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如何看待美國對中國光伏貿易的“死磕”

2014-10-21 09:25:46 搜狐博客   作者: 白明  
  近些年來,中國光伏業在迅速成長的同時,在國際市場上也遇到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特別是與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影響最大。與中歐之間就光伏貿易最終達成妥協不同,中美之間在光伏貿易上的糾紛不僅至今還看不到解決的希望,而且還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的光伏在美國市場遇到了“死磕”。

眾所周知,2012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做出反傾銷、反補貼終裁,分別征收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以及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此舉對中國光伏業造成巨大沖擊,一些企業因此而關門歇業,更多的企業則艱難度日。在國家支持下,前段時間中國光伏業也通過發展分布式發電、開辟新市場、兼并重組、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等辦法積極展開自救。目前看來,自救的效果還不錯,有些企業還活得很滋潤,甚至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決賽場地上,都看到了“中國英利”品牌太陽能發電產品的巨幅廣告。

世界貿易組織在前段時間發布的一份裁決報告指出,2012年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發起的反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了不當關稅,但美國似乎也不給世貿組織面子,在光伏貿易糾紛上不僅與中國“死磕”,而且也與世貿組織“死磕”。一方面,從反補貼角度來看,2014年6月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晶體硅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初步裁決,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產品獲得不公平政府補貼,將立即征收18.56%至35.21%的反補貼關稅。另一方面,從反傾銷角度來看,2014年7月25日,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說,初步認定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為26.33%至165.04%。至此,美國展開了針對中國光伏的第二輪“雙反”。

毋庸置疑,中國的光伏進入美國市場的確會給當地帶來某些就業機會,特別是在安裝、銷售、售后服務等領域帶來的就業機會更多,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光伏也給美國的消費者省下了不少錢,美國以“雙反”方式對中國光伏展開“死磕”的確會讓自己磕出些血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為什么還對中國的光伏不依不饒?根本出發點還是要將中國的光伏業趕盡殺絕,至少先將中國的光伏趕出美國市場。應當看到,在對中國光伏發起第二輪“雙反”的同時,美國也認定來自中國臺灣的光伏傾銷幅度為27.59%至44.18%。有一點值得注意,目前對中國臺灣的出口占中國大陸光伏硅片出口額的近65%,美國對中國臺灣的光伏進行“雙反”實際上還是力求打壓中國大陸光伏業的“繞道”出口。不難看出,無論是反傾銷還是反補貼,也無論是對直接進口還是對“繞道”進口,這兩輪“雙反”都只不過美國對中國的光伏持續進行封殺的手段,而手段最終要服從于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讓美國的光伏業戰勝中國的同行。

同行既可以是冤家,也可以是伙伴,在中美兩國光伏貿易糾紛上,看來美國方面還沒有把握好這個分寸。按照對抗博弈的思路,美國在光伏案上可以說是不惜以“自損八百”為代價來對中國同行來一個“殺敵一千”,就這一點而言美方或許是占了便宜,但結果卻是“雙輸”。這種“便宜”到頭來也只是看哪一方輸得多,少輸為勝。然而,按照合作博弈的思路,如果美國在光伏貿易上愿意與中國更多溝通,尋求一個對于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解決辦法,結果很有可能是“雙贏”。事實上,正是按照合作博弈的思路,中國和歐盟去年以中國企業在價格和數量雙承諾的方式解決了在光伏貿易上的糾紛。據了解,也有中國企業曾表示希望與美方達成類似的價格承諾,但卻并沒有得到對方的積極回應。看來,美方是“死磕”定了。

或許,美國還認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是會算大賬,但這只是從預期收益上單方面算“大帳”,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一根筋”的美國人似乎還沒有看到需要為此而額外支付的“成本”。例如,按照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發表的聲明,由這一裁決所導致的太陽能產品價格上漲將會阻礙美國清潔能源的發展。又如,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中國雖然不會動不動就采取貿易報復行為,但如果美國方面對于中國光伏做得過火,很可能會破壞了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氣氛。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了相互溝通解決問題的氣氛,那么一切事情只好公事公辦。還記得前些年美國對中國發起輪胎特保案之后不久,中國方面根據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條例,也于2009年9月13日對進口自美國的肉雞產品和部分汽車產品啟動了反傾銷、反補貼的立案審查程序。什么叫公事公辦?這就叫公事公辦。

總之,在光伏貿易糾紛上美國有“死磕”的自由,愿意磕得頭破血流也沒人攔得住,而中國光伏業雖然會因此而受到沖擊,但倒也不怕什么“死磕”,只是希望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求一個和氣生財罷了。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美國,中國光伏,光伏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