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海油煤層氣疑云

2014-02-24 09:12:02 《能源》   作者: 徐沛宇  

傅成玉時代遺留下的中海油向非常規轉型的戰略依然存在,但內涵卻悄然發生了變化。內外交困的煤層氣板塊,已難堪大任。

“中聯公司還我們血汗錢”,白色的條幅黑色的字,還有20余名身穿紅色油田工作服的工人靜默和抗議,這些構成了北京安定門外大街告別2013年的獨特紀念。

這場中國式討薪的矛頭指向了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聯煤),這家以煤層氣開發為核心業務的企業長期以來問題纏身,但看上去這場勞資糾紛和中聯煤并不存在太大干系。

“工人們被欠錢其實跟我們沒有直接關系,這是我們雇傭的乙方公司拖欠了這些工人款項”,中聯煤一位負責人在第一時間向《能源》雜志記者作出了澄清。隨后,記者也確認了工人來自山西晉城,是中聯煤在當地煤層氣項目的乙方鉆井工人。

這場茶杯里的風波已經淡去,但另外一個話題卻浮出水面——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的入主讓中聯煤的境遇發生改變了嗎?這也是很多中聯煤內部時常被提及的話題。

事實上,乙方工人討薪事件已經折射出了中聯煤內部管理的瑕疵,為何一家信譽不佳的服務公司會成為中聯煤的合作方?此外,在很多中聯煤舊人看來,中海油入主中聯煤后,其煤層氣業務一直沒有實質性的好轉,反而出現滑坡的現象。就中海油整個煤層氣板塊而言,正處在一個微妙的時期,盡管殼子還在,但內容似乎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入局煤層氣背后

煤層氣產業是什么?有專家將其列為非常規資源,而且是相比頁巖氣更具現實潛力的資源,但同時也有極端的專家認為,煤層氣產業就是“扶不上墻的爛泥”,很難有大的發展。如果前者是正確的,那么這就是此前中海油布局煤層氣的原因,如果后者也有幾分道理,那么這也將是中海油陷入迷局的原因之一。

作為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中海油早在傅成玉執鞭之日起,就開始著手登陸。從最開始在下游煉化和銷售市場發力,隨后在煤制氣、新能源領域,到最后試圖在陸地上游領域,每一步都試圖讓中海油擺脫過去單一的海洋石油公司的角色定位,繼而發展成為上下游一體化的綜合石油公司。

在登陸戰略的考量下,如何進入上游陸上資源的開發成為中海油的難題。面對早已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壟斷的傳統資源領域,非常規成為中海油上游登陸的必然之路。

“在三大油中,中海油歷來被評價為‘小家子氣’,以這種脾氣中海油肯定會選擇煤層氣”,中海油研究總院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評述道。在其看來,中海油向來苛求投資回報率,所以中海油管理層傾向于比較穩健的投資。如果在頁巖氣和煤層氣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中海油肯定會傾向于已經有一定產量規模,相對成熟的煤層氣產業,況且國內煤層氣的總資源量也可以支撐起中海油后繼擴張的雄心。

在這一思維邏輯下,中海油最終決定在煤層氣領域發力。

2010年是中海油大舉進軍煤層氣產業的標志性年份。當年中海油與英國天然氣公司(BG)達成協議,獲得后者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煤層氣資源區塊權益以及煤層氣液化生產線部分權益。此后,中海油與Exoma能源公司簽署協議,獲得后者位于昆士蘭加里里盆地五個煤層氣區塊50%的權益。

隨后的12月30日,中海油從中煤集團手中以略多于12億元的出資收購了中聯煤50%股權,并獲中聯煤的經營主導權,后又在2013年追加投資將股權增加到70%。這三筆交易奠定了中海油在煤層氣產業的基礎,也凸顯了中海油發展煤層氣的決心。

“不在于買的價錢是多少,在于買賣能否增加價值,并非便宜就要買”,傅成玉曾經這樣解釋過他的并購邏輯。以這樣的邏輯看來,在傅氏心中,中海油當時介入煤層氣并非僅僅為獲取資源,更是一項增值交易。

事實上,無論當時還是現在,中海油都面臨著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布局下的整體性挑戰。如果說,中海油通過海氣登陸和LNG貿易在東南沿海市場占據著一定的優勢,但在中石油控制的大部分國內自產天然氣和西氣東輸工程帶來的進口管道氣的擠壓下,中海油偏安一隅的優勢將被打破,中海油高層必須思謀圖變,而煤層氣作為非常規資源的突破口,被寄予了厚望。

三項交易,如同在國內和國外強化了兩個關鍵性節點,傅成玉要在中國開啟“天然氣時代”前,提前鞏固中海油的戰略布局。

從國際上來看,煤層氣產業發展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和印度。美國開采量雖然一直保持全球領先,但從長期看,受資源成熟度和開采枯竭的影響,美國的煤層氣產量正在走下坡路,前幾年就已出現增長放緩甚至下降的現象。

