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后危機時代的油企戰略轉型

2010-04-02 16:13:21 《中國石油石化》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石油石化行業呈現需求增長、供應緊張、政策影響加大、市場競爭激烈等特點,企業在發展中需要把握好“生產經營國際化、產業鏈條一體化、業務結構多元化、發展方向低碳化”的戰略方向。

后危機時代新挑戰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石油需求將迅速增長,供應趨于緊張,國內外政策對石油石化行業的影響加大,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從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看,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已出現企穩和復蘇態勢,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市場信心開始增強,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逐漸活躍,石油石化市場逐步回暖,國際金融危機基本見底,以經濟周期性復蘇為標志的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已經到來。中國石油企業如何把握大勢,發揮優勢,順勢而為,積極搶抓發展機遇,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是后危機時代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石油需求增長

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石油需求將持續增長,國內石油需求快速增長。

2008年和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石油需求分別下降0.6%和1.6%。但從2009年三季度開始,出現了環比回升走勢。預計2010年全球經濟增速由2009年的-1%增至3%左右,2020年前保持年均3%以上的增速。由于全球經濟發展拉動石油需求剛性增長,2010年開始世界石油需求將由負轉正。2020年前,世界石油需求年均增長將維持在1.2%以上。

我國國內石油需求也會保持較快增長。我國經濟連續多年保持持續較快發展,1978-2009年年均增速為9.9%,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 2008年和2009年還分別增長9%和8.7%,預計2010年將超過9%,2020年前年均增長為8%。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汽車保有量將由2009年的7619萬輛增加到2020年的1.5億輛以上,城市化率將由2009年的46.6%增加至2020年的60%左右。2009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超過了4億噸,按照石油消費強度系數為0.5計算,我國石油需求將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增長,年增量在1600萬噸以上,預計2010年和2020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分別達到4.3億噸和6.5億噸左右。

延伸閱讀

歐佩克在2010年3月的報告中說,預計今年全世界的石油日需求量為8524萬桶,比上一年增長90萬桶。報告說,對石油行業來說,2009年的石油需求情況是上世紀8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糟糕的。全球石油需求一直高度依賴靠各種政府刺激計劃支撐起來的世界經濟。這些刺激計劃對于啟動能源等諸多經濟領域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各國政府還能夠支撐其經濟多久,這依然是個問題。該組織說,如果這種支持減弱,世界石油需求當然會受到影響。它特別指出,如果美國在其經濟全面復蘇之前減弱刺激經濟的力度,有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區產生打擊需求增長的多米諾效應。

歐佩克對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情況的預測比美國能源部要保守。該部下屬機構能源情報署3月預測說,2010年的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將增長150萬桶,這比它2月份的預期高出30萬桶。它認為,世界石油需求的上升主要是靠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拉動,歐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2010年的石油需求不會出現明顯增長。

石油供應趨緊

美國《油氣雜志》2009年底公布的統計數據,全球石油估算探明儲量1855.23億噸。《BP世界能源統計2009》數據顯示,全球剩余石油探明儲量1716.2億噸,可供開采42年。由于石油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石油供給的客觀規律是達到峰值后開始逐步遞減,并最終走向枯竭。從實際情況分析,全球剩余石油可采儲量在多年增長后最近五年已連續處于基本穩定和負增長態勢,儲采比在1左右運行,資源接替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近一年多時間國際油價的低位運行,主要資源國和石油公司勘探開發投資減少了19%,產能建設速度明顯放緩,石油供給能力進一步弱化。2009年全球石油產量下降3.2%,歐佩克下降8.4%,預計2010年歐佩克石油產量與2009年大體持平或略有減少,非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小幅增長。預計2012年后全球石油產量進入高峰平臺,2020年后開始出現產量下降走勢。

