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王石沙漠之旅: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節約用水

2014-03-10 09:14:40 中國企業家

王總,這么大的金屬箱干什么的?”站在飛機入口的空姐笑容可掬,似曾相識。

“密閉金屬箱,防沙漠風沙;還要防摔,駱駝并不知道馱運的箱子里裝著電腦、攝影器材呀。”

“您要進沙漠?!”

“啊,是。”

……

脆弱的生物樂園

提到沙漠,自然聯想到廣袤的撒哈拉大漠。對于農耕文明傳統的中國來說,沙漠似乎只和遙遠的新疆、甘西、蒙西地區有關。實際上,中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約為165萬平方公里,其中人類活動導致的現代沙漠化土地約有37萬平方公里。

這次計劃用12天穿越的庫木庫里,是一個高海拔沙漠,面積1600平方公里,海拔在3900—4700米之間。庫木庫里沙漠底部潛水豐富,沙丘中懸濕沙層很厚,個別地方發育著小片綠洲,表面上看,它至今仍是一個野生動物的樂土。

吉普車穿達坂城谷地,茫茫隔壁上隊列著白色巨人矩陣,巨臂飛舞——著名的柴窩鋪風力發電站。達坂城因一首《達坂城的姑娘》動人歌曲為人所知,現實中卻是狂風肆虐的風口。由中國和丹麥、德國合作建立的柴窩鋪風力電站是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廠,裝機容量為6.65萬千瓦。據說每個風車的造價在300萬人民幣,昂貴得令人難以置信!同中國農村推廣的沼氣能源相比,替代能源大都成本極高。

翻天山,穿越博斯騰湖,窗外翠葦翻浪,水鳥翱翔,煙波浩淼。博斯騰湖曾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上世紀世紀60年代后,農業灌溉不斷增加,引起湖水位下降,湖面縮小,湖水礦化度逐年升高,如今已演變成一個微咸水湖泊。

滿滿塞著行李和給養的兩輛吉普一路狂奔,戈壁上陽光刺眼。與中科院的張博士聊起沙漠保護、水資源保護、自然保護區的現狀,身臨其境,感觸更加深刻。

第二天開始騎駱駝前行,每天走四十到六十公里,一路天氣陰晴不定,剛剛在晴空下贊嘆珍珠一般的沙漠泉水,就又要頂著雨水甚至風雪、冰雹前行。

許多路段海拔達到4200米以上,人已經感覺很難受,卻生存有許多高原動物,如同一個動物樂園:藏野驢、野牦牛、藏羚羊、盤羊等,河里的黑金鶴、野鴨……這些動物都很害怕人。

我們先后遭遇了幾個野牦牛群,最近的時候只有30米距離。如果宿營在溪水或湖邊,早上起來,還會發現牛腳印和新鮮牛糞,因為水源往往是野牦牛的領地。隊員晚上把一個小板凳放在營帳門口,如果牦牛沖過來會掀翻板凳,以便人驚醒逃走——問題不是這有沒有用,而是這有沒有必要。事實上野牦牛都很害怕人,只要有人一接近,就紛紛離開躲避。

庫木庫里深處人煙稀少,但依然能看到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我們曾坐吉普車走了一段路,正奇怪為什么道路相當平坦,半路遇到另一輛吉普,一問,是找金礦的個體戶。我們恍然大悟,找金礦的人來多了,路也就被車輛壓出來了。總體感覺,人類活動對環境及野生動物有很大影響啊!

中科院的張博士是蘭州人,高中畢業后,為減少家里負擔,選擇讀本地的蘭州大學地理系,后來到中科院在蘭州的寒區旱區研究所碩博連讀。據說中科院的傳統,博導對學生沒有什么指導,全憑自己學,好處是——培養了獨立思索的能力。張博士的畢業論文就是關于庫木庫里的《金子塔型沙丘的成因》,“金字塔型沙丘同巴丹吉林沙漠的成因可能完全不一樣,我的假設:冰川運動過程中發生巨大水平作用,把冰下基巖研磨成粉沙狀的細顆粒,再經過風力長期的侵蝕、搬運,形成沙漠。”

“庫木庫里是高原型沙漠,由雪山、草原、濕地、沙漠、湖泊構成獨特的自然景觀。我的問題是,為什么成群的野牦牛每天往返濕地和沙漠之間?沙漠雖然有湖泊,但并沒有草源啊!很可能,它們是為了躲避人類。即使在遠離人類文明的庫木庫里,野生動物也遭受人類的威脅。我們進沙漠前,就看到有重型運輸車隊,在保護區也有礦區作業。這些都很令人擔憂!庫木庫里的高原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會破壞……”

沙漠研究是個偏門,不像生物、化學,甚至海洋、冰川都有獨立的學科。研究沙漠的人不僅寂寞,還很辛勞。一般城市人遇到大風就會躲避,研究沙漠的學者卻要迎上前去。只要遇到大風天,人們就和張博士的愛人開玩笑:“老張又要出差了!”

