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走出去”要樹立相互依賴型能源安全觀

2013-10-08 08:37:51 中國石油報   作者: 許勤華  

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會直接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度,但是海外布局對國家能源安全的貢獻,并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從海外運送油氣回國,其意義更為深遠。我們應該建立一種較為正確的相互依賴型能源安全觀,從戰略上把握能源企業海外布局之路。

中國能源企業的海外布局是“走出去”戰略實施的核心內容和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還是開展能源國際合作,都是為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而擴大對國際石油定價權的影響力和增強在國際能源治理的話語權,則是實現國家能源安全的必要手段。由此,中國能源企業的海外布局,特別是油氣大公司在海外的布局,會直接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度,但是海外布局對國家能源安全的貢獻,并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從海外運送油氣回國,其意義更為深遠。若想全面理解海外布局的整體意義,需要我們厘清能源安全這個基本概念,并合理選擇看待能源安全的視角,建立一種較為正確的相互依賴型能源安全觀。正確的能源安全觀能使我們從戰略上把握海外布局之路,從而反作用于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概念最初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人們由于擔心石油供應不足而產生的一種心理不安全感。石油消費國組織國際能源署(IEA)對于能源安全的定義最初建立在對石油安全的理解之上,即獲得足夠、廉價、可靠的石油資源,當時的能源安全也可直接理解為石油的供應安全。這種石油安全觀后來雖然逐步擴展為石油安全內容的四個維度,即上游資源的可開發性、中游的可輸送性、下游的可支付性和消費時的環境可容性,但重點依然為供應安全。隨著各國能源消費結構內容的逐漸豐富,人們使用的能源品種從石油過渡到油氣并重,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能源使用方式也從大型集中化向小型分布式發展,石油安全概念更多地被能源安全概念所替代。

能源安全的相互依賴性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能源安全與經濟安全、環境安全、社會安全的關聯性逐步加大,使得能源安全的重點日益從供應安全轉移至能源、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安全平衡點,實現能源安全不再只是單純地追求供應安全,而是實現能源、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綜合安全。第二,由于能源資源地理分布的非均衡性,能源資源呈現出一種全球流動的狀態,推動能源資源跨國界流動的是能源貿易、能源金融、能源通道和能源技術,能源資源與后面四項構成了全球能源安全的五大要素。因此,不再有真正意義上個體的、孤立的國家能源安全,國家能源安全與全球能源安全緊密相連。第三,能源產業上、中、下游更加一體化,能源不同品種間的相互補充性和約束性也更加明顯。任何一種能源資源,不再獨領風騷,其價格也不再絕對影響全球能源市場。

相互依賴型能源安全觀是指以關注全球能源安全為前提的彰顯“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在具體實施中,著力于中國在2006年俄羅斯圣彼得堡八國集團會議上提出的三個方面:加強能源開發利用的互利合作。國與國之間加強政策協調,促進油氣資源開發以增加供給,在能源需求和供給基本均衡的基礎上確保穩定的可持續的國際能源供應及合理的國際能源價格,確保各國能源需求得到滿足;形成先進能源技術的研發推廣體系;維護能源安全穩定的良好政治環境。攜手努力共同維護產油地區的穩定,以確保國際能源通道安全。這是一種帶有中國“和諧”文化特色的綜合能源安全觀。這種觀念既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至今能源發展歷程,又體現了在能源現實發生變化后,中國對能源安全的變革性詮釋。同時,這種詮釋已經對中國能源企業的海外布局產生了重要的指導意義。

縱觀中國能源發展史,雖然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使中國在較長一段時間實現了石油自給自足和少量出口,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中國的石油需求量節節攀升,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增加,中國石油行業與國際石油市場密不可分。同時,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增加了碳排放量,中國在遭受巨大國際壓力時也積極開展各種減排措施。在發展過程中,中國的能源安全觀從最初的能源獨立觀轉向能源相互依賴觀,從對能源供給安全的關注轉向對能源需求安全的關注,進而使中國進行海外布局的指導思想產生相應變化,體現了“零合博弈”現實主義之能源安全觀向“制度合作”自由主義之能源安全觀的轉變。

這種轉變促進了國際合作,給中國海外布局帶來的巨大成就是:能源企業逐漸在能源合作上起到主體作用,打破了之前一貫的“政府先行,為企業鋪路”的形式;與世界多個國家、國際組織簽訂了政府間能源合作協議,為中國開展對外能源雙邊與多邊國際合作奠定了扎實基礎;中國在全球33個國家執行著100多個國際油氣合作項目,建成了五大國際油氣合作區,形成了中國開展國際油氣資源合作的全球性區域格局;初步建立了以石油、液化天然氣(LNG)、天然氣、煤炭、鈾礦為主的能源進出口貿易體系,運輸方式以油輪為主、管道為輔和少量鐵路,國際市場上以現貨、期貨及長期購買協議等多種方式結合。同時,中國能源公司極大地提高了其自身國際競爭力。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國有能源企業不但掌握了國際能源合作項目運作模式,積累了豐富的資本運作、合同談判等方面的經驗,海外投資效益不斷提高,實力不斷壯大,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用相互依賴型能源安全觀檢測中國能源企業的海外布局對促進國家能源安全的實效與作用,可以看到以下兩點:首先,海外布局提高了中國對全球石油價格定價權的影響力。全球石油價格定價權是一個綜合體,有眾多影響因素,也有極其復雜的影響機制,不是簡單的一國或幾國乃至國際能源組織所能左右,只能是對其影響的大與小。自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產品進口國,1996年成為原油進口國,20年來的海外布局已使中國成為全球能源安全的貢獻國之一。海外上游的勘探開發與生產,增加了國際石油市場的油源;權益油的獲取,減少了中國國內對國際石油市場的需求。其次,海外布局增強了中國在國際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中國與世界主要能源生產國、消費國,以及國際能源組織都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是國際能源論壇(IEF)、世界能源理事會(WEC)、亞太經合組織(APEC)能源工作組、中亞區域合作能源協調委員會等十幾個多邊能源合作機制的正式成員,是能源憲章(Energy Charter)的觀察員,并與國際能源署(IEA)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與海灣合作委員會、石油輸出國組織、歐盟等區域性組織也建立了合作機制。在正常的合作過程中,不斷構建著中國國家以及企業在其中的話語權。

相互依賴型能源安全觀下的中國能源海外布局之路,應更注重投資品種的多元化,更強調多種手段的綜合使用,更加強投資產業鏈的一體化效益,更關注能源投資對被投資國經濟、環境和社會安全的多重影響。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走出去,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