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解碼中外能源合作新格局

2014-05-16 13:11:59 中國電力報   作者: 顏新華  

廣受關注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中亞之行自9月3日開始,至今已完成對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兩國的國事訪問。在習主席的此次中亞之行中,能源合作成為雙方的主要議題。

作為能源資源富集地區,中亞四國(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近年來已經與我國開展了全面而豐富的能源合作。此次習主席訪問中亞,將在哪些領域達成新的能源合作意向?又將開啟怎樣的雙邊能源合作新局面?9月8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能源理事會理事許勤華就上述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應不斷深化與中亞能源合作并置于優先地位

《中國電力報》:我國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展能源國際合作。在您看來,中亞在我國的國際能源合作版圖中,處于何種地位?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主要體現在哪里?

許勤華:從外交戰略角度考慮,中亞國家既是“周邊”又是“發展中國家”,是中國的主要戰略伙伴,中亞國家要保障國家主權獨立和經濟發展也需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近年來不斷深化,具有開展能源合作的國家關系基礎。與中亞國家發展能源關系,對中國西部和北部邊境地區的穩定、西部大開發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從能源經濟角度考慮,中亞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鈾資源,有望成為我國極具潛力的能源供應基地;我國與這些國家陸路相連,與其開展能源合作不僅可以降低運輸成本,而且可以減少安全風險。中亞國家大多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基于強化上海合作組織經濟合作的戰略需要,應不斷深化對中亞的能源合作并置于優先地位。

《中國電力報》:我們都知道中亞能源資源豐富,但一直沒有很明確的概念,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下中亞各國的能源資源情況,以及他們對于出口中國能源資源的需求點在哪里?

許勤華:中亞國家的油氣儲量,一直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比較統一的看法是中亞地區擁有世界最大未曾開發過的油氣資源,雖然不會成為“另外一個中東”,但它會成為獨立于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之外的主要石油供應方,通過使全球能源供應分散化而加強國際能源安全。中亞油氣資源的總特點是儲量巨大、分布廣、品味高、雜質少。中亞人口稀少,工業在國民經濟所占比重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油氣出口潛力巨大。

目前中國從中亞國家進口石油約占年總進口量的1/50,管道天然氣在600~700億立方米左右,大約是6~7個北京這樣規模城市的年使用量總和。在與中亞能源合作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可以集中亞三類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國家,即能源生產國、能源消費國和能源過境運輸國。因為中國是中亞鄰近的巨大市場,也是中亞油氣商品通向亞太地區市場的路橋。

雙邊能源合作將呈現兩大亮點

《中國電力報》:我國與中亞開展能源合作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進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許勤華:中亞是中國進行國際能源合作的重點地區。經過二十多年的摸索、嘗試與實踐,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已經形成了重點投資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大力建設中哈油氣管線和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產業鏈從上游勘探開發延伸到運輸和下游石化環節。

合作內容多樣化,從傳統能源到新興能源,從油氣到鈾、再到電力開發等;合作方式多樣化,從產品分成到能源貿易再到石油還貸款,能源金融日益融入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之中;合作機制完善化,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日益具有國際規范性,并加強了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多邊合作;合作伙伴多元化,在中亞地區中國不僅與投資東道國的公司合作,而且還與在該地區活躍的其他西方跨國油氣公司合作,以分散投資的風險性。

《中國電力報》:此次習主席訪問中亞四國,您認為這對于深化我國與中亞能源合作具有何種意義?

許勤華:作為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習主席是第一次出訪中亞,意義非凡。我認為主要有兩大亮點,一是“繼往開來”。既肯定了中國與中亞各國過去二十幾年的合作成就,也繼往開來地規劃未來發展方向。亮點二是“高起點”。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經歷了從“探索與起步”、“發展與鞏固”到“機制化”幾個階段,已經奠定了厚實的合作基礎,今后將向更高層次、更高規模、更多元化、更制度化發展。

大國關系是影響合作的關鍵因素

《中國電力報》:近年來,我國在與亞洲各國的能源合作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來自于當事國本身,一些則來自于周邊大國的干預,我國與中亞的能源合作存在哪些變數呢?

許勤華:中亞地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加上豐富的能源資源儲藏,吸引了世界主要國家在此角逐。加上該地區歷史多樣化、民族和宗教多樣化、文化多樣化,導致矛盾和沖突不斷,加劇了地緣政治的復雜性。從長期來看,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確實是會遭遇一些挑戰和競爭。中國與中亞國家有著3000多千米的共有邊境,地理存在固化了雙方的地緣關系,進而加強了雙方的能源關系。

能源首先是一種商品,其第一屬性是經濟性,經濟利益是推動中國與中亞合作的決定性變量。至于在該地區的大國關系,則是影響合作的關鍵因素。

油氣進口“四面輸入”格局基本成型

《中國電力報》:目前中國與中亞的能源合作,主要反映在油氣上,尤其是進口天然氣,這對于緩解我國“氣荒”問題有何意義?從更廣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在周邊鄰國包括東南亞國家都有天然氣合作,您能否從整體上闡述下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油氣合作,以及目前中國與亞洲國家的油氣合作格局及戰略。

許勤華:從進口角度看,中國并沒有“氣荒”,自產加上進口,在供應量上已經足夠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輸送和消化這些能源。之所以有“氣荒”,原因不在上游,而在中游和下游,因為進入消費端,有的管道需要新擴建,有的煤改氣改造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不只是氣源的問題。隨著中國能源“走出去”戰略的日益深化,自2005年至今,中國油氣企業完成了自境外陸路引進油氣的管道布局。無論是2006年年底的中哈石油管線、2010年中俄石油管線的開通,還是中亞(中國與中亞三國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天然氣管線和中緬油氣管線的開工,都標志著中國油氣進口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及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自此,隨著中緬原油管道項目的確定,我國的東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西南陸上(中緬油氣管道)和海上油氣進口通道的戰略格局基本成型,有利于實現油氣運輸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國的能源供應安全。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中外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