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剛剛落幕的“首屆(國際)環青海湖電動車拉力賽”,為新能源電動車在較為偏遠的青藏高原“撬”開市場提供了助力。16日,首臺純電動公交車正式上線西寧。有關專家指出,開端雖好,但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過多注重公用,應將更多精力轉向民用領域。
在日前舉辦的“2014中國·青海新能源鋰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陳全世指出,傳統燃油汽車每年要“喝”掉全國石油總量的60%以上,所排放的氣體是霧霾天氣的“元兇”。石油資源匱乏和城市環境污染使得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剛性需求。
然而新能源汽車推廣近十年來,目前其全國保有量僅為十余萬臺,這其中大部分為城市公交、定向出租及公務車,與全國過億臺私家車相比數量差距甚遠,民用新能源車市場潛力巨大。陳全世介紹,我國在燃油動力車研發水平雖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但電動車的技術卻比較成熟,現已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在民用領域推廣不利主要原因在于:充電設施建設速度滯后、政府引導力度欠缺和推廣模式單一。
按照規定,車主在購買電動車可以向當地電網公司申請在車位安置充電裝置,但實際上,在城市住宅普遍停車位不足、安置充電樁難以得到物業允許的情況下,公共充電設施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充電設施主要由汽車廠家和相關產業公司來建設。但面對銷售不利的情況,廠家對充電設施建設并不積極,高投入、慢回報使得民間公司涉足建設的也不多。
北京光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勇告訴記者,目前一些車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技術研發上,對配套建設略有忽視。
“我國還處在電動車推廣階段,政府的引導地位至關重要,可以由政府牽頭建設一部分充電設施,打開民用車初期購買市場后,銷售數量多了充電設施自然就多更多企業參與建設。”陳全世說。
國家電網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瀟睿表示,在目前許多人對電動車持觀望態度的形勢下,應打破單一銷售模式,鼓勵電動車短期租賃、定向(團體)銷售等新模式,讓更多的民用車主了解電動車對經濟和環境的價值。
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優勢還不是十分明顯,許多購車者只認國外品牌。陳全世建議應加強國產品牌扶持力度,抓緊培育龍頭企業,規范車企和零配件企業生產,防止散亂現象發生。李瀟睿則表示,對于進口新能源車應要求統一使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標準。
在前期的環湖拉力車賽上,不少駕駛者看中了電動車行駛安靜、節能環保的優勢,但也提出整體細節有待強化,如座椅、儀表盤等。
“我認為2015年末全國新能源電動車保有量應突破25萬輛,其中民用電動車的比例應大大上升,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交替之時,是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發展的機遇所在。”陳全世說。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