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多視角看美“全方位能源戰略”

2014-12-22 09:11:38 學習時報

今年5月,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對外發布了《全方位能源戰略——通向可持續經濟發展之路》的政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開門見山,將“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增強能源安全”以及“發展低碳技術、為清潔能源未來發展奠基”作為放眼長遠的戰略支點,將保障能源安全作為立足當下的戰術策略,將“國際領導力”作為戰略的根本目標。作為最具影響力的大國,美國為自身及世界未來能源擘畫的“頂層設計”,甫一問世即引起各方關注。

短期視角:宏觀經濟狀況與油價走勢并未“松綁”

美國積極推動“全方位能源戰略”,既有面向未來的前瞻,也基于對歷史的審視。石油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被廣泛使用以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雖在不同時期表現不同,但這種關系從未中斷。二戰結束后,長期的低油價為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繁榮提供了重要基礎,兩次石油危機導致的油價劇烈波動,對工業化國家的經濟造成重創。從那時起美國從戰略層面謀求“能源獨立”,意圖規避油價劇烈波動對經濟發展的沖擊。

2008年之前油價一路走高,客觀上對美國經濟產生抑制作用,但也刺激了頁巖油氣的“井噴”式發展,在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性經濟衰退中,美國依靠這一新經濟增長點和低廉的能源成本,再度發力制造業的復興,不但帶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更直接拉動美國gdp增長,率先走出經濟低迷的泥潭。

伴隨著美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靜悄悄”的革命,其國內石油需求減少、生物燃料使用增多,電力汽車等石油替代品增加等客觀現實,使美國經濟對全球長期油價波動的承受力正在增強。美國打造的“全方位”多元能源保障體系,將在一定程度上稀釋油價劇烈波動對其國內宏觀經濟的負外部性影響。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下跌,預示著石油價格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美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和頁巖油氣生產大國,其經濟發展與油價的互動關系頗受人關注。但從短期來看,美國經濟與全球油價波動緊密相連的狀況不會馬上改變。綜合考量能源供給“可持續性”、“可靠性”、“可承受性”和“地緣政治”的四重因素,美國乃至全球其他經濟體短期內抗擊油價大幅波動的能力仍缺乏彈性。其根源在于,短期內一國的能源需求增長缺乏彈性。

報告認為,在日漸形成的全球原油市場中,油價沖擊具有多種宏觀經濟渠道。從財富渠道看,短期的油價沖擊會拉高經濟體內石油進口資金,更多用于石油貿易的資金流出本國,進而降低gdp;而從需求渠道看,油價沖擊會改變國內的消費需求,甚或導致短期失業增加等“多米諾”效應;從供給渠道看,油價沖擊可能會重創能源密集型企業,乃至削弱經濟發展基礎。

因此,從能源戰略意圖與動向上看,未來美國希望通過降低石油凈進口份額與多元化能源供給,來全方位“對沖”油價波動的影響。但身處開放條件下的國際石油市場,加之國內對零售市場放松管制背景下,美國能在多大程度上留下“獨善其身”的價格空間?至少目前來看,美國的戰略在保證石油持續供給,防止丹尼爾·耶金警示的“累積性供應中斷”作用,明顯大于短期內影響油價的作用。

中期視角:強化天然氣在燃料結構轉換中的過渡性定位

經濟最佳與環境最優是一對矛盾,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凝視當下,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已帶來了巨大的外部成本。比如,美國87%的二氧化碳排放與能源有關,94%的甲烷排放來自于化石燃料。若人類果真邁向杰里米·里夫金所預見的“后碳”社會,兼具化石能源屬性和清潔能源屬性的天然氣,勢必承擔起能源轉型中的過渡性燃料這一歷史使命。

目前,美國石油、天然氣和其他液化燃料的總產量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而從全世界來看,隨著天然氣資源大量發現以及液化、運輸等技術的發展,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的市場需求不斷被激發,天然氣貿易正從一項局部性業務,日益發展為極具靈活性的全球性業務,國際能源署曾經預言的“天然氣黃金時代”有望成為現實。

2011年7月,日本發生福島核電站事故,加重了人們對核能這一清潔能源的憂慮,全球能源格局再次悄然“洗牌”。美國很久之前就把籌碼押在天然氣開發上,依靠頁巖氣帶來的底氣,報告強化了天然氣作為過渡性燃料的戰略定位,其“未雨綢繆”之意顯而易見:既回應遠期“第三次工業革命”能源“去碳化”的大勢,也意在形塑安全完備的能源“梯次鏈條”,還在為掌控未來天然氣全球市場定價主導權作先期鋪墊。

