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碳市場在華命運比較不確定

2013-11-26 10:22:23 北京商報   作者: 李躍群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碳排放市場首先要有統一的度量衡,7個試點(省市)不是用統一的度量衡。那現在出了第8套方法,那么這套方法會不會成為未來全國性市場里的度量衡?或者說它怎么和其他7套整合?”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氣候與能源團隊主管宋然平

雖然各國在氣候談判議題上依然存在分歧,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促進低碳經濟,早已成為全球共識。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的市場手段,碳交易和碳稅在各國的減排實踐中被廣為應用。

中國的碳交易市場也已相繼“開閘”。目前確定的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湖北、深圳和重慶)中,深圳已于6月18日開始交易,北京定于11月28日啟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11月23日落幕的華沙氣候大會期間表示,今年年內,七個交易試點中有5個可能開始進行交易。

11月20日,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氣候與能源團隊主管宋然平在接受早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我覺得碳市場在中國的命運,還是一個比較不確定的事情。”宋然平對中國會不會有全國性碳市場,以及全國性碳市場推出的時間,持觀望態度。

此前的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鋼鐵、化工、電解鋁、發電、電網、鎂冶煉、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等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宋然平指出,與其他國家出臺的強制性報告相比,國家發改委的這套核算方法在數據質量方面尚缺乏相對清晰的規定和要求。更為關鍵的是,“目前發改委這10個行業的東西是和7個碳交易試點是平行的,本身可能缺乏一定的協調(性)。”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碳排放市場首先要有統一的度量衡,7個試點(省市)不是用統一的度量衡。那現在出了第8套方法,那么這套方法會不會成為未來全國性市場里的度量衡?或者說它怎么和其他7套整合?如果說它們能整合成功,或者說以1個為主,其他的往那邊靠,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度量衡方法,這無疑是碳市場里面必不可缺的一環。”

值得一提的是,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此前曾指出,中國能源價格太低,可以通過出臺碳稅等做法干預價格。

對于中國是否會出現“碳交易+碳稅”雙軌制,宋然平稱,兩者從兩個不同的鏈條上進行監管,所以具有一定可能性。

世界資源研究所作為全球性獨立智庫,曾于去年和國家發改委簽署了以加強實現可持續發展合作為目的的諒解備忘錄,并曾組織中國高級別官員赴美,就低碳發展進行考察和交流。

中國2020年碳減排目標

可能提至45%甚至更高

東方早報:目前國際上在衡量一個國家應該排放多少溫室氣體時,除歷史責任、國家能力和內部情況等因素之外,還需考慮哪些因素?

宋然平:這是一個各國之間的博弈過程。一般來講,討論的問題有歷史、經濟、內部情況、累計排放和累計人均排放,這些都是定排放量的常用方法。但最后,是在一個大的限制因素之下,即在2℃目標之下,有多少排放空間,這可能是最核心的一點。(編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的主要目標是,到2050年將全球氣溫變化控制在2℃。)

東方早報:中國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排目標,目前來看中國是否會將碳減排強度提到上限的45%甚至更高?這會帶來多大的增量成本?

宋然平:據我所知,政府內部是有這樣的提法。但這個說法還不是一個公開的態度。我知道有不少國內專家在做相關研究的時候覺得這是可能的,甚至有國內專家覺得有可能比這個更超。但是能不能夠被政府正式采用,成為一個官方的目標和承諾,以及它在什么場合、什么時間做這個事情,那可能是一個談判策略或者時機的問題。

與政府比較接近的智囊,不僅是單純做研究的機構,而且是跟政府走得比較近的,對這幾個問題都有討論。我知道,有專家覺得可以以不多的增量成本實現(45%以上的碳減排目標)。以前研究是說在40%~45%這個區間里,增量成本不會上升得特別快。一旦超過這個區間,上升可能會很快。這是前幾年的研究結果了。

東方早報:中國已把“十二五”時期碳強度(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標分解到各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并建立相應的統計監測考核體系。這一方案是否可行?目前來看實施效果如何?

宋然平:這個東西已經分了一段時間了,當然是難度很大,但我相信還是有可行性的。畢竟“十二五”的分配方案比起“十一五”,(制定)過程中有更多的交流和博弈,因為也有很多的數據基礎和經驗在里面。而且從中國政治體制來講,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別的國家可能國家統領能解決問題,但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下,還是需要地方一把手親自抓才能抓起來。所以,分解的最大意義在于把責任落實到地方一把手身上,我覺得很有中國特色,也挺適合中國的體制。

相關數據每年都有,去年好像還可以。

碳核算方法待整合

東方早報: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鋼鐵、化工、電解鋁、發電、電網、鎂冶煉、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等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這套方法與國際上已有的基于行業特點的標準相比,有何差異?全面推廣過程中可能面臨怎樣的挑戰?

