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在京舉行。會議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9個方面全面闡釋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能源行業企業如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將是能源發展的新課題。
能源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這是會議從資源環境約束方面對新常態的表述。
以“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和“環境承載能力”的角度來說明經濟發展新常態,這表明我國不再糾結于經濟增速,而是對經濟發展的手段和目的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要求促使資源的利用和能源發展必須更加理性。
今年以來,我國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意在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中明確了要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加快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重點實施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綠色低碳、創新驅動四大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既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此次提出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和“藍天凈水”正是未來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的任務和目標。此外,會議還明確,明年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具體而言,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能源方面,煤炭產業“黃金十年”的發展吸引大量資金涌入,但這也導致目前煤炭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據統計,我國煤炭產能已遠超50億噸。與此同時,煤炭企業經營困難。今年1至8月,全國煤炭行業利潤同比下降46%,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接近70%。
這或許正是會議所提“結構調整陣痛顯現”,而這也是能源轉型升級必經之痛。
“三大戰略”是能源發展重要機遇
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其中明確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
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與能源發展均關系密切。
“一帶一路”所經之處不僅有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產出國,如沙特阿拉伯、哈薩克斯坦等,也有著如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潛力巨大的赤道和北極地區。“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推動我國資本出海,參與海外建設,也利于我國石油、天然氣、核電企業“走出去”。
京津冀地區當前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等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今年2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題聽取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并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
其中明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12月1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二次會議上表示,協作小組第一次會議以來,國家能源局完善了大氣污染防治配套措施,加大了能源領域政策支持力度,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限期供應國V標準車用汽、柴油。推動這些區域限制銷售和使用高灰分、高硫分的散煤,增加這些區域外來電力。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更加積極支持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實施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保障長三角區域天然氣供應,推動長三角區域成品油質量升級,支持長三角區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支持重點輸電通道建設,增加外來電,支持長三角區域推動能源體制機制改革。
長江水系是我國大型水電站所在。今年6~7月,除三峽電站外的我國裝機最大的3座電站———糯扎渡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先后投產。9月,國務院發布了《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其中明確,要打造沿江綠色能源產業帶。積極開發利用水電,以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等為重點,加快水電基地和送出通道建設。同時,加快內蒙古西部至華中煤運通道建設,在中游地區適度規劃布局大型高效清潔燃煤電站,增加電力、天然氣等輸入能力。推進頁巖氣勘查開發,穩步推進沿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設。
會議重點提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意味著這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將在明年進入到實施階段,能源發展或將側重“三大戰略”。同時,“三大戰略”也將為能源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能源企業要適應投融資創新要求
會議指出,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后,傳統產業相對飽和,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于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為此要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二是創新要實,三是政策要寬。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等領域改革。
在11月末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中,能源領域創新投融資方式已有體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3次對指導意見進行了解讀,也足見其重要性。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日前表示,指導意見針對包括能源設施在內的7個重點領域提出了吸引社會投資的政策措施,這些領域大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發展還不夠充分,進入還存在一定困難和障礙。
在此之前,1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本)》新聞發布會,表示此次修訂項目目錄共取消、下放38項核準權限。據了解,2013、2014年2年時間里,中央層面核準項目數量已減少近76%。此次項目目錄修訂,對能源項目核準權限進行了較大改動。電力領域除核電和大型水電核準權限仍在中央層面,火電站、熱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以及部分水電站、電網工程項目核準權限均下放到省級政府或地方政府。
1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今年第三批簡政放權措施,再次取消和下放108項主要涉及投資、經營、就業等的審批事項。
不難預見,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未來能源投資市場將更為開放。新常態下,能源行業企業需主動適應逐步放寬的能源投資環境,積極創新投融資方式,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從新常態的適應者變為引領者。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