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水電
  • 國電新疆吉林臺水電續寫喀什河流域水電滾動開發

國電新疆吉林臺水電續寫喀什河流域水電滾動開發

2013-11-25 15:42:03 中國電力網   作者: 李秀梅 劉允華 祁有國  

金秋十月,累累碩果。機聲轟鳴,河水騰沸。

11月3日23時32分,位于新疆伊犁阿烏拉勒山下的國電新疆吉林臺尼勒克水電站四臺機組成功并網發電,這標志著吉林臺水電開發公司成功續寫了喀什河流域水電滾動開發新篇章。

科學決策,凸顯電源規模效應

尼勒克水電站是喀什河流域規劃中第五級電站,為中型Ⅲ等工程,總裝機容量240MW,多年平均發電量12.89億kWh,年利用小時為5859小時。

2010年,吉林臺公司塔勒德薩伊、薩里克特及尼勒克水電站同時開工建設。該公司按照集團公司和新疆公司提出的提高發展質量、堅持效益優先總體要求,就尼、塔、薩三座水電站的工程現狀及工程年度總體進度計劃做了詳盡分析。他們認為尼勒克水電站位于吉林臺一級電站下游,水頭高、水耗低,工程地質條件好,淹沒損失小,發電各項指標均優于其他兩個電站,于是科學決策,搶抓先機,將人力、物力、財力向尼勒克水電站項目傾斜,同時加強與地方政府聯系,安排專人跟蹤送出工程、材料供應、設備到貨安裝等關鍵環節。工程進程中,他們抓好合同管理,加快單價審批和工程變更審核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價。

2009年6月至7月,為了確定引水渠道跨尼勒克溝建筑物方案,吉林臺公司工作人員與設計、咨詢人員駐扎現場,反復論證。填方方案施工技術成熟、運行管理簡單,但占地面積大;大管徑輸水管施工風險大、運行管理難度大,但占地面積少……面對這些難題,吉林臺公司總經理趙立遠果斷拍板:“把土地留給老百姓,把風險留給自己!”于是在工程現場附近,他們專門安裝了生產PCCP管生產設備。管徑3.米,5排鋪設,單管全長1.2公里重量約60噸,如此體積大、重量大的PCCP管,在新疆水電工程中尚無先例。管子生產出來了,但運輸更是棘手。項目部與參建單位一起經過反復研究、想辦法,終于調來了長達36米的專用平板吊車進行運輸,在吊車不能到達的地方,人工采用手動吊葫蘆一步步平移就位安裝。困難被戰勝的背后帶來更多的是效益。實施輸水管道后不僅減少了工程征地111.8畝,搬遷戶由原來的12戶減到了1戶,還解決了工程高填方渠道造成施工期環保及運行期生態修復問題,避免了運行期滲漏對基礎和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節約成本約3000萬元。

突破“瓶頸”,移民移出幸福生活

作為一座引水式電站,尼勒克水電站引水明渠長達30多公里,沿線經過了3個鄉、1個鎮、12個村,建設征地有山谷、草原、林地、農田,總面積達10764.6畝,涉及房屋總面積達5827.7平方米,規劃安置人口上千人,其中有回、哈薩克、維吾爾等6個民族群眾,且受國家與新疆自治區相關補償政策不同,城市拆遷、水利工程與陸路工程建設征地補償標準差距的影響,加劇了部分移民“趨利避害”的心里,使移民征地工作曾一度成為該工程建設中的“攔路虎”。

“2011年10月31日,樞紐土建施工和閘門安裝進入緊張階段,部分村民在通往樞紐的施工通道上搭起了帳篷,樞紐工程全面停工”“2012年6月12日,PH3號橋涵進口漸變段,村民阻工,漿砌石砌筑被迫停止”……翻開《尼勒克電站工程建設大事記》,僅有關“阻工”的記錄就有幾十條。

危急關頭,新疆公司領導班子帶領有關職能部門人員親臨現場“解難題”,深入一線協調相關工作。他們召開專題現場會不下10次,與吉林臺公司班子一起與相關部門反復協調,現場督辦。“移民工作無小事。作為業主,我們相信當地政府,全力配合他們做好移民征地工作。”在緊要關頭,吉林臺公司上下臨危不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沉著應對,妥善處置。

