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油價大跌,可能是各國及投資者最為關注的事情。因為,從今年6月20日起至今,不僅國際原油價格在4個月內跌去了25%左右,而且在10月15日,國際原油的價格跌到80美元以下的水平。
由于原油價格的暴跌觸及到全球各國重大的利益關系變化,由此對原油價格暴跌的解釋與言論也就風起云涌。有“陰謀論”認為,原油價格暴跌是美國及沙特阿拉伯聯合起來對付俄羅斯的陰謀。因為,按照俄羅斯的原油開采成本及經濟狀況,原油的價格只要跌到80美元以下,就會對俄羅斯經濟造成重大打擊。這也是對俄羅斯的經濟最大的制裁。所以,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揚言,國際原油的價格跌到80美元以下,對世界經濟是一次最大的災難。
而國際能源(IEA)最近發表的一份月報指出,國際原油價格保持在80美元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根據IEA的估算,油價處于80美元,全球約2.8%的生產將不合乎經濟原則(即生產者無利可圖),涉及的原油達每天260萬桶,受影響的國家和單位包括加拿大、俄羅斯、英國、中國(在岸),以至尼日利亞(離岸)。美國、巴西和墨西哥的深海鉆探計劃,面對80美元油價也難獨善其身。IEA也認為國際油價應該保持在80美元水平上。
現在我們要問的是,難道80美元就是國際原油價格的底線嗎?那么這個底線是由什么決定的?或者說,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又是如何決定的,是成本定價,還是金融定價?如果國際原油價格在80美元以上,對誰有利?誰的利益會受損;如果國際原油價格跌在80美元以下,對誰有利?誰的利益又會受損?
其實,近幾十年來,盡管國際上石油開采的成本一直在上升,但國際油價從來就不是成本定價的,而是金融定價,其價格波幅相當巨大。比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油價當時從每桶145美元狂跌至36美元。后來幾年,油價一直卻維持在100美元以上的水平。當油價暴跌到36美元時,沒有看到哪個國家的石油企業而破產,但是當前油價維持在100美元之上的水平時,一些產油國家則成了暴發戶。而國際油價之所以會長期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與產油企業成本及市場供求關系不是太大,而更多的是國際石油輸出國壟斷定價的結果,再加上有石油期貨來左右,但是讓這種石油的壟斷性定價如魚得水。在這種情況下,石油輸出國可大獲其利,如俄羅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而中國、美國、歐洲及日本石油需求國的利益則大幅受損害,買同樣多的油,付出成本更高。這不僅不利這些國國家的消費者,也會嚴重損害這些國家及全球的經濟增長。
但是俄羅斯及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在高油價下,這些國家不僅賺得盤滿盆滿,也讓這些國家的政策治理就擴張得心應手。所以,當油價下跌時,特別是暴跌時,他們就說不干了,就對全球市場放出狠話。因為這個油價市場是由預期來決定,并希望以此來左右預期。有人分析,如果油價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水平,俄羅斯政策的財政就能夠高枕無憂。但是如果油價低于100美元,俄羅斯便不可能在財政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維持原有的開支規模;要么節衣縮食,要么財政赤字激增,兩個結果對俄羅斯經濟民生都會造成沉重打擊。委內瑞拉的情況也是如此。所以油價暴跌,類似這類國家叫得最兇。但是油價維持如此高的水平,對石油需求國來說,就得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尤其是中國更為如此。因為,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除美國之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大國之一,對外依存度也在58%以上。如果中國的人均石油消費最提高,中國石油消費的對依存率更是會高。所以,國際油價的暴跌,中國應該是最大受益者(因為,隨著美國頁巖氣開發利用,美國也可能石油出口,由消費國轉向為出口國)。它不僅可能全面降低企業成本,也直接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這些對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是相當有利的事情。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決不要受各種無端言論所影響,特別是不要用陰謀論來解釋油價的下跌。
可以說,隨著最近的美元持續走強、美國頁巖氣全面開發利用、及美國對全球石油的需求減弱,即使地緣政治紛爭不斷,但國際油價的下跌估計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在當前國際市場的買方需求不足、賣方競爭加劇、原油市場供給趨于過剩的情況下,如果國際石油期貨市場油價也看跌,那么這更容易推低國際油價未來趨勢。國際油價是否會在80美元這個水平,就在于各方利益關系的激烈博弈。對此,國內市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與國際市場那些主張高油價的國家瞎起哄。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