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煤炭
  • 綜合
  • 電企“掘”煤為求平衡 或致煤炭產能過剩

電企“掘”煤為求平衡 或致煤炭產能過剩

2010-03-17 10:59:44 中國新聞網

-五大電企去年火電利潤僅14億元,遠低于煤炭企業

-去年中電投火電沒賺錢,利潤來自水電、核電和煤炭

-電價成為宏觀調控工具,電企整體上市難有進展

-電力發展沒有過度膨脹,發電企業不是壟斷企業

五大發電集團有14000億元左右的資產,去年僅有196億元的利潤,火電利潤才14億元。國內某煤炭企業資產1000多億元,去年利潤卻高達476億元。

日前,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表示,今年中電投煤炭產量將達到5400萬噸,煤炭自給率達到40%。“我們集團公司去年一年的耗煤量是1.2億噸,煤炭產量4300萬噸,基本上占了三分之一。今年的目標是多少呢?5400萬噸,基本上到40%。再過一年,我們就要達到7000萬噸,占到50%。到2020年,我們準備生產1億噸煤炭,按照每年平均800萬噸的規模增長,這個指標是完全可以達到的。”陸啟洲坦言。

電企“掘”煤為求平衡

近兩年來,尤其是2008年煤電矛盾特別突出的時候,五大發電企業紛紛四處尋找煤炭資源,擴張速度很快。2009年,中電投的煤炭產量達4297萬噸,同比增長30%。按照計劃,未來幾年五大電企的煤炭產量還將有大幅度的增長。陸啟洲表示,電企紛紛“劍指”自有煤,是因為買煤的交易成本太高了。為平抑過高的交易成本,盡管煤炭不是電力企業的專業領域,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其中。

“市場機制比較完善的話,交易成本是均衡的,所以大家按專業化去搞。但現在我們的交易成本太高了,高到不能承受。五大發電集團有14000億元左右的資產,去年僅僅只有196億元的利潤,其中,火力發電利潤才14億元。國內某家煤炭企業資產1000多億元,去年一年的利潤卻達476億元。”陸啟洲說。由于不是專業化的煤炭企業,電企“掘”煤往往也提高了管理成本,盡管如此,也要大大低于居高不下的交易成本。

陸啟洲認為,煤炭行業跟電力行業都是基礎性的行業,而電力在資金密集程度、技術密集程度上都要高于煤炭。按照利潤平均化的原則,兩個行業的利潤水平至少應該差不多,但現在兩者之間的利潤水平差了幾十倍。說來說去,還是“市場煤、計劃電”背景下的煤電行業扭曲了正常的成本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電企紛紛將產業鏈向煤炭行業延伸。如果煤炭全部實現自己供應,這個交易成本將等于零!陸啟洲表示,五大電企進軍煤炭行業的時間較晚,一方面優質的煤炭資源已被瓜分,另一方面還缺乏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所以盡管煤炭資源占有量不少,但產能不高,產量更低。他認為電企“掘”煤除了提高管理成本外,還將造成全行業產能過剩,“因為現在煤價上漲是市場機制不健全造成的,實際上煤電供求處于平衡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電企再去增加煤炭產量,從整個社會來看,勢必會導致煤炭產能過剩”。

火電虧損,水電核電賺錢

2009年底,中電投清潔能源比例上升到30%,居五大發電集團首位。清潔能源和相關產業投資比例首次超過50%,核準、開工、投產容量中清潔能源比例分別為55%、32%和60%,取得路條的項目中清潔能源比例超過三分之二。

“中電投的利潤來源都由核電、水電和煤炭構成。去年中電投實現了利潤31.65億元,這31.65億元利潤里火電起的是負作用。向低碳清潔能源方向調整,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陸啟洲說。2009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1億噸標準煤,其中非化石能源為2.3億噸,占了7.4%。按照2020年整個社會標準煤消耗量45億噸計算,非化石能源要占到15%的比例,折算成標準煤,應該達到6.75億噸。“6.75億噸相當于水電裝機容量至少達到3.3億千瓦,核電裝機容量至少達到87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至少達到2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跟生物質能發電加起來3000萬千瓦左右。到去年為止,水電裝機容量只有1.97億千瓦。按照一個水電站五年到十年的建設周期,從現在起就要大力發展水電,否則到2020年就無法完成3.3億千瓦的目標。去年核電裝機為910萬千瓦,從910萬千瓦到8700萬千瓦,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規模。”陸啟洲分析,核電同樣有著建設周期長的特點。

整體上市暫無打算

中電投旗下有五家內地上市公司,分別為上海電力、漳澤電力、九龍電力、吉電股份和露天煤業,正好分布在五個不同的區域內,另外還有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國電力。中電投集團原來有一個兩步走整體上市計劃。第一步是按區域劃分,把每個區域內的上市公司作為區域內資本運作整合平臺,把區域內發電資產整合到上市公司里面去;第二步是等各個區域的整合基本結束以后,再進行跨區域整合,最終達到集團公司整體上市的目的。

“目前看來這個很難進行。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像咱們這種產品價格受到嚴格管理的企業該不該上市。”陸啟洲表示。2008年開始,一方面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了火電運營的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對于電力售價一直嚴格控制,火電上市公司面臨著虧損的尷尬局面。中電投除主營煤炭的露天煤業在煤炭價格上升中受益外,其他四家國內上市公司報表利潤甚是慘淡。

“我想咱們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總覺得對不起普通股民。人家相信咱們,買咱們的股票,最后分不了紅,還讓人家承擔虧損。所以我覺得這些產品價格受到嚴格管制的企業,是不應該上市的,我們暫時沒有打算上市。”陸啟洲說。

由于政策性因素所導致的虧損,將電力上市公司置于兩難處境。按照證監會的規定,一旦上市公司出現三年連續虧損的情形,將有退市之憂。而證監會并不會考慮上市公司的虧損是怎么造成的。

電力發展沒有過度膨脹

對于2009年一度甚囂塵上的“電力過剩論”,陸啟洲表示,去年火力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4876小時,作為反映整個行業設備利用率的火電利用小時數能夠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火電利用小時數標準為5000小時,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對供電可靠性要求比較高,這一數值是4500小時。所以可以說,電力供給基本上并沒有構成供求失衡的狀態。

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以后,形成了投資上的競爭體制,電力發展速度很快。快速的發展也使電力行業的落后產能能夠被淘汰,關停了600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使電源結構得到有效改善。目前火電行業的裝備水平和技術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目前的平均供電煤耗甚至小于美國。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成批建設,也是在火電發展過程中結構得到不斷調整的體現。

“我們國家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遠沒有結束,電力需求將呈剛性增長。現在不能簡單地講電力發展過快、五大集團過度投資。”陸啟洲說。

他同時認為,電力行業的壟斷在電網環節屬于自然壟斷,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但其他的全是競爭性行業,包括發電企業、電力設計單位、施工企業等都是競爭性行業,而且都是充分競爭行業。2002年底的電力體制改革,最大成果就是在發電環節引入競爭機制,盡管競價上網沒有形成,但是在投資上已經形成競爭機制。電力體制改革七、八年來,火電廠的造價始終維持在約4000元/千瓦時的水平,這就是充分競爭的結果。

不可否認火電行業確實是排放量比較大的行業,但也將一次能源變成了清潔的二次能源。近幾年來,在脫硫成本沒有得到充分彌補的情況下,五大發電集團減排二氧化硫336.7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了13.14%。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