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轉內銷實現自我救贖
2011年底,在嘉興市政府大力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之前,嘉興市已經擁有光伏生產企業近百家,約占浙江省光伏企業的四分之一,總資產達250億元,產值達200億元左右,產值占全省光伏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年生產能力硅片為2500兆瓦、電池片3000兆瓦、組件為2000兆瓦,逆變器50兆瓦。
從產業分布來看,嘉興光伏產業鏈完整,已基本形成涵蓋硅棒/硅錠制造、硅片生產、電池片生產、電池組件封裝、光伏發電系統集成以及配套輔料生產等環節的光伏產業鏈體系,在太陽能薄膜電池、聚焦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已形成一定基礎,擁有昱輝陽光、晶科能源、天通股份等光伏上市公司。
從技術方面來看,嘉興光伏企業技術先進,通過技術創新,掌握的核心技術包括轉換效率達到17.8%的高效多晶硅電池、轉換效率達到18.6%的準單晶電池,微型逆變器技術為國內首創,發明和使用新型專利200項以上,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級項目10項、省級項目30項以上。
雖然嘉興光伏產業發達,但與國內其他地區一樣,嘉興的光伏產品及組件主要是外銷為主,如果不是2011年底開始的“雙反”調查,這種情況可能一直持續到今日。
然而,隨著“雙反”調查持續升級,嘉興光伏企業逐漸意識到,單純的產品生產經營模式,加上外向型銷售方式是非常危險的。如何化解企業經營危機?一些精明的嘉興光伏企業開始著手進行光伏應用項目的嘗試,實現光伏產品就地轉化。
到2012年12月,第二批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目錄發布時,嘉興已獲得“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太陽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工程”、嘉善經濟開發區金太陽示范工程“等10個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以及5個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此項目由財政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組織。
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就是這樣的先行者。昱輝陽光公司主要經營太陽能級單晶硅片、多晶硅片,集大規模單、多晶硅生產、切割工藝為一體,是世界領先的硅片制造商。太陽能級硅片產品遠銷美國、德國、韓國、日本等全球眾多國家。早在2010年6月,昱輝陽光就投資建設了公司第一個光伏發電項目,工程建在自己廠區屋頂,裝機容量1.5兆瓦,2011年12月實現并網,發電量可供昱輝陽光一個車間的生產用電。
有了小試牛刀的經驗,2012年1月1日,昱輝陽光二期1.45兆瓦屋頂光伏項目開始施工,依然建在自己廠區的屋頂,即昱輝四廠區和嘉善科創中心,同年12月實現并網。
在分布式光伏應用領域積累一定經驗的的昱輝陽光,在2012年開始申請第二批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不同于前兩個項目,這個名為“嘉善經濟開發區金太陽示范項目”,不再是建于昱輝陽光自家廠區屋頂,而是分布在嘉善經濟開發區18個屋頂,裝機容量30兆瓦,屬于國內最大的單體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超3億元,其中享受到政府補貼1億多元,于2013年9月3日成功并網發電,理論測算年可發電量2700萬千瓦時。
“在‘雙反’危機中,嘉興約有一半的光伏企業倒閉,一部分盈利能力強的企業留了下來,這其中與企業主動向光伏應用項目轉移,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有很大關系。”嘉興市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韶說。
自發自建自用模式
2013年12月31日,在嘉興桐鄉市河山鎮百力達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配電房內,隨著逆變器開關合上,百力達公司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通電,實時發電功率達1000多千瓦,全部用于企業內部生產生活。
百力達公司2008年成立于中國浙江桐鄉市,主要從事光伏行業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安裝,2010年曾是浙江省300多家光伏企業的前5位。與昱輝陽光一樣,公司申報第二批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獲批,由此開始了由生產廠家向自產、自建、自發、自用的轉變。
這個名為“百力達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屋頂用戶側并網光伏電站”的項目充分利用本廠區內已有建筑屋頂,總投資約2375萬元,鋪設了1萬多塊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設計裝機容量2.5兆瓦。整個廠區屋頂有4萬多平方米,光伏發電項目占了3萬多平方米的屋頂面積。