再看我國情況,第三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結果顯示,中國石油遠景資源量1086億噸、地質資源量765億噸、可采資源量212億噸。2009年,我國生產原油1.89億噸,同比下降0.4%;預計2010年和2020年分別為1.93億噸和2億噸,遠低于國內石油消費量,石油對外依存度將由2009年的52.6%上升到2010年的55%和2020年的6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延伸閱讀
國際能源署(IEA)首席經濟學者畢羅爾認為,若沒有發現新的石油蘊藏,按照當前的需求量水平,常規石油供應將在2020年達到峰值。

2008年,在分析了800座油田的歷史產出量變化趨勢之后,IEA得出結論:產量已過峰值的油田,至2030年,它們的平均年產量將下降8.6%。畢羅爾說:“即便需求持平,全球每天仍需找到4000萬桶新產能——相當于4個沙特阿拉伯,才能抵消供給下滑趨勢。”

雪上加霜的是,受油價走低、石油美元收入大幅減少的影響,2009年全球上游勘探開發投資在經歷十年的連續增長后出現了首次下降,全年全球上游勘探開發投資較上年有較大幅下降。削減的勘探開發預算主要集中在開發成本較高的北美、俄羅斯和北海等地區,以及因國有化浪潮外資投資環境較差的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等拉美采油國。2008年10月至2009年底,有20多個原計劃實施、投資總額1700多億美元的大型上游項目被暫停或取消。

長期油價預測

在今后一段時間,國際原油價格將震蕩攀升,國內油氣價格逐步理順。2003年至2008年7月,國際油價逐年攀升,由23美元/桶升至147美元/桶。2008年下半年開始,由于全球經濟急劇下滑,石油需求嚴重縮水,國際油價快速回落,最低時降至32美元/桶,觸底后震蕩上升,2009年均價62美元/桶,目前大體在80美元/桶左右震蕩。后危機時代,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和持續增長,受石油供需、美元匯率、投機炒作、地緣政治、歐佩克政策、環境保護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國際油價將呈現短期低位震蕩、中期再次走高、長期高位波動的特征,預計2010年均價在70~80美元/桶之間,“十二五”期間為80~100美元/桶,“十三五”期間在100美元/桶以上運行。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在原油價格已與國際接軌和2009年開始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基礎上,我國將繼續加大政策調整力度,進一步理順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使油氣價格能夠真實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生態環境成本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政策影響加大

后危機時代,無論國際還是國內,有關油氣的財稅政策、合作條款都會有較大變化。

隨著全球范圍油氣供需的逐步趨緊和石油價格的逐步攀升,國際油氣合作將進一步由資本主導向資源主導轉變,一些資源國可能會在前幾年國有化的基礎上,繼續調整對外油氣合作戰略與政策,通過修改和頒布法律、調整對外合作合同條款、改變合作模式、提高資源國股權和收益比例、增加稅種稅率和稅額、要求投資方加大對資源國公共事業投資等辦法,擠壓外國石油公司的利潤空間,維護本國國家石油公司利益和主導權,進一步加強對國家油氣資源的控制,實現國家利益和資源收益的最大化。比如,2009年,伊拉克兩輪對外招標均采用服務合同模式,這種方式既利于資源國利用外資盡快有效地開發利用本國資源,又使國際投資者不能掌控資源,不能獲得油價上揚帶來的溢價收益,很可能成為今后資源富集國對外合作中采取的主要方式。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進一步轉變,國家油氣政策調整的力度會更大,節奏會更快,包括調節絕對地租的資源稅、調節級差地租的石油特別收益金和所得稅、引入約束性指標的環境稅、適應低碳綠色發展的碳稅和鼓勵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配套政策等,對石油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會越來越大。資源稅的調整、碳稅的征收等話題已經成為行業熱點問題。財政部財科所課題組發布《中國開征碳稅問題研究》報告建議在未來五年內開征碳稅,征收對象為在生產、經營等活動過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環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因消耗化石燃料所產生的,因此碳稅的征收對象實際上最終將落到煤炭、天然氣、成品油等化石燃料上,對石油石化企業將帶來巨大影響。

