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找尋中國智能電網的路標

2010-03-01 16:17:24 中國信息化

根據國元證券研究中心的分析,到2020年,智能電網總投資規模接近4萬億元,具體為2009~2010年的投資約5500億元,2011~2015年投資約2萬億元,2016~2020年投資1.7 萬億元。智能電網是一塊很大很美的蛋糕,對它的市場預測有著太多的誘惑。  

來自兩大電網公司的數據同樣驚人:未來2至3年內,國家電網公司在加快電網建設上的投資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中國南方電網公司2009年初也宣布,初步計劃每年新增投資約300億元用于城網改造和農網完善,全網建設投資規模在900億元左右。

于是,“人人都愛智能電網”,但這一變化的來臨頗有戲劇性。

“在一次電力企業高層領導人的聚會中,大家談起智能電網都認為這是在說笑話。什么是智能?現在電網不智能嗎?這是跟著奧巴馬瞎忽悠。”《中國電力企業管理雜志》社長沙亦強表示,“現在的情況變得完全不同,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智能電網理論與實踐。但是,電力行業高層對智能電網的概念認識,都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中國智能電網任重而道遠。”

除了認識上尚未達成共識,更多的路徑細節也欠缺更深層次的考慮。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中國的智能電網能否解決新能源電力的并網接入問題?如此龐大的建設投資如果折入電價當中,社會能否承受?如何解決大規模蓄電的問題?先‘智能’輸電側還是先‘智能’配電側?這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問題。”

在丹麥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中國已經做出了其他參會國無法望其項背的減排目標——到2020年,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約40%,這對于火電比例依然高達近80%的電力行業而言,一場前所未有的減排戰役已迫在眉睫,而能夠解決新能源電力并網問題的智能電網才剛剛起步。

美國之變

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是中國智能電網的啟蒙者。2009年2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高達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智能電網的大規模建設位列其中,它被視為美國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個月后,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訪美,并在華盛頓一場題為“更堅強的電網——中國與美國展望”的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全面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此后,2009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首次提出“一特四大”的堅強智能電網戰略,并宣布“在2020年要建成堅強的智能電網”。

直至目前,國內專家、學者對于中美智能電網的差異達成了初步的共識,即中美智能電網的模式存在不同,美國智能電網更側重于配電側與用戶側的變革,而中國智能電網需要涵蓋電網發、輸、變、配、用、調度等更多的環節。

但是,我們對于美國——這個善于以新戰略、新標準占領全球制高點的國家,依然欠缺足夠深入的研究。“在2009年之前,美國對智能電網的研究與中國今天講的智能電網沒有重大區別,但此后美國智能電網的建設思路經歷了幾次轉型,并實現了徹底的自我顛覆。”《科學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武建東教授表示,“美國早期確實叫‘智能電網’,當時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即智能調度、檢測和自動抄表。奧巴馬上臺后就推動安裝4000萬個智能電表,既是考慮到刺激經濟,又是想促進電力行業的變革。”

此后,經過內部激烈的討論,美國形成了三股推動智能電網的力量,即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的聯席會議、美國電機工程師協會以及能源部智能電網顧問組。三股力量相互激辯之下,美國實現了對于原先智能電網設想的全面顛覆。2009年6月2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這是美國第一次從立法的角度推動“智能網”的建設,美國各界已全面投入了“智能網”標準、行動路線的制定當中。

“現在國內對于智能電網的翻譯存在局限性,美國提出的是‘智能網’或者‘智能網格’,智能電網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武建東對記者表示,“美國人多次來到中國考察,他們認為美國及歐洲在研究的是‘智能網’,而中國研究的是‘智能電網’,兩大體系在共通性、互聯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礎上存在不同,美國設計的內容要比我們多。”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國顛覆自我的變革中,IT企業成為重要的推動力量。例如美國電機工程師協會組織在智能電網討論時,就邀請了思科、英特爾等IT公司參與其中,而美國能源部智能電網顧問組的主席就是IBM公司董事長彭明盛。

現實考慮

“從美國奧巴馬總統提出‘能源新政’以來,我國相關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專家學者以及企業都開展了智能電網的研究和實踐,電力行業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表示。

例如,國家電網公司成立智能電網部,各網省公司成立智能電網研究中心,并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堅強智能電網的三階段發展規劃。同時,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全面啟動智能電網標準化體系研究,并在全國啟動了首批九個試點工程的建設。南方電網公司還建立了智能電網研究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密切跟蹤世界智能電網的發展趨勢。

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于中國智能電網的路徑抉擇已經達成共識。目前,以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四小豪門”為代表的電力企業,更多是從企業的現實考慮出發,制定各自的智能電網戰略。

對于電網企業而言,首要難題在于電網“兩頭薄弱”問題,即跨省跨區資源配置能力不足、城鄉配電網供電能力不足。一方面,2000年全社會用電量是1.34萬億千瓦時,2005年升至2.48萬億,而2010年的預測數據是3.98億。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總工程師葛旭波表示:“相比2000年,2015年用電量將增加61.3%,而2020年將比2005年凈增2倍。可以說,我們的發展任務要更大于改造的任務,現在國家電網基本上是兩者都要綜合考慮。”另一方面,隨著東部發電能力漸趨飽和,越來越多的發電源將來自西部偏遠地區,跨省跨區配置能力將面臨嚴峻挑戰。

于是,發展特高壓、超特高壓電網成為電網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由此便帶來兩個爭論:一是發展特高壓電網是否就是智能電網?二是如果要發展特高壓電網,對“堅強”的考慮將排在“智能”之前,這也就是國網公司提出“堅強電網是基礎,智能電網是促進”的重要原因。

