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也不斷凸顯,企業耗能急劇增大,且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為主要消耗能源。繼1952年倫敦霧霾后60年,2013年在中國出現的嚴重霧霾再次引發了世界的關注和重視。為求經濟發展,中國的能源需求量或一次能源供應量在2040年左右將達到峰值。另一方面,人類對化石能源的巨大消耗和其不可再生性導致化石能源逐漸走向枯竭。國務院參事徐錠明15日表示,能源革命迫在眉睫,已經不容選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不僅僅是一個研究課題,已然成為了未來能源結構的必然方向。
就2050年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導能源的設想是否有條件實現,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介紹,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在能源供應中占主導地位隨著時間逐漸達成。研究表明,煤炭消費總量將從2018年—2020年開始逐步下降。研究認為,實踐中國式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關鍵是電力系統轉型,電力核心產業是風電和太陽能,從現階段來看,太陽能成本在過去5年內下降了80%,此類清潔能源的經濟成本將不再成為可持續能源發展的阻礙。風電、太陽能的裝機量也會逐年上升,并且速度在中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最終在2050年滿足80%的可再生能源供電需求。針對可再生能源使用靈活性的問題,儲能、智能電網和信息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協調發展能夠作為支撐。
研究以2010年為基年,至2050年,預計40年期間年均GDP增長5%,在2050年達到282萬億元,人均GDP屆時達到30000美元/人,而經濟發展所需的一次能源供應量中,僅需要70億噸標準煤左右,約合人均5億噸。
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僅僅能為我國生態環境帶來有利影響,減少煤炭使用40%至42億噸,分別減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40%和55%,且未來能夠創造就業崗位560萬個,帶動其他行業產值7.6萬億人民幣。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