對張博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路上時不常會下雨,雨水落在沙粒上,就下沉消失。途經沙子泉,又看到相反的景象:泉水從沙山中冒出來,流到濕地,匯成河流,感覺很奇妙。

但也有一處泉水水面泛著泡沫,味道刺鼻,疑似重金屬油花。我們一一取樣,等待張博士拿回研究所化驗。

在走出庫木庫里沙漠的路上,戈壁、草原上沒有了野牦牛、野驢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黃塵滾滾,滿載礦石的載重車隊——我們看到了張博士最擔憂的場面。

依吞布拉克是若羌縣一個因開采石棉而發展起來的小鎮。

低矮的平房,墻根散亂空酒瓶、垃圾,粉塵飛揚。清真館子大師傅告訴我們,因為石棉礦的廢渣粉塵會妨礙正常呼吸,這個鎮上現在生活著不過百十號人。

對面望去,蒙上一層白色石棉灰的圍墻,透過一處墻壁缺口,隨意傾倒堆放的白色石棉礦廢渣。石棉絮狀物滿天飄舞,如同北京五月天的楊樹飛毛絮,甚至離礦區很遠的戈壁上也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白色石棉灰。再遠處,礦山腳下一排選礦機,“突突突突”噴射絮狀灰白絮狀物,同低垂陰云混合一起,令人無以明狀地心跳加速,恐怖感陣陣襲來,彷佛置身地獄之門。加油站捂著大口罩的加油工說:“現在季節還算好的,到了風季,睡覺時都要帶口罩。”

吉普車在鋪了一層灰白石棉毛絮的戈壁上飛馳,逆風,揚起的粉塵突然將吉普車包裹在飛絮中,能見度只有2-3米,司機趕忙踩剎車,慢慢等待飛絮飄走。飄舞的飛絮飛過戈壁,飛進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包括野生動物、家畜、脆弱的生態環境都被蒙上了死亡的灰白絮……

滴灌兵團

清晨陽光燦爛,綠樹成蔭,田疇泛綠。

來到米蘭鎮——沙漠邊緣的綠洲,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36團場部駐地。屯墾戍邊,始于西漢,以后歷代相承。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于1954年,現有14個師(墾區),墾殖上千畝土地和工業生產,管轄235萬人口。從商業角度看,已演變成一家超大企業集團。

團政委的吉普車前面領路,我們一行前往參觀滴灌技術應用。

一行來到一塊棉花、棗樹兼種的大田。薄膜保護的田壟上,棉苗破土而出,壟間生長著一溜棗樹苗;田地間伸延著用于滴灌的黑色pvc管線。

張博士無限感慨:“河西走廊缺水,早就推廣滴灌技術了,十幾年過去了,還停留在小打小鬧的試驗階段。”我也有同樣的感慨:2007年,SEE在阿拉善么壩村推廣120畝滴灌種植棉花,第二年改種辣椒,第三年又改種谷子,始終沒有下大面積推廣的決心。眼前成片的滴灌應用農田讓我贊嘆:還是兵團人有魄力!

身體削瘦的政委介紹,兵團抓住國務院“退耕還林”的政策機遇,改種經濟林業,推廣滴灌技術,如果不采用,就不配發種子、化肥。

政委的總結很有啟發性:“在干旱地區,漫灌的土地面臨鹽堿化難題,使滴灌好處更加明顯。滴灌不僅節水60%,而且是灌水施肥一體化,減少了大量勞力。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滴灌只在滴管的出水口滴水,滲水土壤的鹽堿外排,幾年下來,堿性土壤得到很大改善。問題的關鍵在如何把握投入和產出平衡。36團引種河南灰棗是提高經濟收入的一個關鍵。你們猜若羌紅棗的價格是多少?干棗零售價一公斤200元,經濟效益遠高于種植棉花嘛!”

為什么河南棗到了若羌價值這么高?

“塔里木盆地的高溫與阿爾金山雪域涼爽氣流晝夜置換,造就了適合河南靈寶紅棗的生產環境,果實維生素成份非常豐富。36團全面推廣種植河南灰棗品系。因收獲期要等三年,前期投資較大,所以我們也在引進外來投資者,現在已經有了承包幾千畝棗林的投資者。”

驅車前往另一處大田。

茫茫戈壁,路的一邊寸草不生,另一邊卻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棗林,整齊的行間鋪設著黑色滴灌管線。看出戈壁灘上,是新開墾的農田。

正是開花季節,干熱的空氣彌漫著棗花香。為建設防風沙林帶,傳統的沙漠綠洲農田四周都種植了速生楊,而新開墾的棗林外圍,則種植著低矮的紅柳林、沙棗叢。為什么?從節水角度看,速生楊的耗水量遠大于紅柳、沙棗。36團的行動決策顯然經過縝密思考。

運用滴灌技術的農業灌溉水夠用嗎?

政委略皺眉頭,望了望藍天:“今年旱啊,塔里木河上月就斷流了1000公里,只有抽地下水過渡過渡了。除了缺水,種棗也不是沒有風險;若羌的干熱風很厲害,棗花開的季節遇到干熱風就慘了。師團科研部門在做如何防止干熱風影響掛果的試驗……”

塔里木河為環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蘇河、葉爾羌河等九大水系144條河流的總稱。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加之水資源開發利用粗放、浪費嚴重,流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進入干流的水量不斷減少,下游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斷流已成為常態。兩岸胡楊林大片死亡,自然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沙塵暴天氣急劇增加。塔里木盆地的生態環境是多么脆弱啊。

怎么解決河水斷流問題?

政委并未給出明確答案。

嚴重缺水已是中國面臨的難題。國家投上百億建南水北調工程,解決首都缺水問題,可是,其它缺水省份有這樣大的財力來調水嗎?即使具備財力,又有這么多的水資源可供調運嗎?答案是明確的:沒有。

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節約用水:農業上,以色列人發明的滴灌技術是條可選擇的出路;而每個人從生活一點一滴做起,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也同樣重要。節約用水不僅是生活態度,也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