“我們這個項目像現在這樣的日照強烈 的夏季天氣,每天的發電量大概有2萬千瓦時,冬天日照少時,每天發電量大概有8千千瓦時;全年來看,這套發電設備年發電量約250萬千瓦時,不僅減輕了企業不小的用電壓力,還能為企業創造200多萬元的年均發電收益。”百力達公司項目經理李勇說。
作為中國領先的光伏產品制造商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也打起了自家屋頂的算盤。
在第二批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中,晶科能源“海寧市袁花工業園區屋頂光伏并網電站項目”就包含了自己廠區的屋頂建設點。這個總計12.257兆瓦的項目共分10個建設點,其中包括在晶科南廠區和北廠區共計3.057兆瓦的項目,南廠區項目通過380伏低壓并網,北廠區采用20千伏高壓并網。
福萊特光伏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嘉興自發自建自用模式的典型。福萊特集團原本是從事光伏玻璃生產的專業公司,2014年3月,公司出資成立嘉興福萊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在自己廠房進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這個8.364兆瓦的光伏項目布置于廠區超白壓延聯合車間、浮法成品車間、加工新車間三棟建筑屋頂,安裝面積約123100平方米,以“自發自用”用戶側并網方式接入電網。
“我們本身是光伏產品生產企業,在廠區屋頂采取自發自建自用方式建設光伏發電項目,一方面可以對我們的產品進行展示,另一方面,對于我們這樣用電量大、可靠性要求高的企業來說,光伏發電是一個很好地補充。”用上了本企業光伏產品所發電能的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雖然自發自建自用方式非常方便,但是,任何一個企業的屋頂資源都有限,光伏發電企業要想真正實現向應用市場拓展,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體系,必須尋求新的屋頂資源,這就誕生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晶科能源公司是在這起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推廣戰中的佼佼者。公司在最初嘗試在自己屋頂建光伏發電項目時,就不只是眼睛向內,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廠區所在的整個袁花工業園區。
在總計12.257兆瓦的袁花工業園區屋頂光伏并網電站項目中,除了自己的南廠區和北廠區,其余8個建設點分別位于力諾寶光、寶光太陽能、亞星花色絲、凌通磁業、薛永興、中鑫創業園、長昆包裝、科杰集熱管等企業屋頂,項目合計共計安裝245瓦多晶硅光伏組件50040塊,使用屋頂面積19萬平方米,總投資達到了1026.19萬元,理論年發電量在1200萬千瓦時左右。這些項目均以晶科能源公司與屋頂資源企業簽訂合同的形式建設,以企業自用為主,余電上網。2012年12月17日項目全部實現并網。
晶科能源公司從開始投資光伏發電項目時,就是按照做事業的方式謀劃,這從公司在2012年9月專門在海寧成立了晶科電力有限公司可見一斑。這家注冊資本5.4億元人民幣的公司,專業從事光伏新能源的電力資產開發、電站運維、投資管理、電力生產和銷售,目標是“成為一站式光伏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
晶科電力成立之后,急劇向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務拓展。在嘉興供電公司提供的近期待并網重點項目名錄中,晶科能源作為投資商的項目就有茂山制衣、勝達包裝、華爾熱絕熱科技、恩龍實業、紅日塑業、捷豪清潔用品、重生電池等7個單體光伏分布式發電項目,以及包含10個子項目的海寧高新區分布式光伏打捆項目。晶科能源公司成功打開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發的市場。
一家單位作為投資和建設方,與一家有屋頂資源的業主,以簽訂合同的方式進行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和建設,就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海寧皮革城項目是嘉興最早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項目之一。
海寧皮革城項目由海寧中國皮革城和浙江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建設于皮革城屋頂,共計面積4.4萬平方米,由15300塊235瓦光伏組件組成,占用屋頂面積約7萬平方米,總裝機容量3.6兆瓦,年設計發電能力超過360萬千瓦時。
作為分布式發電項目,該工程所發電能主要就地輸送給皮革城使用。海寧皮革城商業用電價平均每千瓦時1元左右,使用光伏發電,電價則按9折向天通公司支付。
“如白天日照充足,這些設備將每天發電1萬余千瓦時,年均發電300余萬千瓦時,海寧皮革城每年可節約電費30余萬元。”2012年11月28日該項目并網時,天通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在嘉興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市場上,除了像晶科能源、天通公司這樣由生產企業轉化來的公司,還有不進行光伏產品生產,只做“微笑兩頭”,即研發和建設環節的公司。