在這種背景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澳大利亞將取代美國,成為煤層氣的最大生產國。到2020年,亞太地區的煤層氣產量預計達到980億立方米,而澳大利亞預計可占60%以上。在澳洲收購煤層氣和液化天然氣生產線資產,很明顯是為了鞏固和拓展中海油外部天然氣區域性貿易框架。

“從目前國內每年大量進口LNG的情況來說,中海油在澳大利亞入股上游項目,也可以說是有價值的布局。”英國阿格斯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高華向《能源》雜志記者如此評述道。

在國內收購中聯煤和發展煤制氣產業,無疑是作為海氣登陸的補充,有效增加自產氣源的供應能力。

在中海油入股前,中聯煤面臨資金缺乏、區塊被劃走的困境,但其仍然頭頂多項光環:它是從事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輸送、銷售和利用的國家專業公司,在國家計劃中單列,享有對外合作專營權,具有國家氣體礦產勘查甲級資質。在中國第一家獲得國家批準的煤層氣探明儲量,并建成了中國第一個煤層氣地面開發示范工程。

“中聯煤缺錢,中海油缺資源,兩者的結合應該算是雙贏的。”親歷過中海油入股事件的原中聯煤員工對《能源》記者說,“當時中聯煤與中海油一拍即合,而且兩家企業的領導也有良好的個人關系,都對彼此比較信任,即促成了中海油的入股。”

盡管當時中海油和中聯煤內部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比如中海油有人認為中聯煤問題太多,中聯煤有人認為應該跟中石化合作。但經過一番爭論,在雙方的戰略需求下,雙方還是最終達成了入股協議。

2011年4月,在執掌中海油8年后,傅成玉被調往中石化擔任董事長,王宜林接手中海油,此時中海油煤層氣業務板塊也初步成形。

中海油高層人士調整,并沒有影響煤層氣產業的發展,履新的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曾公開刊文,稱“既要突出發展油氣主業,也要加快發展液化天然氣、煤層氣產業”。中海油此后對煤層氣產業的一貫定性評價也沒有改變,依然稱“煤層氣產業是中海油創新性的增長點”,以煤層氣為代表的非常規天然氣位列中海油的七大業務板塊之一。

三年過去后,澳大利亞的幾個煤層氣項目似乎并沒有如預期般順利,更令其頭疼的是,中聯煤的業績仍然踟躅不前,甚至成為中海油一個負擔。煤層氣板塊整體蕭條和贏弱的事實,已經讓中海油內部深感憂慮。

中聯煤的爛攤子

當一家石油公司去整合一家煤炭企業起家的煤層氣公司時,在經營思路、管理理念等等方面都將發生系統性的碰撞。這種碰撞有時將噴發出新的創造力,但更多時候會將產生分離和內斗的火花。顯然,中海油整合中聯煤更多屬于后者。

按照中海油的設想,雖然其最初只擁有中聯煤50%的股權,但既然由中海油主導經營管理,那么中聯煤就應該像中海油的子公司一樣去進行改造。從2011年開始,時任中海油基建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武衛鋒被派駐到中聯煤擔任總經理,同時帶去了14人的團隊。

中海油希望在中聯煤內部實施了一系列“油公司改造”,希望用中海油的模式重新打磨中聯煤,但令中海油始料未及的是,這一重塑行動引起了中聯煤部分員工,尤其是很多從中煤集團派駐過去的員工的嚴重不滿,對立情緒始終縈繞在公司內部中。

“海油的團隊有點心急了”,中聯煤一位高層私下向《能源》雜志記者說,“就算是國企間的兼并重組也需要時間來慢慢融合兩種企業文化,操之過急會讓事情更糟糕。”

以對外合作起家的中海油確實保留了國際油公司的效率和本色,中海油入主中聯煤后,總經理武衛鋒立即要求公司切斷和中煤集團ERP信息系統連接,轉而連接中海油系統。當時中煤集團尚占有中聯煤50%的股權,這一簡單粗暴的行為,引起了中煤集團方面的強烈不滿。中煤方面甚至認為,此舉意味著中海油在剝奪其獲知中聯煤經營管理情況的知情權。

中海油團隊的雷霆手腕并不僅限于此,據中聯煤內部員工透露,當時中海油派出的管理層也幾乎不給中煤方面呈送中聯煤的日常經營文件,只是到了需要董事會表決的時候,才去找中煤方面的人。

“即便中煤的人再弱勢,也不會心甘情愿當‘橡皮圖章’”,前述中聯煤高管如此說道,“平常你什么都不告訴我,投票時我又怎能支持你的決定呢?”

