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來已久的光伏夢
李先生的家在海淀區的一個村子里,房子建在宅基地上,因此屋頂可以自用。他向記者介紹:早在蓋房子的時候,他就有見太陽能發電站的想法,所以把房頂都做成了平頂,這樣設計便于設備的安裝,但是礙于當時沒有相應的政策,所以一直不能實施。終于在去年10月,國家發布政策允許個人投資分布式光伏電站,于是李先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申請。
在選擇設備時,李先生犯了難,“尤其是逆變器,現在廠家這么多,到底選哪個呢?”李先生對記者說,“好在后來我老婆幫了我一個大忙。”記者得知,李先生的太太是在國家專利局工作,她對李先生說:“誰家的科技含量高,肯定技術就好,咱就選他們的。”這句話一下點亮了李先生,于是他們在專利局查閱了逆變器的申請的專利條目,一眼就找到了昱能公司的微型逆變器,在專利局的系統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昱能公司微逆擁有38項專利,而且經過后期的了解得知,微型逆變器尤其適用于家庭客戶,它具有無直流高壓、壽命長、監控精細準確等特點,而且發電量還要比串行逆變器高出15%以上,于是李先生最后選擇了微型逆變器。
在進行設備選型的同時,去年11月5號,李先生向北京市電力公司海淀區供電公司提交了并網申請表,他選擇了全部上網的并網方式,所以系統設計成了380v,“我申請的是30kw,一期先做10kw看看效果,如果滿意二期就直接上馬了。”李先生堅定地對記者表示,“這是北京第一例三相的個人分布式光伏系統,具有示范意義。”
微逆的監控也是李先生看重的一面。記者從昱能公司的監控系統看到,不但可以看到歷史的發電量,還可以看到每一個組件的運行情況,“這個好處就是可以直觀的找到有問題的組件,從而通過軟件分析出是組件故障還是逆變器的問題,從而大大節約后期的成本。”
如何發電如何賣電?
相關技術已很成熟
個人建電站如何建設和申報,發電和賣電的過程復雜嗎?李先生說: “其實,個人家庭電站的原理很簡單,在技術上也比較成熟,只需要申報的企業或者居民,安裝和購置利用太陽能的光伏發電設備,即可進行發電。”
但此前,個人電站無法并入國家電網,導致“賣電”的設想很難變成現實。而今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承諾對6兆瓦以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費接入電網,也突破了這一“門檻”。在申報通過后,電力部門將安排工程師上門為光伏設備的安裝、入網調試等提供意見,市民安裝驗收后,電力部門可提供免費的接入電網服務。
接到申請后,電業局積極主動制定接入系統方案,并提供電能計量裝置,并協助做好光伏發電站的防火、防雷等相關安全防范措施。由于李先生之前一直做工程,所以中間的施工全部由他自己完成,“自己做既享受了這個過程,又節約了成本,就是工期相對來說長了一些。”于是在今年的6月17號,李先生家的光伏電站順利并網了。
李先生介紹說:“電站的主體部分的太陽能板裝在屋頂。發電的奧秘就在這幾排光伏電池板里。它們由42塊250瓦的單晶硅光伏組件構成,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裝機總容量10kw,微逆的壽命可以達到25年,所以可以持續發電20年以上。”
按照李先生自己測算,在北京的日照條件下,正常情況下每天平均可以發37度電,由于微逆具有發電量高的特點,所以全年可以累計發電一萬五千度,完全可以滿足家里的用電需求。“微逆啟動電壓低,夏天早上5點就開始發電了,關斷的時間也比較晚,所以據我觀察,最多的一天發了57度電,發生在今年8月29號。”他說,現在房頂上的太陽能小電站系統運行很平穩,下一步他將上馬二期工程,同時得知昱能公司的三代產品YC1000也即將面世,“發電成本將會更低。”他相信后期會有更多的人來嘗試參與這個新事情。李先生表示,下一步,他想繼續鉆研,降低發電成本,讓更多普通家庭和企業也能用上太陽能,過上低碳用電生活。
居民自建也不虧
自家建電站,到底能不能賺到錢?
李先生告訴記者,根據個人發電結算方式的不同,分成電量全部上網、全部自用和余電上網三種模式。目前每度商業用電的價格接近1元,一般而言,光伏發電設備每千瓦需要投資1.1萬元左右,每天發電約2到3度,壽命是25年到30年。
“如果企業安裝后自用,再加上可申報光伏發電項目的政策優惠,大概5到8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對于居民而言,由于生活用電價格較低,同時國家補貼政策暫時還沒有惠及到居民自發電項目上,回報周期就長一些,“但12年到15年也能收回成本。”李先生建議,如有獨立房屋或者較大照射面積的居民,陽光轉換電能的效率高,可考慮安裝。
昨日,記者采訪了位于城區CBD一家經營光伏發電設備的新能源公司,該公司周經理告訴記者,對于居民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項目,在北京還不普及,“但相信隨著光伏項目的推廣,以及成本的降低,光伏發電從企業走進到居民家中,這應該是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