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2014可再生能源中期市場發展報告》近日發布。該報告自2012年開始,每年定期發布,對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情況做出評估,并對未來5年(中期內)可再生能源市場做出預測。該報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了解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的權威渠道之一,現將報告中精彩觀點做以摘錄:
1、2013年,對于全球可再生能源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電力持續快速增長,并且其發電量在歷史上首次超過天然氣發電量。
2、從近中期來看,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轉型期。預計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新增裝機容量以及投資都將維持強進增長勢頭。生物質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供熱、制冷應用也會緩慢增長。
3、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激勵政策對于刺激可再生能源投資將起到關鍵作用。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更大規模發展,需要穩定、持續的政策框架和市場機制的設計。
2013年可再生能源在整個能源構成體系中的份額繼續擴大
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每年5%的增速增長到近5070TWh,占全球總發電量的22%。這其中,由于水電和光伏發電的大幅增長最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國和日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爆發式增長,裝機超過39GW。
圖:全球不同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歷史數據及預測
市場發展驅動力強勁,中國市場表現出色
從近中期時間來看,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預計增長45%(或者是2245TWh),將在2020年超過7310TWh(平均每年增長5.4%)。中國仍然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市場,其市場容量將占到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量的40%左右,甚至非OECD國家可再生能源市場增量的超過60%將來自中國市場的貢獻。巨大的用電需求、污染防治目標以及為實現遠大發展目標而營造出的良好激勵政策環境共同促進了中國市場的發展。
可再生能源市場競爭力逐漸增強,市場和政策框架仍刺激投資關鍵
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新增投資估計超過2500億美元,比2012年略有下降,比2011年接近2800億美元的投資額則有實質性下降。除了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影響因素外,太陽光伏和陸上風電的單位投資成本下降也對投資總體水平的下降施加了一定的下行壓力。
投資成本的下降使得一部分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沒有激勵政策的刺激下在過去幾年中實現了進步和發展。盡管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總體而言同其他傳統發電技術相比仍然較高,但是這中間的差距在近中期有望變得越來越小。在成本下降的趨勢下,一些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在某些特定國家(例如巴西、智力)的市場條件和政策框架下,已經表現出來越來越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這一過程中,穩定、長遠的政策支持和市場設計對于投資的作用和影響不同忽視。
交通用生物質燃料和可再生能源供熱市場規模值得關注
到2018年,世界生物柴油產量預計將330億升,比2013年的預測高出6億升,這一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于非OECD成員國的亞洲國家。
全球可再生能源供熱(包括傳統生物質燃料)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49.7EJ[1](每年1%的增長率)。以此同時,由于城鎮化和現代供能手段的發展,傳統生物質能源的使用量在大多數費OECD國家中將大幅減少,新型可再生能源供熱量將由2013年的14.5EJ增長到2020年的17.9EJ.
圖:世界可再生能源終端供熱量預測(包括傳統供熱)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