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因能源短缺而被動的歐洲

————美俄沖突背后的能源暗戰



2014-04-01 10:12:29 中國礦業報   作者: 趙臘平  

白宮日前宣布,為了懲罰俄羅斯“并吞”克里米亞,除了已經宣布的經濟制裁外,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其他國家領導已經決定,暫停俄羅斯在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地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回應:美國從來就沒有把俄羅斯當成自己人,八國集團從來都是西方國家的俱樂部,被踢出八國集團“沒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俄羅斯的西方伙伴認為“G8模式已經走向盡頭,就讓它走到盡頭好了”。

有關人士分析,美國在執意將俄羅斯踢出八國集團之后,如果繼續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把俄羅斯逼得太狠,站在美國一邊但1/3甚至更多的天然氣都要依靠從俄羅斯進口的歐盟,就可能面對俄羅斯對歐洲國家“斷氣”的威脅。而美國將伸出援手,幫助歐洲國家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西方有句諺語:“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烏克蘭危機不僅牽涉到民族和地緣政治問題,更牽涉到烏克蘭、俄羅斯、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具體利益。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問題恐怕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在烏克蘭緊張局勢背后,歐洲的能源軟肋無疑是這場大國博弈棋盤中不可忽視的一顆棋子。美國與俄羅斯針鋒相對的背后,可能暗藏著更深層次的博弈和暗戰。

“閥門”掌握在普京手里

舊事剛了,又添新愁。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能源供應剛剛穩定了幾年,現在卻又因烏克蘭危機再度面臨變數,這也許就是歐洲國家的宿命。

就像北約在美國的慫恿下拼命東擴,并把導彈部署在俄羅斯的家門口,直把俄羅斯逼到墻角一樣,俄羅斯“收回”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送給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的決心是鐵定的。事實上,克里米亞從公投到入俄只用了短短幾天的時間,這樣閃電般的速度使得美歐國家一片驚愕。震驚之余,美歐國家開始對俄羅斯實施 “制裁大戰”。但是,普京卻對美方的制裁并不擔憂懼怕,俄羅斯內部甚至還有更多不以為意的聲音。

但正如有關專家分析,美歐國家的制裁對俄羅斯肯定是有影響的,但影響肯定不可能是災難性的。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和別的國家不一樣。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遠低于美國,與美國間的直接貿易量也很有限。俄羅斯的主要貿易伙伴集中于歐亞。據俄海關總署的數據,2013年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為中國,其次為荷蘭、德國、意大利、烏克蘭、白俄羅斯、日本,俄美貿易總額不過277億美元(其中俄進口165億,出口112億),雙邊貿易量占比僅3.3%,和俄中貿易(總量888億美元,占比10.5%)相比差距甚遠,且因美國能源自給率近年來不斷回升,俄拳頭出口產品——油氣對美輸出量幾乎可忽略不計。但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工業金屬出口國,尤其是歐洲國家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的主要輸出國。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嚴重,天然氣供應量1/3仰賴從俄進口,28個歐盟成員國中,天然氣供應100%依賴俄羅斯的有6個,依賴率50%的則有12個。但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工業金屬出口國,尤其是歐洲國家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的主要輸出國。如果歐盟有本事,那就不從俄羅斯購入天然氣,而這對于歐盟國家是不可能的。

俄羅斯人可不是一個光是打打哈哈就算了的民族。事實上,對于歐盟國家而言,也并非不想在烏克蘭問題上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但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早已意識到,不僅任何軍事恐嚇不可能迫使俄羅斯改變立場,就連經濟制裁也很可能會讓俄羅斯停止向歐洲國家提供石油天然氣,而這對歐洲國家來說,無疑是無法承受之重——這些國家應當還對發生在2009年1月的那場“斷氣”危機記憶猶新。

眾所周知,俄羅斯供往歐洲國家的天然氣是通過管道輸送的,必須要途經烏克蘭。 2009年1月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宣布開始停止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1月6日早晨,烏克蘭突然決定關閉4條向歐洲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戰略性管道中的3條。這等于俄羅斯切斷或減少了對歐洲十幾個國家的天然氣供應。結果,俄烏這場“天然氣大戰”迅速殃及整個歐盟。

據歐盟委員會當時發布的消息,輸往匈牙利的天然氣減少了65%,希臘減少了81%,保加利亞90%,法國70%,意大利90%。對4個巴爾千國家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波黑和前南共和國馬其頓的天然氣供應完全停止。奧地利、斯洛伐克、波蘭、斯洛文尼亞和羅馬尼亞獲得的天然氣量也大幅下降。德國也未足量獲得俄羅斯天然氣。而當時,一場暴風雪偏偏降臨歐洲,數十萬歐洲人無法取暖。據報道,由于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瓦爾納、多布里奇等保加利亞東部城市供氣完全中斷。面對嚴寒天氣,瓦爾納市1.2萬戶家庭卻得不到中央供暖。保加利亞天然氣公司宣布保加利亞的天然氣儲備僅能維持“幾天時間”。