“建設智能電網不是另起爐灶,從零開始,而是電網建設發展的延伸和提升。” 廣東電網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林雄對記者表示,南方電網更強調結合自身實際,實事求是走出自己的路子。

發電企業同樣有著現實的顧慮。“對中國而言,集中式供電是最為經濟的,分布式發電在短期內不會成為主流,這就給火力發電帶來了非常大的減排壓力。” 神華集團國華電力研究院總經理助理丁濤表示,智能電網將實現對電廠更為直接的調度,而低碳經濟的來臨,將使得以火力發電為主的發電企業將面臨更多的政策管制、設備成本等方面的減排壓力。因此,發電企業除了積極采用清潔煤、電除塵技術,還應該考慮用信息化手段對電廠進行運行優化、設備狀態檢修和遠程診斷。“從長遠來看,火力發電的前景非常不妙,而隨著智能電網的到來,發電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組織結構的重新劃分和整合,此時需要信息化來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如何為發電生產服務,二是如何為企業變革服務。”丁濤表示。

對于智能電網下發電集團的發展策略,中國華電集團公司體改辦主任陳宗法對記者表示:“一是要密切關注智能電網的發展,要考慮到發展智能電網將會減緩裝機容量發展速度;二是要盡快制定和優化新能源發展戰略和目標;三是要優化布局,抓住大水電、大煤電,突出核電,這將是建設的重點方向;四是積極開展分布式能源試點;五是積極進行智能電網的設備研發,為集團創造新的增長點。”

陳宗法同時認為,智能電網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基荷電站,而大型發電集團通過技術改造和升級來提高大型煤炭機組和核電機組可靠性,將成為智能電網最為可靠的基荷電站,作用也將更為凸顯。

政策變局

“2009年最后幾個月是電力行業理念變化非常快的一個時期,原先呼之欲出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并未出臺,國家將其改為了‘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最近又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沙亦強表示,這表明國家對于智能電網的認識在逐步深化。

在2009年12月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調整經濟結構”成為2010年的工作重點,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抑制過剩產能,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會議表示,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和“加大信貸政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支持”。相關分析人士認為,智能電網將同新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技術、核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一樣,成為國家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初步考慮選擇信息通信、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產業和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6個領域作為新興支柱產業培育的重點領域。

同時,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正在編制新能源產業相關規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正在編制中的新能源發展規劃,把新能源主要界定在兩個方面:一是關注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二是關注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改造所形成的新產業,比如清潔煤技術、車用新型燃料、智能電網等,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總投資預計將達4.5萬億元。而此前在2009年6月1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能源局正在對智能電網的問題進行研究,但存在不同的意見。對于智能電網的規劃,應該說還在研究中,尚無統一規劃。”

“發展智能電網是一件大事,必須‘多花點時間,多做些研究,多做些試點’。”國家電監會信息中心主任倪吉祥在接受專訪時曾表示,智能電網是開放性網絡,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同時要從發電側和用戶側考慮如何實現電網的智能調度。同時,在國家戰略層面而言,智能電網需要帶動產業上下游的發展,形成國家新能源技術革命的平臺,這些都需要中國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智能電網發展路徑。

由此看見,智能電網可能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相關的具體內容依然處在變動當中,要塵埃落定,尚需時日。

未來時代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整個社會的運轉方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引發這一變革的可能就是家中安裝的小小的智能電表。舉例而言,在智能電表的用戶端一側,你將可以查看家中各種電器的用電數據,而智能電表會提示你如何避開用電高峰,從而降低電費支出。而隨著新能源電力的并網,你可以根據電價成本調整選擇能源的類型。例如,微軟公司在美國的數據中心現在已可以根據不同時段電價的調整,選擇使用風電、水電或其他類型的能源,來有效控制整個數據中心的用電成本。

而在智能電表牽動的另外一端,電力企業將迎來全新變革。如同金融、電信等行業一樣,電力行業也將全面轉入以客戶為中心的時代。例如,通過智能電表采集的龐大數據將被智能分析,實現對社會用電量的實時監控,電力企業可以對供電量做出及時調整。這種電力企業與用戶的良好互動,將為整個電力行業節約巨大的發輸電成本。“對于發電企業而言,在智能電網的建設高峰期過去之后,研究院、電廠、變電公司、設備廠都需要重新找到在產業鏈中的定位,電站服務將逐漸產業化。在未來,我們可以設想電廠將會變成一個個的連鎖店,所有業務都可以復制,并共享服務。”丁濤表示。

更具前景的熱點在于分布式能源的發展。例如,丹麥作為全球風電接入量最大的國家,已實現20%的風電接入量,它的成功經驗在于建設了高效率的分布式能源體系,實現了與電網的良性互動,現在已不需要再建大的發電廠。韓曉平表示:“分布式能源可以實現更靈活的調節。如果電網的電價便宜,用戶就可以用電網的電;電價貴,用戶就可以自己發電,還可以將多余的電輸送給電網。”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解決了電能儲存以及并網的問題,分布式能源將帶來一系列的重大變革,它將推動智能樓宇、新能源汽車等新行業的快速萌生。

當然,業界人士還提出了更寬視野的大膽設想。“中國應跳出單純建立智能電力網的狹窄視野,集中發展有別于美國、具有中國優勢、國際領先的綜合性的互動能源網。”武建東教授對記者表示,“這個模式需要將電力、水務、熱力、燃氣、數據、有線電視等資源捆綁為整體資源,以制高點型的規則推動能源組織的管理變遷和產業目標置換,其特點是跨越式、跨產業突變,以集成化手段高速實現互動能源網建設。”

一個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但剛剛起步的中國智能電網依然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路標 電網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