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接受記者采訪,他認為關注分布式和公平融資環境很重要。他表示當前,雖然政策利好多,但分布式發電仍未形成可操作的商業模式的原因及解決辦法,以及企業對公平融資環境的期望值。
記者:今年兩會,分布式成為最熱門的討論話題,也收到最多相關的提案。去年各項《意見》、《方案》、《修訂案》等政策相繼出臺,分布式的補貼和管理細則也日漸清晰,為什么說仍未形成可操作的商業模式。
李仙德:對于投資人而言,他需要經濟效益,他需要清楚看到一個可計算、可預估投資回報率,才會愿意參與進來。以下三個問題沒有清晰地解決,分布式發展恐仍難有實質進展.
第一、終端用戶消納的不確定性會影響投資收益。其次、電站完工后產權的風險性。第三、終端用戶消納的持續能力。
記者:那么到底有辦法解決上這些問題嗎?
為什么更多人愿意投資大型地面電站,而對分布式猶豫不決,主要是前者所發之電全部并網收掉,按發電量結算,非常清晰,投報率也能計算。如果分布式采用同樣的電網全部收納,再通過電網類似水庫的調節能力輸配掉,上述的三個問題就迎刃而解,銀行看到清晰的財務收益模型,就愿意融資給你,資金問題也解決了。
記者:如按照您剛才所說的,那會遇到財政缺口問題嘛?
新能源是全民的事,是全民需要買單并共同承擔責任的,所以德國的做法是所有方式,無論是火力、光伏、風力等發的電都收上來,根據不同成本加權平均,得到一個電價。中國的電價只是將新能源電價附加作為很小一部分,象征意義的,如果適度調高這部分附加,進一步拉大工業峰谷電價的差和時段電價差,這個缺口不是問題。為什么我們已經可以預見2030年,2050年的電價,為什么不把這個電價現在就施用呢。如果這樣,缺口不是問題,屋頂用戶也不用宣傳,自己會更積極使用自發的光伏電力。
記者:晶科是上一波光伏低估期第一個走出來,恢復全年盈利的企業,為行業和投資人重新樹立了信心,成為同行楷模。那作為一家民營光伏企業,晶科在發展中的體會或者說對未來外環境的期望是。
“公平、責任”是晶科的企業文化,我們需要公平,民營企業渴望公平的機會,公平的融資環境,對等的對話。民營企業競爭活力強,不怕競爭,擔心的沒有公平。
比如開發下游電站,國企央企能較容易獲得項目貸款, 資本成本又遠低于市場正常值,低息免息的這一差距就硬生生人為地把進入門檻拉高了,讓一些專業優質的民營企業一早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甚至根本也沒有參與的資格。
晶科可能由于一直的穩健作風和不錯的運營績效表現,會比同行的民營光伏企業稍微情況好一些,但我們仍希望這方面能得到更多理解和改善。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