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光伏等新能源的表述來看,使用“加強”這樣態度堅決的表達,可視為對風、光等新能源的再一次明確的扶持信號。
光伏行業再次進入決策層扶持視野。
在4月18日召開的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提出要加強風能、太陽能發電基地和配套電力送出工程建設。
對此,有評論認為,從對光伏等新能源的表述來看,使用“加強”這樣態度堅決的表達,可視為對風、光等新能源的再一次明確的扶持信號,并將其繼續定位為煤電的主要替代者之一。
評論稱,近年來,中國風電和光伏裝機雖已有大幅增長,但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發電量方面,2013風電占比僅為2%,光伏只有0.16%,顯然,這一比例依然太低。除了政策給予扶持之外,西部大型風光能源基地的外送通道也急需打通。
而打通外送通道,正是此次國家能源委員會給予光伏行業的第二個利好。
此次會議提出,要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今年要按規劃開工建設一批采用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降耗增效。
“棄光限電”或將緩解
今年年初,國家電網提出了“6交4直”10條特高壓的建設計劃,并將對電網投資3815億元。但按照往年的經驗來看,國網在特高壓項目上的投資計劃一般都難以按照預期完成。例如,2013年,國網提出開工“四交三直”七條特高壓線路,但全年只有“福州至浙北”一條特高壓交流開工。
不過,在水電、風電送出壓力增大的情況下,爭議較少的直流特高壓和常規外送線路,或有可能首先獲得批量建設。這將引領千億投資市場。
另有消息則稱,國家電網已定下年內開工建設“兩交兩直”特高壓線路的目標,分別為:淮南——南京——上海、雅安——武漢交流工程;寧東——浙江、酒泉——湖南直流工程。
由于技術、經濟、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對于交流特高壓的爭議,仍然存在。
而就在此次國家能源委會議召開三天后的4月21日,有媒體報道稱,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正式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復,進入項目建設階段。
這是年內第一條獲批建的特高壓線路。
據了解,該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全長759.414公里,總投資額逾260億元,預計2017年10月全線竣工。屆時,它將與2013年投運的皖電東送南環工程形成長三角受端環網,進一步提高接納安徽東送電力的能力,也為未來承接錫盟——泰州的特高壓直流電力奠定了基礎。
報道稱,由于在技術、安全性以及經濟性上存在爭議,國內特高壓建設特別是交流特高壓建設一直非常審慎,進展緩慢。“但現在,在政府的明確表態下,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對此,東北證券發布的報告認為,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重點強調了未來將繼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對于光伏,強調了大型電站上網輸出問題。未來國內大型光伏電站電力輸出有望持續改善,光伏行業基本面繼續向好。
分布式基調未變
近日,國家能源局還表示,將簡化發電類電力業務許可證申請。其中,包括豁免能源主管部門以備案(核準)等方式明確的分布式發電項目;項目裝機容量6兆瓦(不含)以下的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項目。
2005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電力業務許可證管理規定》就明確規定,企業在國內從事電力業務,必須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此舉是借鑒歐美等國家電力市場的改革經驗,通過電力業務許可制度對電力行業實行調控。
而在2013年12月,國家能源局已將電力業務許可證核發職責下放到了其派出機構。能源局此次發文豁免部分發電項目業務許可,再次減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國家能源局浙江監管辦調研發現,即便分布式光伏發電技術和經濟因素可行,由于行政成本過高,居民很容易放棄光伏發電的安裝和使用。
因此,此次豁免部分分布式發電的業務許可證,無疑有助于促進分布式光伏的發展。
不過,對于分布式而言,也不全是好消息。此前一直傳言不斷的分布式電價補貼可能上調,被明確否認。
在近日召開的2014光伏電站投資與金融峰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明確表示,目前有一部分企業認為分布式項目0.42元/Kwh的補貼偏低,希望增加,但“這是不可能的”。
他同時表示,未來分布式領域應多開發全部自發自用和自建自用的項目,并希望銀行對于這部分項目給予優惠的貸款政策。
此前,業內預期能源局會將分布式光伏補貼提高至0.60元/千瓦時以上,這意味著40%以上的上調比例。
梁志鵬說,政策制定的目標,不是把0.42元/kwh的補貼覆蓋所有用戶,主要是針對大工業用戶以上的用戶,首先讓他們來使用光伏。國內有3億千瓦的市場規模,如果全部需要電價補貼,則補貼肯定不夠。所以,要讓補貼強度最低、效用最好的用戶覆蓋到。
“根據之前對金太陽項目用戶的分析,發現完全自發自用的用戶占到總數的60%。”對此,有分析報告認為,調價傳聞被否,預示著能源局對分布式光伏發展的基調,仍是以工業用戶自發自用為主,其發展主基調并未改變。
該報告還認為,前期,能源局已在全國展開了調研,預計年中會對分布式光伏相關政策作出一定調整。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