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傅成玉:中國能源戰略的核心思考

2014-04-28 09:34:53 華夏能源網

能源問題是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課題。隨著新一輪工業化的深入進行,能源資源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環境問題帶給人類的挑戰日益嚴峻。

中國是發展中的能源消費大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總體消費結構存在較大的差異,合理利用國內煤炭資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進用能方式改革,將成為中國能源行業未來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構建中國能源安全保障體系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增強中國在全球能源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一、人類在能源問題上面臨的主要挑戰

1.新一輪工業化挑戰

上一輪工業化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涉及人口相對較少。所有已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人口總計不到12億。二是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累計持續了200余年。至上一輪工業化完成時,工業化國家能源消耗占人類能源消耗的60%。

由于這一輪工業化過程涉及人口少、持續時間長,所動用的全球能源資源在整個世界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但在新一輪工業化過程中,涉及的人口包括金磚五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除巴西以外的南美洲國家以及中東地區國家等近40億人口,持續時間預計不會超過100年。

因此,新一輪工業化過程相對較短、涉及人口較多,將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這對世界能源供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能源資源挑戰

目前OECD國家的能源消費約占世界能源總消費的46%,按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當前能源消費水平測算,新一輪工業化如果延續上一輪工業化的發展模式,40億人實現工業化需要消耗能源約220億噸油當量,是前一輪工業化的2~3倍。

同時,按照聯合國公布的人口報告顯示,到21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其中新增的20億人口消費的能源資源尚未列入測算。盡管世界的能源資源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枯竭,但大規模的消耗必然會導致各種能源資源價格的大幅上升。

自2003年開始,原油價格從20美元/桶逐步攀升到120美元/桶,并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達到147美元/桶的最高值。其他能源資源價格也隨著原油價格同步大幅攀升。本輪原油價格的大幅攀升,主要不是因為供給的減少,而是人們對未來能源消費的擔憂不斷增大,以及美元過剩造成的。

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原油價格一度回落至43美元/桶,但隨著全球流動性的再度過剩,油價又進入上升通道。長遠看,石油需求的增長幅度將會遠遠大于供應幅度,由此導致能源資源價格將不斷攀升。

此外,在這一輪工業化進程中,中東國家、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許多資源國的國內能源消費比重逐步增大,將由過去的能源出口國轉變為能源進口國,并引發政治上的緊張。中國必須做好準備,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角度,總體思考解決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問題。

3.氣候變化挑戰

能源問題離不開氣候變化問題,氣候變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過去的30年中,西方主要國家把氣候變化納入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國際經濟交易結構中,氣候變化已經演變為一個重大的國際政治和安全問題。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意味著能源資源消耗尚處于增長階段,污染物和排放物同樣處于一個增長階段,氣候變化問題對中國的制約性非常大。

此外,中國政府作出了鄭重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必須要加強節能減排,走綠色低碳、清潔健康的發展道路。

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在國內尋求發展,都必須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技術和經濟投入力度,加快轉型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同時,氣候變化將會帶來一個新興的、巨大的碳交易市場。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中國企業已經通過CDM機制與西方公司開展了合作,這對于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4.環境挑戰

中國在工業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民生活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問題,妥善處理環境問題已經刻不容緩。2010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達到617.3億噸,水污染已造成近海水質惡化,地表水污染嚴重。

全國工業廢氣排放量達到51.9萬億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185.1萬噸,全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受到了二氧化硫排放導致的酸雨影響,已經危及到工農業生產。

綜上所述,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能源資源、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等問題既關系到國計民生,也關系到國際政治關系格局。因此,必須正確認識、高度重視、采取措施,走出一條清潔環保、低耗高效的綠色發展道路。

二、中國能源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1.能源結構不合理

中國既是世界第一產煤大國,也是世界第一煤炭消費大國。長期以來,中國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占全部能源消費的70%左右。2010年,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天然氣、煤碳所占比重分別為34%、24%、30%;同期中國能源消費構成中,石油、天然氣、煤碳所占比重分別為19%、4%、68%。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相比,中國能源結構存在先天性不足。

2.能源消費強度高

2010年,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約為169億噸標煤,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2.5億噸標煤,幾乎占到世界能源消耗的20%,而中國GDP僅占到世界的9%。同年,中國的能源消費強度為5.5噸標煤/萬美元,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美國的2.5倍,歐盟的3.7倍,日本的4.2倍。

盡管在產業結構方面,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西方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在70%以上,比中國高約2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具有能耗低、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等特點。

即便如此,中國能源消耗強度高于西方的程度,遠高于中西方產業結構差異所帶來的能耗差,這充分表明中國的能源使用效率低、浪費嚴重。

3.能源轉化效率低

能源轉化效率是一種能源到另一種能源的轉化程度。以煤發電為例,目前煤直接發電效率為36%~42%,如果綜合考慮煤從礦區運到電廠所需的能源消耗,煤炭發電的綜合利用率只有32%~38%,轉化效率非常低。

4.用能方式浪費大

以城市為例,供電、供水、供熱基本是通過電網、水網、熱網單獨完成,單線系統中過剩的能量絕大部分都被浪費掉了。

如果把單線用能方式轉變為分布式能源供應,把單線系統集成一個能源網,通過冷、熱、電三聯供技術,比如用天然氣發電,對做功后的余熱進行回收,用來制冷、供暖或制備生活熱水,就可實現對能源的階梯利用,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綜上分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中國的必然選擇。中央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具體來說,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要依靠技術進步,加快結構調整,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把傳統產業改造成新型的低耗能、低排放、高產出的綠色低碳產業,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正文未完,請點擊分頁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傅成玉,能源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