家都在談氣候變化的問題,關注氣候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應對全球所面臨的挑戰。

第二,哥本哈根會議形成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治共識,明確了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低碳化的方向,也預示著新一輪世界經濟競爭和技術變更的開始。雖然說關于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一直存在疑問,但是應當說主流的看法是人為的活動,特別是過去兩百年工業化發展過程當中,發達國家大量無節制地排放溫室氣體,造成了現在氣候變化的問題,這一點大家有一個基本的共識,所以哥本哈根會議一個重要的成果就是確認了這一共識,確認了各國都要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采取積極的措施,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各自的貢獻。

第三,哥本哈根的第三大成果,就是確認了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規則和體制,原則就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要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要有公平的原則。所謂確認的體制是,確認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一個主渠道、一個最具有合法性的進程。

哥本哈根會議除了確定了原則和體制外,也在全面、有效、持續推進《公約》和《議定書》的實施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在全球長期行動目標、發達國家量化減排指標,以及新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轉讓支持,以及關于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采取適當的國內減緩行動方面,都達成了一些原則的共識,這也就是哥本哈根會議當中所確認的若干項的共識,為今年的哥本哈根會議能夠取得成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對于中國而言,哥本哈根會議為我們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和重要的機遇。剛才魏秘書長也提到22號的時候中央政治局舉行了第19次的集體學習,主題就是研究如何實現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其中總書記專門發表了講話,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我們國家重大的國家戰略,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機遇。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去年8月也做出了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逐步健全了相關法律法規、行政管理、價格調控、全民行動等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形成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和政策。這些戰略和政策,從我個人的體會來看,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氣候變化問題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要立足于推動科學發展,立足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統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現實的需要和長遠的利益來應對氣候變化,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的國家戰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建設“兩型社會”(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這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政策的第一個主要的內容。

第二,應對氣候變化不僅僅關系到中國人民,也涉及到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和長遠發展。所以要通過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要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基本框架,堅持“共同帶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巴厘路線圖,對外也能體現出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應對氣候變化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動,積極推進經濟和產業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鼓勵節能、提高能效,不斷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的科研投入,努力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也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將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通過增加森林碳匯,同時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第四,積極研發低碳技術。技術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發揮著一個非常關鍵的和核心的作用,通過研發低碳技術、加大綠色投資、倡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增長,我們要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創造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加強節能,提高能效,清潔煤和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等低碳和無碳技術的研發和排放的力度,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完善相關的保障措施,包括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等政策措施,健全相應的管理體制和監督實施機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從我國國情與實際出發,開展相應的試點示范,開展碳強度排放的制度,探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體制機制。在特定區域也可以探索一些通過市場的機制和手段,包括在一定范圍內開展探索性的碳排放交易,這在政策上也是非常明確的,在人大決議當中也提到了。同時要不斷地提高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因為這個氣候變化和所有人都有關系,所以不僅僅是政府、企業的,還應該是全民的行動、全民的意識,加快形成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際上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既有生產方式轉變的問題,也有消費方式、消費模式、生活方式的改變的問題,這不僅僅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不僅僅要適應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我們老百姓日常生活也要適應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

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我國加快發展方式方法轉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的抓手,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不僅僅是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一個莊嚴承諾,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更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個內在需求。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