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如何應對能源新格局?

2013-11-18 09:09:35 財新網   作者: 丁鋒  

【主持人】好的,歡迎回來,下面我們來聊一聊能源的話題。都知道中國地大物博,但事實證明,這片土地上的油氣資源卻并不豐富。根據2012年版的《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顯示,中國的煤炭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石油資源人均占有量更少,只有世界平均值的5.4%;而中國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也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5%。能源進口成了顯而易見的出路。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一起來看。

【解說】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今年10月發布了兩份報告。其中一份顯示,最近半年,美國的原油日產量已接近1000萬桶左右,達到了十年來的巔峰水平。2013年美國將有望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非歐佩克原油生產國。而另一份報告則預測,由于9月美國日均石油消費與產量差值為624萬桶,同期中國的已差值達到630萬桶,因此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世界能源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主持引入】中國實現原油消費量倍增僅僅用了15年的時間,而同期產量卻不見有多大增長;近十年來,美國主導了頁巖氣革命,幾乎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中美兩國的這種差異從何而來?會對未來的全球能源戰略格局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下面就請財新傳媒宏觀新聞部記者張環宇為您做出分析。

【記者】我們從一些數據中應能看出,其實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一直是一個攀升的狀態,那2012年達到了57%。那么這樣一個數據在全世界范圍內來看是怎樣的一個水平呢?

【財新評論員 張環宇】首先來說,肯定是有比中國更加糟糕的國家,比如像日本、韓國這樣的國家比中國要高很多。但是因為中國本身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加上中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在世界上屬于屈指可數的,所以他的能源短缺影響力可能更加大一些,所以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更大一些。比如說中國能源缺口有這么多,這個數字從百分比來看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放到絕對價格上來看的話,對整個全球能源市場的變化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覺得這是最大的一個風險因素。

【記者】那我們的對外依存度一直不斷往上攀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財新評論員 張環宇】像化石能源石油最主要的一個消費出口就是汽車的消費。美國的汽車市場已經非常成熟,汽車保有量也相對多,但是人均的汽車增量已經不是很明顯了。中國不一樣,中國的人口實在是太龐大了,而且隨著人民消費水平、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我們可能會看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對于汽車的消費仍然是十分堅挺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石油消費這一塊很難下來。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15年時間里面,石油的產量里面從1.6億噸上升到2.1億噸,但是石油的消費量從將近2億噸的水平上升到了4.8億噸。我們可以看到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缺口變得越來越明顯。而且從汽車保有量的趨勢來看的話,未來這種形勢會越來越惡化,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石油依存度超過60%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有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現實。

【記者】其實從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的話,我看到石油在里面占的比重并不是特別大,只有20%左右,在占比比較小的情況下,對外依賴很大的話,我們需要過度地擔憂嗎?

【財新評論員 張環宇】首先來說石油占比比較小是因為我們本身就比較缺石油,所以才導致它在整個的消費結構里面比較小。但石油是無可替代的,至少從現在來看其他的很多能源形式都無法替代石油的作用,包括石油的化工產生,包括石油用作汽車燃料,這都是沒有辦法替代的。既然沒有辦法替代,只要有缺口就勢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覺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作出很多努力。實際上這種努力現在已經開始出現了,就是從中國能源缺口擴大中間,中國已經放開了對一些原油的市場化改革,還有比如說頁巖氣被列為新興戰略性產業,包括像頁巖氣價格的定價、市場準入和稅費的減免,都有很多新的政策出臺。

【記者】您剛才也提到了對油價的影響,是對它會有一個上升的壓力嗎?

【財新評論員 張環宇】中國作為一個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本身確實對原油價格產生一定的支撐作用,但是真正主導油價的很明顯不是中國,而更多的我們看到的是美國。包括美元價值的變化,假如美元貶值的話我們會看到油價有更多上升的空間,還有美國消費能力的變化,比如說美國如果發現庫存增加了,可能對油價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影響。

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發現比如美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頁巖氣的產量大幅上升,他對于原油的依賴性可能會減少。但是中國原油依存度逐漸上升,原油消費不斷增加,它是一個增加的過程,二者一抵消的話,對于價格的影響其實很難去判斷。

【主持收尾】看來,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這種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油氣短缺的矛盾,很可能會在不久之后凸顯出來。當務之急,要加速中國能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為將來應對挑戰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能源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