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電網壟斷難破局 企業直購電成奢望

2010-03-22 08:18:59 《新世紀》-財新網   作者: 記者 嚴江寧 | 文  

撫順鋁業有限公司(下稱撫順鋁業)財務部孔經理仍在為電價發愁。自2009年3月,包括撫順鋁業在內的15家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工作啟動,一年已經過去,但2010年的直購電價依然沒有談下來,這意味著電力成本居高不下,公司部分電解槽也依舊處于關停狀態。

然而,和其他同樣在試點的14家電解鋁企業相比,撫順鋁業已是最幸運的一家。另外14家企業或者尚未獲得國家發改委、電監會的批文,或者直購電談判陷入僵局,難以推進。

直購電試點是中國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一種嘗試,目的在于通過終端用電大戶和發電企業直接談判,確定用電量和電價,打破電網企業在售電端的壟斷。在談判基礎上,用戶再支付給電網一定的“過網費”(即輸配價格),構成最終的供電價格。在批準15家企業直購電試點后,2009年6月,國家電監會、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又聯合下發了《完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交易試點的通知》,再次加力推動直購電。

遺憾的是,種種矛盾糾葛之下,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卻如上蜀道,愈行愈難。而中國政府借此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理想,也撞上了冰冷的現實。

撫鋁“破冰”

列入試點的電解鋁企業原本將直購電視為降低成本的良機。但現實證明,這更像一張看得見、摸得著卻吃不到的“畫餅”。

在2009年公布的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名單中,撫順鋁業排在第一位,它也恰巧成為了15家試點企業中第一個打破“堅冰”者。

2009年10月,撫順鋁業與華能呼倫貝爾能源公司伊敏電廠達成直購電協議。據接近撫順鋁業的消息人士介紹,最終達成的電費在每度(千瓦時)0.385元左右。其中,國家電網通過下屬東北電網有限公司收取輸送費每度(千瓦時)0.017元;通過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收到配電費每度0.10元。

東北地區電力成本較高,工業用電價格一般在每度0.5元左右。撫順鋁業拿到的價格相當不錯,但過程不易。一方面,遼寧省發電企業電煤成本偏高,不愿過多讓利;另一方面,撫順鋁業多年虧損,母公司中國鋁業[13.65 9.99%]有限公司(下稱中鋁)降低成本的壓力很大,而電價是成本的主要構成。雙方最終不得不采取“曲線救國”方式,把跨省電力企業納入視野。內蒙古東部和黑龍江省煤炭資源豐富,電煤成本較低,裝機容量偏大,最終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華能伊敏電廠成為了供電企業。

“為了撫順鋁業直購電的事,國務院辦公廳專門開過一次辦公會,包括遼寧省政府、東北電監局等各部門都對此事高度重視。”一位接近中鋁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刊記者,其間,曾經擔任過中鋁總經理的國務院副秘書長肖亞慶還曾親自出面協調。

然而,好日子不長。當時所簽的合同僅截至2009年底,這意味著每度0.385元的直購電價格僅執行了兩個多月。“我們至今沒有簽署2010年的直購電價格合同,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時候能開始執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撫順鋁業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撫順鋁業的供電價格已恢復了原狀,公司至今仍有部分電解槽處于關停狀態。

本刊記者從接近撫順鋁業的人士得知,2010年公司與各方基本達成的電價是每度0.44元左右,但還不明確何時可以執行。這一電價較2009年談成的直購電價格高出了5分多,而撫順鋁業在執行直購電試點前就享有一定的優惠電價,對公司而言,直購電優惠已大大縮水。

作為大用戶的電解鋁企業在直購電談判上并沒有多少話語權。由于電力成本在電解鋁企業的生產成本超過了40%,一般來說,電費每降低1分錢,就意味著噸鋁成本降低145元。因此,即便降幅非常有限,對在盈虧線掙扎的電解鋁企業而言,都是樂于接受的。“電解鋁企業只能被動接受,不是我們希望降多少的問題,而是降多少我們都得接受。”內蒙古包頭一位參與談判的企業代表告訴本刊記者。

談判難度加大

去年直購電試點方案推出時,正值經濟危機時期,全國用電量呈下滑趨勢,是直購電改革最佳時機。“電解鋁企業作為用電大戶,只有在電富余時,還相對有一定話語權。”上述包頭鋁業人士表示。

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電力數據顯示,2010年1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0.1%,環比增長2.7%。其中,全國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6.15%。中信證券[28.23 0.00%]認為,目前用電量已基本恢復至金融危機前。