事實也的確如此,中聯煤每次董事會表決時,中煤方面常常以不知情為由拒絕同意,更有甚者直接以缺席作為抗爭,以此逃避對中煤股東權益受損的責任。

2011年,中海油要求中聯煤將其煤層氣銷售全權交予中海油氣電集團,這一行為再次遭致中煤方面的質疑。中煤方面認為,氣電集團以固定價格收購中聯煤的煤層氣,但后期漲價收益都歸了氣電集團,中聯煤地位更加附庸和邊緣。

中煤方面的質疑并沒有阻礙中海油的決定,在中海油氣電集團與中聯煤簽訂總銷售協議的那一天,中聯煤方面原本決定由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郭本廣簽字,但這一重要時刻郭本廣突然臨時有事未到會簽字,現場不得不改由他人代簽。

這一細枝末節的花絮引發了中聯煤上下的猜測和議論,但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中聯煤上游勘探開發領域急需資金,由中海油氣電集團統購統銷或許出于無奈,但卻可以讓中聯煤快速回籠資金保證后繼開發。

事實上,即便雙方簽署了統購統銷的協議,但銷售領域并沒有完全封死,中聯煤依然保留了一定的自主銷售權。只是中海油在中聯煤大刀闊斧的調整,并無太多值得夸耀的業績,混亂始終伴隨著這家飽經折騰的公司。

早在2011年三季度的一次中聯煤向中海油高層匯報的會議上,中海油副總經理李凡榮聽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匯報,就突然當場打斷匯報。或許是長期在股份公司擔任高管的身份使然,苛求工作效率的李凡榮很憤怒的向中聯煤的管理層斥責道:“你們匯報的情況都是虛的,都是些概念和口號,沒有具體的勘探開發的部署,根本聽不出來中聯煤到底想干什么,發展目標不明確!”

匯報會被臨時終止,李凡榮讓中聯煤管理層當場重新準備材料再匯報,但半小時后,新匯報依然沒有讓李凡榮滿意,他說:“你們的材料還是不行,思路不清,部署不清,我希望你們下下功夫好好整改。”

“中海油派駐(中聯煤)的管理層確實很多工作不到位,但說實話,中聯煤確實也積弊難返,很多時候海油管理層是在為中聯煤過去的經營欠賬善后”,上述中聯煤高管也不無感慨地說道,在他看來,近兩年來,中聯煤與格瑞克公司(Greka)、中國聯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北京首科中原清潔燃料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都發生了糾紛,并訴諸法律,這些無疑都是過去遺留的問題,“中聯煤在這三樁糾紛上都理虧,不是輸了官司就是賠錢,總共被要求賠償上億元。”

據其透露,一份由中海油集團和中煤集團聯合出具的審計報告顯示,中聯煤在2011年大肆虛構資產,會計報表中資產和負債分別虛增6.37億元,占當年資產總額22%和負債總額63%。

2013年年初,武衛鋒被調離,中海油原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新聞發言人武文來接替武衛鋒,擔任中聯煤總經理一職。武衛鋒則轉任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這一調動在中海油內部屬于平調,但武衛鋒僅僅兩年的任職時間,不免讓人猜想有中海油高層對中聯煤管理層有不滿之嫌,對于武衛鋒個人而言,離開中聯煤這個是非之地,或許也是一種解脫。

盡管中聯煤經營狀況沒有改善,但中海油此時似乎并沒有放棄或調整煤層氣戰略部署的意愿。2013年2月,經過溝通和協商,中海油增持中聯煤股權比例,由50%提高至70%。

或許是基于對中海油管理調整的不滿,中聯煤的老員工認為中聯煤的市值被低估,甚至跑到中煤集團總部去抗議中海油的增加持股,但最終沒有改變中海油和中煤在煤層氣業務“一進一退”的基本態度。

即便時下,中海油以70%的股權結構對中聯煤絕對控股,但中聯煤業績依然不振,面臨著一系列難題。首先,擺在中海油面前的首要問題依然是如何深化公司整合,同時兼顧處理和“小股東”中煤之間的關系,如果公司治理糾纏不清,后繼各種運營突破便無從談起。

根據《能源》記者掌握的資料,近幾年來,中聯煤均沒有完成年度產量計劃。中聯煤內部的一份文件曾指出,該公司的“十二五”規劃目標是: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3000億方,2015年產能達到40億立方米,產量達到30億立方米。目前到2015年年底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了,而中聯煤的產能建設情況離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中聯煤2013年煤層氣產量僅有約5.8億立方米。

面對中聯煤的爛攤子,中海油一位高管甚至在內部會議上感慨稱“中聯煤是劣質資產”。但事實上,在整個中海油的煤層氣版塊中,遠在澳洲的煤層氣資產也陷入了巨大的未知漩渦之中。



正文未完,請點擊分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煤層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