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出臺,全國各地大氣治污均給出具體的規劃與目標。從多地出臺的文件中不難發現,在能源領域,“煤改氣”等一系列天然氣利用工程占比較大。但是,目前我國天然氣發電項目面臨資源儲量有限、發電成本較高等問題。那么,該如何看待并解決這些困難?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替代的重要一環,在未來的發展中會為電力建設市場帶來哪些機遇?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
記者:在治理大氣污染行動中,我國多數地區不約而同地把天然氣替代煤炭作為主要抓手和有力措施,但是,天然氣項目的發展面臨著來自多個方面的壓力,這一環節是以怎樣的思路進行規劃的?
歐陽昌裕:做任何事情,困難總是有的,關鍵要看做這件事情是否有必然性和必要性。天然氣是一種優質、清潔的化石能源。無論從國家近期還是長遠發展看,高效發展天然氣發電,對滿足國內能源和電力需要、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和治理大氣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推進國內高端裝備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發展天然氣發電是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必然選擇。
從歷史上看,我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間,就開始在四川等地小規模地利用天然氣發電,有一定的經驗。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隨著國內西氣東輸工程和進口國外液化天然氣(LNG)等項目的逐步推進,由于天然氣合同都是“照付不議”合同,不管實際利用消化了多少,買方都必須按照合同確定的價格和購買量支付給賣方,在民用市場尚未成熟和天然氣管道網絡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都需要大用戶來支撐,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所以國家就配套規劃建設了相當規模的天然氣發電,對天然氣發電無形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近些年,隨著我國天然氣管道網絡的逐步完善,民用市場也逐步成熟,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越來越大。在夏季和冬季高峰時段,天然氣發電經常受供氣不足的影響,這種局面短期內可能不會有所改觀。
同時,國家從去年開始上調增量天然氣價格,明年,存量天然氣價格也要調整到位,而一些地區的上網電價或財政補貼聯動沒到位,這就造成了天然氣發電大面積虧損。所以,當前天然氣發電既受到供氣不足的影響,更受到經營虧損的巨大壓力。
記者:天然氣在調整能源利用方式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天然氣價格昂貴、儲量有限,如何才能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價值?
歐陽昌裕: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發布天然氣利用政策,國務院去年公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明確提出了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式的具體要求。去年,受國家能源局委托,中電聯對天然氣發電進行了專題研究,提出要優先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有序發展燃氣調峰發電機組,因地制宜發展大型聯合循環燃氣熱電機組。
提出上述發展原則是基于天然氣是優質清潔的化石能源,同時具有氣源要依賴進口和發電成本高的現實特點。我國天然氣資源較為貧乏,目前供應的30%左右依賴進口,不久很可能要超過50%。同時,天然氣價格較高,按照去年國家出臺的增量氣價格測算,發電成本遠高于水電、核電、煤電和風電,天然氣發電屬于政策性發電,需要地方政府給予補貼或者聯動上調電價才能生存發展。所以,天然氣發電規模要適度,要與地方政府財政補貼能力或本地區電價可承受力相匹配。同時,有限的天然氣發電規模應該布局在能源利用效率高、發電成本相對低和電力系統最為需要的領域。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通過冷熱電多聯供方式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綜合能源利用效率高達80%以上,要高于大型燃氣聯合循環電廠60%及以內的利用效率。
同時,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處在用能終端,直接與大用戶或社區結合起來,省去了大量電網建設費用和供熱管道費用,盡管電價仍然在0.8元/千瓦時左右,但與商業用電、工業用電價格具有可比性,需要政府補貼的額度要比大型聯合循環機組低得多。所以,優先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成為首選。隨著天然氣分布式發電和并網技術日益成熟,結合城鄉天然氣管道布局規劃和建設,加快發展分布式冷熱電多聯供機組,比建設大型燃氣熱電聯產聯合循環機組更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提高價格競爭力。舉例來說,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如果新建開發區、商業區或小區,就可以考慮建設一個或幾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來就地解決能源供應問題,不再需要建設大電廠和鋪很長的熱力管道,同時也很好地解決了環保問題。
積極有序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已成為我國重大能源戰略,而新能源往往具有隨機性、間歇性的特點,客觀上需要一定規模的靈活調節電源與之相匹配。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和電源結構決定了電力系統在當前及未來,都存在調峰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天然氣發電調峰性能好且清潔,雖然價格高,但也客觀需要在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系統調峰容量嚴重不足地區,適度建設部分燃氣輪機組,承擔調峰調頻任務,提高系統運行靈活性,減少棄風、棄光。正因為如此,我們提出要有序發展燃氣調峰發電機組。
因地制宜發展大型聯合循環燃氣熱電機組,就是要結合西氣東輸管道和進口液化天然氣建設,利用現有熱力管道資源,主要在北方受端地區根據供熱需求規劃建設少量大型聯合循環熱電機組特別是替代燃煤熱電聯產機組,以改善大氣及生態環境。今后,原則上應限制發展大型燃氣聯合循環機組。
記者:從長遠來看,我國天然氣利用項目將會是怎樣的局面?這個領域的發展會對電力建設市場帶來怎樣的機遇?
歐陽昌裕:正如前面所講,高效發展天然氣發電至少包括兩方面內涵,一是發展規模要適度,未來裝機規模既要與我國天然氣規劃相協調,更要與各地區的財政補貼能力或電價可承受力直接掛鉤;二是要高效利用,主要是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2013年底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在4300萬千瓦左右,分布式還很少,我們建議2020年天然氣發電規模1億千瓦,其中分布式4000萬千瓦左右,2030年天然氣發電2億千瓦,其中分布式1.2億千瓦左右,未來發展規模還會增加。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大規模建設大型天然氣發電項目,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工程技術標準相對完善,工程建設質量也較高。從管理層面看,國家、省市區和大部分城市都相繼制定過天然氣管網規劃,未來需要城市對各類地下管網進行統籌規劃、統籌建設,這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綜合管理能力的主要指標。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在國外較為成熟,而在國內則是新領域,將為我國創造新市場。分布式能源系統技術含量高、差異性大,集成作業,地下管網也少,點多面廣,將為電力建設單位特別是小微企業帶來更多機會。從更深層次來看,與大型電廠相比,單個分布式能源系統具有投資額小、潛在數量大的特點。未來,這一領域更有利于民間資本的進入,從而釋放市場活力。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