那次“斷氣”的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雙邊貿易爭端”:當時西方的媒體報道稱,“歐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今天一早醒來,發現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已經在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里被掐斷了,這緣于莫斯科和烏克蘭關于費率的爭吵突然間愈演愈烈”。俄羅斯曾向烏方提出2009年以每千立方米250美元的價格(2008年為179.5美元)出售天然氣,而烏認為俄羅斯向烏克蘭提出的天然氣報價沒有任何依據, 200至235美元才是合理價位。烏克蘭和俄羅斯彼此將天然氣短缺的責任歸咎于對方。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表示,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大幅減少了通過橫貫烏克蘭的管道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供應,從而導致“斷氣”。俄羅斯方面則反唇相譏,說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單方面關閉了4個過境天然氣管道中的3個。時任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副總裁亞歷山大·梅德韋杰夫表示,歐洲成為了烏克蘭不明智舉動的“人質”,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正在遭遇對天然氣赤裸裸的盜竊。

盡管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官員表示,俄烏天然氣之爭純屬商業爭端。但烏克蘭官員譴責俄羅斯是企圖利用中斷天然氣供應,破壞烏克蘭的聲譽、阻撓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是“經濟壓制”;歐盟中的前共產黨國家更是譴責俄羅斯把能源作為政治武器,是“烏克蘭總統尤先科積極爭取加入北約的努力激怒了俄羅斯領導人”。

天然氣短缺問題的擴展速度讓歐盟大吃一驚。各國在抱怨俄羅斯全面停止經由烏克蘭領土向歐洲客戶輸送天然氣, “讓歐洲沒有天然氣可用”的同時,趕忙尋找其它可以替代的能源。而此前,由于水力壓裂開采方法對環境的不確定性破壞,歐洲一段時間內在開采頁巖氣的問題上趨于保守,法國、捷克、荷蘭等國更是禁止了水力壓裂法。另外,據說土耳其當時已在考慮其它的能源供應渠道,其中包括從伊朗進口天然氣的方案;而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則準備啟動緊急模式;匈牙利則下令國內各發電站如果可能的話使用其它燃料。但隨著后來烏俄之間關系的緩和,替代能源的想法又被擱置起來。時至今日,歐洲國家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并沒有根本的好轉。

有意思的是,在此次美國和歐洲國家就俄羅斯“并吞”克里米亞決定對俄進行制裁之后,英國《周刊報道》(The Week)的評論員彼特·韋伯(Peter Weber)就后果做了分析:如果普京再次中斷某些國際商品的供應,并提高原油和工業材料的價格,將令飛機、汽車及其它多項大件商品的生產受到影響,但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可能有限;但俄羅斯如果對美國的歐洲盟友直接報復的話,可就未必了。一方面,歐洲國家目前仍然十分依賴俄羅斯輸出的天然氣,尤其是德國和意大利;另一方面,與美國相比,歐洲國家與俄羅斯的億萬富翁及商業巨鱷之間也有著更加深入和密切的雙邊商貿關系。因此,如果莫斯科執意在經濟上下重拳的話,歐洲肯定會傷痕累累,“到頭來,還得美國來收拾殘局”。

在歐洲國家正在為如何進一步制裁俄羅斯而大傷腦筋的時候,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幾位學者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PLOS ON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也對制裁俄羅斯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了預測。文章稱,“若俄羅斯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歐洲經濟則可能會面臨崩潰”。研究人員說,他們在不考慮天然氣送達用戶一端的情況下,對現有天然氣管道的運輸情況進行了研究。研究共考慮兩種危險狀況:第一種是俄羅斯將中斷對歐洲此前所有的天然氣供給;第二種是俄羅斯終止所有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運輸。學者認為,兩種情況都會對歐洲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但如果俄羅斯對歐洲“斷氣”,東歐國家將是遭受損失最大的一方。比如奧地利,如果沒有了天然氣供給,它將成為一個純粹的地理意義上的歐俄“中轉站”。但同時,有關方面及學者也提出歐洲國家可以尋求其它天然氣來源以減少俄“斷氣”帶來的損失的建議,比如:目前,歐洲鋼鐵工業聯盟正竭力呼吁解禁頁巖氣開發,以應對俄對歐洲能源供應的威脅。而有些學者則建議:建設以荷蘭和挪威為新氣源的天然氣管道;美國聯手歐洲和中東國家打壓國際油價,給俄羅斯的經濟施加壓力。

TTIP能讓歐洲如愿以償嗎?