“目前還沒談成價格的鋁廠對這事情也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因此也沒有很積極地推進。”一位熟悉鋁行業情況的業內人士稱。

那些已經與地方電力企業達成一致的電解鋁企業,在獲得發改委、電監會批準之前,也仍然前景不明。“談判很有難度,但我們一直在推進。”中鋁總裁羅建川告訴本刊記者,“目前中國鋁業連城分公司已經談成,廣西分公司的方案也基本成熟,方案已經報到國家發改委。”由于不確定因素還很多,羅建川拒絕向記者透露更多細節。

接近中鋁的內部人士告訴本刊記者,最大的變數就是缺電,一旦缺電,談成的價格就可能執行不了。電解鋁廠能否拿到需要的發電量都是個問題,優惠電價更是奢望。目前南方缺水干旱,有缺電的可能,廣西就有此問題。“很可能發改委不會在這個時候批準,而要等用電富余了再批。”他說。

多家電解鋁企業向本刊記者反映,目前很多地方電力企業已經開始取消之前對高耗能企業的電價優惠,盡管各地執行力度有很大不同,但這對直購電試點是個危險的信號。

15家試點企業之外,其他行業的大用戶直購電推行情況也不容樂觀。一位熟悉直購電改革的官員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僅有一家安徽企業的直購電已經正式公布實施,其余包括福建、甘肅、廣西的幾個試點仍在陸續審核或下發實施過程中,尚未正式啟動。

“進展不是特別順利,有很多困難。”上述官員對本刊記者表示。

誰來讓利?

追根溯源,大用戶直購電之所以推進困難,問題仍出在“誰來讓利”上。

多位鋁業人士向本刊記者反映,直購電談判過程中電廠和電網總是“相互推諉”,電廠認為,若要降價應由電網多讓利;而電網認為應由電廠讓利。在電煤成本攀高時,電廠難以繼續讓利,電網又強勢拒絕,僵局就很難打破。

“真正難的,不在發電企業,而在電網。電網和每家都談得很艱難,后來很多企業就放棄了,說這樣還不如地方原來給的電價優惠政策。”前述熟悉談判形勢的業內人士說。

然而,與購電企業想法有所不同,國家電監會推行直購電試點的真實目的并不著眼于“降電價”,而是推進電力市場化,即通過讓用戶和電廠直接談判,一方面打破電網壟斷;另一方面,嘗試改變過去行政指令確定電價的模式,推動市場形成電價的機制。

“我們做電力市場的核心問題就是做一個市場運行機制,也就是說將終端電價逐步放開。通過這樣的試點,能夠協調出中間的輸配電價,終端用戶,包括以后的獨立配電企業就可以直接與發電企業進行交易了。這樣傳統的電力就變成了普通的可以交易的商品,這才是市場運營機制。所以說大用戶直購電并不是簡單地對用戶的一種傾斜和優惠。”電監會一位熟悉直購電改革的官員對本刊記者解釋道。

簡而言之,直購電意在打破電網的壟斷。在一篇名為“大用戶直購電:重點、亮點和難點”的文章中,電監會價格與財務監管部副主任黃少中認為,大用戶直購電開放了部分用戶和發電企業的用電和售電選擇權,打破了電網企業單一購買、單一銷售的格局,是對電網壟斷經銷電量的一次突破。

然而,在推行過程中,電網的“過網費”依然偏高,導致企業動力缺失,改革很難推進,是最大的難點。

“關鍵在于如何合理地核算輸配電價,這是較為復雜的事情。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獨立定價,現在都按照一個差額,就是銷售電價減去購電費就構成了輸配電價,這是粗放的,不合理,也沒有體現按照電壓等級來定價的原則。”前述電監會官員告訴本刊記者。他認為,改革的方向就是把輸配電價作為一個環節來獨立定價,而且要分電壓等級,電壓等級越高,越便宜;距離越遠,中間環節越多,則價格越高。他承認,現在的試點還遠未達到上述要求。

隨著直購電改革試點的推進,原本“一對一”的直購電模式舉步維艱,而一個省內的“雙邊交易”,即“多對多”模式逐漸發展為更易被接受的模式。“推進起來的確非常困難,只能一個一個地做。但是,改革的方向不會變。”電監會一位官員表示。

國家電監會主席王旭東在1月18日表示,今年將著力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和電力體制改革,重點是擴大大用戶直購電試點。而工信部不久前組織13家電解鋁企業開會,并號召企業統一力量,堅持把直購電“談下來”,但是企業仍然感覺悲觀。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電網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