宋然平:其實它的這個方法從大的框架來講,是遵循了國際通用標準,包括國際通用的ISO標準和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等。不同之處在于很細節的地方,包括有些排放源包括或是不包括,這可能每個行業都不一樣。這本身不是很大的問題。國際上比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歐盟,它們的核算方法都不一樣,但都在一個大的框架內。

至于面臨的挑戰,我覺得比較關鍵的一點是,因為其他國家出臺的是一個強制性報告,所以對于數據質量控制,包括怎么保證數據質量、相關人員要求,都有較明確和清晰的規定。而國家發改委新推出的這10個方法更多是一個核算和計算方法,它有保證數據質量的部分,但寫得比較粗,我覺得這可能是最大的挑戰。

另外一個挑戰,是目前國家發改委這10個行業的東西和7個碳交易試點是平行的,本身可能缺乏一定的協調性。比如說深圳現在已經開始交易了,其他碳試點也基本上做完或者正在做溫室氣體核查工作。他們所依據的方法和國家發改委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在同一個國家之內,這種所謂的“碎片化”問題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障礙。

這個問題的出路,我覺得是要通過一段時間做一定的整合,把它整合成一套所謂完整性的方法。比方說現在7個試點,各自都有一個核算和報告的方法和準則,加上國家發改委又出了1套。換句話說,現在有8套差不多,但又不完全一樣的方法。那么怎樣把這8套整合成1套?國家發改委可能要花一定的時間,由國家出面或國家層面把8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東西。這是從核算范圍來講的,同時還要大量補充關于數據質量的內容,來保證這個數據是高質量的,包括企業能力建設,這些都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整合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

有一些試點是已經公開了方法,公開的方法里面肯定是存在差異的。有些試點沒有完全公開方法,有些文本不是公共可以獲取的數據,所以我也不好評價它們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但差異肯定是有的。

東方早報:國家發改委的核算方法還是基于企業自愿減排,這是否會削弱具體的實施效果?今后是否會出臺強制報告政策?

宋然平:我相信,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很多地方的省和市,會在這個方法上建立一個地方性的強制性機制,我相信這是非常可能發生的。“十三五”提出建立全國性的強制報告機制也是很可能的。自愿機制只是提供了技術上的一個標準,至于具體怎么去實施,我相信短期之內地方會有強制性的報告出現。

全國性碳交易市場猜想

東方早報:一套完善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標準將對碳交易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宋然平: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碳排放市場首先要有統一的度量衡,現在7個試點不是用統一的度量衡,又出了第8套方法,那么這套方法會不會成為未來全國性市場里的度量衡?或者說它怎么和其他7套整合?如果說它們能整合成功,或者以1個為主,其他的往那邊靠,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度量衡方法,這無疑是碳市場里面必不可缺的一環。

以前一直沒有國家層面的一個說法,7個試點都有方法,但都是地方性的,所以國家發改委這套東西最大的用處是,第一它是國家性的一個東西,有一個全國性的統籌作用,雖然目前來講地方性的還在,并行不悖。我覺得,短期內可以觀察這7套方法怎么和國家發改委這套方法進行協調,最后很有可能國家發改委這套成為一個國家性的東西。

但畢竟那7套方法已經在用了,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交易了,那至少在交易期內不是很適合去改,這涉及到公平的問題。不過,好處在于,7個都是試點,試點時間一般是到2015年結束,有可能在2015年結束的時候會有相關調整。

東方早報:那目前國內幾套溫室氣體排放方法上存在的差異,對于建立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來說是不是一種阻礙?其他國家是否也經歷過類似的協調過程?

宋然平:這是一個阻力。比方說一家水泥廠,放在廣州,或者北京、深圳、武漢,因為適用的方法不一樣,所以可能得出的結果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市場,肯定是(比較困難)。在衡量之前肯定要先解決度量衡的問題。要建立統一市場的話,這個問題肯定要解決。

有的國家也是經歷了這個過程的。比如說美國,美國現在有一個強制性的報告機制,然后在加利福尼亞它有自己的一套核算方法,美國國家環保署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包括西部地區也有一套方法。他們也是經歷了統一和協調的過程。美國后來國家層面出臺的東西就和加州的進行了協調,加州方法首先是滿足美國的方法,但比美國的方法有更多的細節和更高的要求。就是有一個向上兼容的概念在里面。

但是因為中國碳交易一下就弄了7個試點,所以這個(協調問題)可能更明顯一點。別的國家沒有同時出現那么多的碳交易試點。

“碳市場+碳稅”

東方早報:目前國內碳交易市場的運行狀況如何?

宋然平:不同省份的情況都不一樣。像深圳現在已經在運行,目前是第一年,所以也很難做一個很完整的判斷。但是至少交易是活躍的,價格是波動的,雖然交易量不是很大。比如北京市這個月月底就要正式宣布啟動碳交易市場,拭目以待吧。還有幾家也在準備中。我覺得目前的狀況還是挺參差不齊的。

東方早報:國家現在是不是也是根據這幾個試點的狀況來決定是否全面推開?

宋然平:有這樣的觀點。也有跟政府比較近的智囊機構說,可能重新去設計一套系統,參考一下這幾個東西的內容。其實要點都差不多,只不過是(考慮)重新設計一套完整的,還是從這7個里面挑一個去做。這只是研究者們在做的事情,目前并不構成一個政策。

東方早報:今后是不是會出現碳市場和碳稅并行的情況?

宋然平:有可能并行,兩個都做。很多國家兩方面都在做,但他們的稽征方式可能也不一樣。但現在都是建議,還沒有出現政策。

主流討論的碳稅方法都是從生產者那邊稽征的,就是我生產煤礦或是燃料,那么從我這邊征碳稅,或者以資源稅的名義征碳稅的一部分。這和我們現在做的一切從排放者這個角度去進行,完全是不同的鏈條。這個是我燒煤的時候,根據我燒多少煤、多少排放量來做這個交易。碳稅是賣煤的時候就把這個價格加到里面去。所以,是從兩個不同的鏈條上進行監管。現在很多的討論是以環境資源稅的名義做碳稅,這還是很有可能會推進下去的。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