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強盛取決于中國可持續的能源變革。當今中國,環境保護比能源單純獲取更重要,能源轉型比經濟結構的調整更迫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在近日舉行的第13屆中國光伏大會上講道。
在此次大會上,王仲穎以“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發展為核心的能源系統———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情景構想”為主題,就今后清潔能源的發展做了細致的闡述。他認為,一次能源的需求總量完全取決于電力的清潔化程度,而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一直在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在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時也破壞了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
資料顯示,從1990年到2010年,能源消費和煤炭消費翻了三番,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翻了兩番,酸雨區域擴展到整個中國。2012年環境破壞和資源消耗預計占到國民總收入的9%,能源進口也在持續增長。因此,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是大勢所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完全是一種物理機械的轉換方式,不會對環境產生任何影響,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王仲穎強調。
根據他提出的新能源情景構想,到205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的65%~75%來自非化石能源,終端能源消費的53%~65%是電力消費,而終端電力中的80%~90%的電力將來自清潔能源。他展望認為:“屆時,清潔能源可突破10萬億千瓦時。其中,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億~20億千瓦,發電量將達4萬億千萬時;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0億~25億千瓦,發電量2.5萬億千瓦時;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可達到5.5億千瓦,發電2萬億千瓦時;地熱與海洋能發電可達1萬億千瓦時;核電發電量可達到1萬億千瓦時。但這也只是保守估計。”而就如何平衡未來的電力系統,王仲穎則認為,電力儲存成本高、電力沿電阻最小的路徑傳播的特性以及電力在網上的傳輸受到一系列復雜物理效應的影響等問題制約著電力產業的經濟發展。針對這些問題,他提出首先要意識到智能電網的作用,大力發展智能電網,使得發電負荷與用電負荷智能的相匹配;其次,為平衡系統,在火電裝機容量維穩的情況下要保證清潔能源在電力市場所占的比例;再次,要普及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建設儲能設施,使世界上的每一棟建筑都成為電源、電池,并根據未來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的發展提高儲能比例。
此外,他還強調,要實現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與收購,還要堅持電力體制的改革,發、配、輸要分離,使配電市場化,能夠獨立調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