延伸閱讀

巴西的例子很能說明資源國為了同時達到吸引外資和實現本國資源收益最大化這兩個目標所做的思量。為了既能開采深海油田,又能最大限度地獲取油價上漲的好處,2009年8月,巴西盧拉政府宣布了開采深海鹽下層油田的新規則。第一,引入“產品分成”合同模式,允許私人公司競標勘探、開發深海油田;生產的石油屬于巴西政府,而私人石油公司將獲得一定量的石油或現金作為補償。第二,成立“鹽下層國家石油公司”。該公司將代表巴西政府負責確定外國投資者和簽署“產量分成”合同,對參加區塊競標的財團擁有否決權。第三,強化國家石油公司的主導地位。針對深海鹽下層區塊招標,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至少擁有30%的股權,此外,還可參加競標過程,仍可獲得一定股權。第四,向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注資。為推動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參與深海鹽下層油田開發,巴西政府正評估向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注資。第五,設立石油“社會基金”。把政府石油收益納入新設的國有石油“社會基金”,該基金優先考慮向扶貧、環保和科教領域投資。

低碳發展趨勢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低碳發展成為國際化大趨勢,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優化。

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性熱門話題,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的基本共識,特別是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開的193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標志著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和歡迎低碳時代的到來。今后較長一個時期,世界主要國家將逐步實施低碳發展戰略,大力推廣低碳發展技術,綜合配套低碳發展政策,將新能源、節能環保、低碳技術、綠色經濟等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重點,其中也不容忽視一些發達國家以低碳發展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的綠色壁壘問題。

我國也將從法律、標準和政策上積極推進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尤其是鼓勵發展天然氣、非常規油氣資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戰略性產業,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逐步形成合理的能源產業結構和一次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對石油企業而言是把雙刃劍,有利于加快發展天然氣和新能源業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但也面臨著低碳能源對傳統能源的市場沖擊、高碳能源逐步趨緊的財稅環境、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和技術挑戰等問題。

延伸閱讀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雖然沒有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協議,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卻已成為全球社會的共識。為此,我國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今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啟動石化行業低碳技術示范工程建設。專家表示,低碳經濟的來臨對石化產業是挑戰也是機遇。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280億噸/年,各種二氧化碳的資源化途徑回收大約為2.5億噸,不足排放量的1%,因此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二氧化碳的回收無論物理法和化學法都離不開石化產業的技術支撐,石油和化工領域在低碳經濟方面一定大有可為。

市場競爭激烈

國際石油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國內石油市場呈多元化走勢。

后危機時代,由于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和石油資源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國際石油市場開放度的不斷提高和市場主體多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石油產品的經濟屬性、政治屬性和金融屬性特征更為明顯,國家之間、國際石油公司之間、國際石油公司與國家石油公司之間圍繞石油資源和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資源國與消費國國家石油公司之間的合作不斷加強,競合手段會更加靈活多樣,非經濟、非傳統因素的影響會越來越多,市場風險也越來越大。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石油市場競爭主體會進一步增多,競爭領域不斷擴大,競爭環節從終端銷售逐步向中上游延伸,形成國有石油公司、國際石油公司、民營石油企業和其他企業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多元競爭的市場格局,上游競爭地域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華北和西南地區,煉化主要集中在環渤海、東南沿海、華南和西南地區,儲運銷售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和東南沿海高效市場。

延伸閱讀

2009年,隨著中海油惠州大煉廠的投產,中海油大舉進入國內成品油市場。同時,中航油正謀劃內陸油品銷售;中信、北方工業公司在成品油倉儲方面已有突破,下一步計劃開展成品油零售業務;陜西延長石油打入陜西高速公路加油系統,并與殼牌聯合拓展在陜西和四川的油品銷售終端業務等。今后,隨著內資外資、國有民營,特別是一些國外石油巨頭和大型國有企業加快進入國內石油終端市場,市場競爭形勢將會越來越激烈。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石油 石油企業 油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