孫偉、巴音達拉等公司員工在移民征地工作中可謂嘗盡了酸甜苦辣。居住在距渠首三公里處的哈薩克族村民尼亞孜·卡力曾是搬遷中的“釘子戶”。他家的耕地、房屋、苗圃都在電站建設征地范圍,但在此居住多年的他就是不肯搬遷。工程停了,孫偉急了,一個月內先后20多次協助政府干部來到尼亞孜家里,拉家常、套近乎,還幫著他干農活兒。取得尼亞孜信任后,孫偉一遍遍給他講移民政策和公司的優惠條件。經過3個多月堅持不懈的耐心努力,尼亞孜·卡力終于同意搬遷了。

“現在我的新房子就在老房子旁邊,種的地也給我重新劃分了,我還用賣樹的錢從南疆娶回了新媳婦,日子越來越好啦!”靠著政策、真情和耐心,像尼亞孜·卡力這樣自愿被“拔掉”的釘子戶就有數十戶。

項目工作人員都很有感觸:“以前路過村里或進村辦事,大家都躲著我們,現在老遠就打招呼,還請我們去喝奶茶呢。”工程建設期間,吉林臺公司先后為當地百姓義務修復便道近30公里,修建牧道橋25座,修建引水渡槽18個,解決當地勞動力近500人,投資共計500多萬元。

菜農阿支卡力逢人便講:“以前我們村沒有路,胡蘿卜、皮芽孜(洋蔥)爛到地里都賣不出去。自從國電把路修好了,我買了拖拉機,直接開到了田頭,胡蘿卜、皮芽孜哈馬斯(全部)都賣了,國電,亞克西(好)!”。

三年來,吉林臺公司始終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竭力確保當地移民生產生活及發展條件不低于原有水平并在最大范圍內力爭改善,實現了移民“搬得出、穩得住、生活能逐步提高”的目標。

速度制勝,黨員群眾同心戮力

尼勒克電站工期因移民征地等原因延誤了一年多,但復工后僅用三個月就奪回了損失的大部分時間,創造了吉林臺公司工程建設史上的奇跡。

得到復工命令后,公司黨委在第一時間發起了“黨員爭先鋒,攻堅保發電”主題活動,組織起生產準備、機電安裝、樞紐攻堅、項目管理等四個黨員突擊隊,制定了詳細的攻堅計劃和節點考核目標,號召黨員發揮先鋒作用攻堅克難。

樞紐攻堅黨員突擊隊任務最重。在“小業主、大監理”的工程管理模式下,他們針對引水渠道建設工程特點,實施“分標段管理,責任到人,總體協調”的業主管理框架,將業主、監理、施工方“捆綁”在一起,采取了“現場論證日志”“近前管理”等一系列有效做法。在黨員突擊隊的帶動下,渠道工地整日24小時機器轟鳴,工人、技術和監理人員輪番上陣。

2013年8月6日,攻堅鏖戰終結碩果,整個渠道通水成功。

黨員何偉負責渠道Ⅰ標工程,每日往返工地十幾公里。為搶抓工程進度,他在渠首旁老鄉家租了一間房子,吃住都“釘”在現場。一天夜晚他摸黑從工地返回時,突遇暴雨滑入路邊深溝,兩只鞋子陷入泥淖,愣是渾身濕透打著赤腳回到宿舍。當被問起是否辛苦時,他笑著說:“那看和誰比了,我經常看到公司黨政主要領導不分晝夜在工地各施工點巡視,項目部每個員工也都全力以赴,我只不過是盡自己的崗位職責罷了,不算苦。只要能按期完工,什么都值了!”

正是憑借這種“赤腳”精神,工程建設者們一路走來,創造了單元工程質量合格率100%,優良率89.52%的好成績。

尼勒克水電站如期建成。它的四臺機組投產后,將為新疆電網年增電源供給12.89億千瓦時,并以綠色能源造價,每年可節約61.39萬噸標準煤,對優化北疆電網結構,實現當地能源優勢轉換、促進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載負重艱行,一朝揚眉歡笑。陽光下,新落成的 “中國國電·尼勒克水電站”廠房猶如一艘啟笛的“巨輪”,正待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水電,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