浙江優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浙江優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坐落在中國節能嘉興產業園,而產業園的屋頂光伏項目均出自優太公司之手。這個由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投資的綠色建筑產業園項目,一期面積95畝,引進了20余家國內外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優太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優太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與產業園區和園區內小業主簽訂屋頂租賃協議,每平方米租金6元,使用周期25年。
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1.9兆瓦,安裝在園區13個屋頂,共計2000多平方米,于5月底實現了并網發電。“按照目前的補貼政策,這個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是6至7年,以后的將近20年的時間,發的電對我們公司來說就是純盈利了。”浙江優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嘉興分公司總經理何以平說。而對于園區業主來說,他們可以享受到的是原來電價的9折優惠,可謂雙贏。
資金仍是阻礙發展難題
也許是沒有晶科能源幸運,曾為嘉興光伏“兩輛馬車”的昱輝陽光,在向光伏應用產業鏈拓展時,卻遇到了融資難題。
昱輝陽光動力科科長馬濤表示,在做完30兆瓦嘉善經濟開發區金太陽示范項目后,公司也希望再上一些新項目,但因為融資困難,目前都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公司也試圖與一些公司開展合作的方式融資,目前還在洽談中。
8月15日,作為桐鄉光伏客戶經理的朱重希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與百力達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聯系了。從3月份起,百力達公司先后申請了8個項目,共計4.5兆瓦的光伏項目并網,桐鄉供電公司都在第一時間為該公司設計好了接入方案,但遲遲得不到并網工程設計回復。
朱重希告訴記者,百力達公司原本應于9月30日全部并網的15兆瓦打捆項目,目前只申請了4.5兆瓦,并且還要變更。“除了一個1.2兆瓦的項目要變更為3.6兆瓦,其余的好像都因為投資測算之后,覺得沒有什么盈利空間,打算取消了。”“企業都愿意做幾個大容量的項目,但是真正開始做之后,資金上有壓力。原來金太陽工程時對裝機補貼力度很大,金太陽結束了之后,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的補貼采取的是發電量補貼,那么,企業前期投資 就非常大,加上現在融資困難,所以不少項目都進展緩慢。”朱重希說。
浙江優太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向記者表達了“投資項目感覺資金壓力大”。“我們現在一些屋頂資源都落實好了,7月份就簽了合同,但是項目不敢上,1兆瓦光伏項目的投資就是1000萬,民營企業資金沒有那么多投進去。”何以平介紹說,政府有關部門曾想將優太公司的中節能項目作為光伏電站抵押的示范點,但目前因為銀行方面的障礙還沒有成行。“銀行說光伏電站不像房子,沒有房產證,不能作為商品抵押。”融資難是分布式光伏項目普遍面臨的難題。嘉興的許多企業都在各自領域內進行融資探索。作為具有全球運營經驗的晶科能源則較為得心應手。
雖然晶科能源沒有就融資問題接受記者采訪,但其提供的資料中是這樣描述的:“項目融資,具有經驗豐富的融資團隊和通暢的融資渠道,與其他國有大型銀行以及海外的跨國銀行維持緊密的合作關系。2012年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為期5年融資總量為1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用于海外光伏電站的建設、并購,EPC及工程承包;2013年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30億人民幣為期15年的貸款協議,發展國內項目。”晶科能源同時也表示,其在成功建設并網數百兆瓦光伏電站上獲得了預期售電收益,形成了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
據介紹,優太公司也在融資方面尋找新的突破。公司目前已與衢州巨化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已建成的3個分布式光伏項目做抵押,由該公司出資4000多萬元,共同進行一些項目的合作開發。何以平甚至有一個設想,把光伏產品包裝成金融產品,就像余額寶一樣,吸引大家投資。但是,這樣的道路也許還很漫長。
有嘉興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光伏項目融資確實存在瓶頸,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嘉興光伏發電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因為投資者資金出現問題,欠工程款、并網款比較普遍,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三角債。
“嘉興市政府鼓勵光伏發展,出臺了力度很大的補貼政策,但政府不可能長時間持續補貼,補貼總有時限,最終還是要看企業的市場盈利能力。也許能在逆境中生存下來的企業,才真正有存在的價值。”這位業內人士指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