有人稱,面對俄羅斯的強硬態度,美國已無牌可打。其實,美國根本沒把心思放在制裁俄羅斯這副牌上。

美國-歐盟峰會之前,有關人士估計,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歐盟領導人3月2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峰會的時候,可能會涉及到夏天將舉行的第五次歐美間《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TTIP)》談判,其中可能會談到了美國液化天然氣外銷至歐洲的問題。由此推測,這個議題可能將成為TTIP談判的重中之重。鑒于這樣的情形,曾任美國貿易副代表的米里亞姆·薩皮洛(Miriam Sapiro)在彭博社發文指出,加快TTIP的簽署便可以解決歐盟天氣供應的問題。文章同時表示,TTIP的簽署還可以進一步緊密美國和歐盟的經濟關系,幫助處于水深火熱的烏克蘭走出困境,從而達到進一步制裁俄羅斯的目的。

美國和歐洲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雙邊貿易投資關系,雙邊擁有4萬億的貿易投資額,并為雙邊提供了1300多萬個工作崗位。而建立TTIP最初的主旨就是強化美國和歐洲本來就已經緊密的經濟關系。但多年來,美國力主的TTIP貿易談判并不順利,特別是斯諾登揭露美國監控歐洲領導人之后,談判前途更加撲朔迷離:美國指責歐盟違背取消美向歐盟出口產品關稅的承諾,而歐盟則指責美方的關稅減讓缺乏誠意,雙方對此的爭執影響了后繼的貿易談判前景。

米里亞姆·薩皮洛提出,在TTIP框架內,歐洲和美國應該盡一切努力幫助烏克蘭解決與俄羅斯貿易中斷的問題,使烏克蘭過渡到一個健康運行的市場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應提供更多的援助。美國國會應該立馬為烏克蘭提供一個短期的穩定方案,而歐洲國家更應該繼續帶頭為烏克蘭設定一個更加長遠的經濟和財政援助計劃。

在米里亞姆·薩皮洛看來,別的都是次要的,美國幫助歐洲國家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過度依賴才是至關重要的。薩皮洛提出,美國和歐洲需要重啟美國-歐盟能源理事會(U.S.-EU Energy Council),并出臺一個共同的能源安全政策。能源出口是TTIP商討的一部分,讓能源出口進一步自由化應該是美國優先考慮的事情。

米里亞姆·薩皮洛的想法顯然是“書生意氣”。3月26日,奧巴馬在美國-歐盟峰會會后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美國)現在已經可以完成超出歐盟國家需求量天然氣的出口”。美國準備直接向歐洲供應天然氣,以降低歐盟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奧巴馬的最新表態似乎在點醒歐盟,使其不必囿于“斷氣”之苦而對俄羅斯委曲求全。但在日前結束的美歐“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第四輪談判中,面對歐盟提出的將確保歐洲從美國進口天然氣的條款寫入談判協議中的要求,美方并未接受。而在體現此次歐盟-美國峰會成果的充滿外交辭令的聯合聲明中,在歐盟最關心的美國增加對歐能源出口,以使其有底氣在能源貿易領域制裁俄羅斯這一問題上,盡管奧巴馬承諾將幫助歐洲尋找一個新的能源替代方案,也表達了增加向歐洲出口美國天然氣的可能性,但他在歐盟最關心的價格問題上未作任何承諾。他還清楚無誤地告訴他的歐洲盟友:“在能源問題上,我要告訴歐洲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歐盟在著眼于美國如何增加對歐能源出口的同時,也應該著眼于自己設法增加供給。”也就是說,歐洲要自行解決自己的能源問題。

有關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奧巴馬預感到,此項動議肯定會在美國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批準以及國會審批方面受阻。道理其實也簡單,暫且不考慮獲得相應部門審批所需的時間,也不說跨半個地球輸送油氣會傷及美國能源儲量的“元氣”,就建設液化裝置和天然氣出口終端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更為重要的是,歐洲采用海運的方式進行遠距離液化天然氣運輸進口報價本來就低于日韓等亞洲國家,若長期承受高昂成本或許會令白宮最終吃不消。同時,業內人士測算,如果歐洲國家天然氣進口報價超過亞洲國家,所需支付的費用就會比從俄羅斯進口高60%,這對烏克蘭等東歐國來說是無法承受的。美國天然氣的“遠水”能否解決歐洲“近渴”恐怕還是個未知數,還有待實踐考驗。

可見,米里亞姆·薩皮洛的上述冠冕堂皇的說辭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說給歐洲國家聽的。實際上,這其中暗藏著鮮為人知的巨大玄機。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美俄沖突,能源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