美方統計顯示,2005—2013年間,美國碳排放量約減少了一半。其根源在于美國近年來能源結構的轉變——從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模式轉變為天然氣為主、風力和太陽能為輔的能源結構。隨著美國燃氣發電比例的穩步提升,其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和清潔化趨勢進一步彰顯。

能收獲這一局面,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早在一戰結束不久,美國就孕育了領先世界的“卡伯特低溫學”技術,為幾十年后的天然氣液化奠定了基礎。在頁巖氣產業上,美國經過了近30年的技術積淀,才取得關鍵性突破,造就目前量多價廉的頁巖氣生產態勢。借力《天然氣政策法案》《清潔空氣法案》等,放松天然氣市場價格監管,支持鼓勵天然氣產業發展和使用,美國的天然氣生產消費才步入良性循環。由此帶來的溫室氣體減排大幅下降,讓美國在過去不愿涉足的全球氣候談判中占據了主導權。

長期視角:布局可再生能源以掌握國際領導力

早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困境之中,美國卡特政府便開始了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探路之旅。雖然道阻且長,可再生能源命運多舛,但線索一直沒有中斷。在新世紀石油價格高企、氣候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也更加受人矚目。報告在展望未來清潔發展目標時,特別強調美國要在可再生能源技術上取得領先。

報告顯示,美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取向有四。一是價格杠桿。例如在電價領域,強化廢氣排放和電價間的關聯機制,使得風電、太陽能發電更具競爭力。二是稅收政策。降低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稅率。三是聚焦交通。明確可再生能源在交通業轉型中的引領作用,突出混合動力電車、電動汽車、氫能、生物質能燃料,作為替代性交通能源的選擇。四是強化技術標準和法律規制。制定和修改《可再生燃料標準(rfs)》《能源獨立和安全法案》。

丹尼爾·耶金的統計也顯示,截至2011年,美國37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出臺可再生能源配比標準。在自發的市場機制外,美國正加大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宏觀引領和政策調節。盡管可再生能源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無法成為全球主導性能源,但在戰略布局上,它絕不是一枚可有可無的“閑子”。美國在此領域的“深耕”,目的在于通過標準制定、技術領先和占據道義優勢,錨定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國際領導地位。

逆向視角:能效提升激勵“內生性”增長

“全方位能源戰略”除了開源,同樣重視節流,即提高能源效率。目前,美國1美元gdp能耗為1970年的一半。其原因:一是美國產業結構轉型自發導致能源強度的逐年下降;二是政府借助經濟激勵措施將能耗成本內部化,倒逼企業提高能效。

近年來,美國在汽車領域推行“第二輪重型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意在降低巨大的交通能源消耗。日本也曾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提高能效上取得明顯成效,1997—2003年間,僅電視機這種小家電的能耗就提高了26%。相比粗放的外延式“開源”,精細的內生式“挖潛”之路更值得重視。對飽受能源環境壓力的新興經濟體而言,更是一條值得大力推行的能源法則。

中國視角:國家戰略思維引導發展

美國“全方位能源戰略”,是保障其能源安全和布局未來全球能源領導力的戰略綱領。以中國視角來觀察,其從短期、中期、長期多時段綜合考量的復合思維,有許多地方值得借鑒。美國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增強能源自給能力、構筑多元保障體系、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籌劃綠色能源未來等方面的具體舉措,對中國正在進行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也有頗多啟發。

但我們更需看到,中國與美國國情上的諸多差異,決定了我們難以過度照搬美國的做法,而必須立足自身條件,擇善而從。從能源結構(組合)上看,美國近十年出現的“非常規油氣”革命,不是中國能簡單復制的,故而中國在運籌能源發展時,就不能簡單照搬美國經驗,過分強調“非常規”的當下價值。從能源供需矛盾來看,美國依靠國內油氣產量的大幅攀升,能源進出口的“攻守之勢”已完全逆轉,而對中國而言,油氣對外依存度持續走高的趨勢難以短期扭轉,因此更應該在能源結構優化、效率提升等方面下大力氣,依靠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轉型,在考慮短期能源及時供給的同時,為長遠能源發展爭取更大的騰挪空間。

美國“全方位能源戰略”與此前的“能源獨立”戰略有內在的聯系,是其國內政治生態、世界地緣政治與能源格局復雜博弈的產物,也是美國維護其超級大國地位的又一戰略支點。在開放的全球化時代,“能源獨立”只是一種戰略立意,而不會成為現實的選擇,其結果也只是世界能源競合體系中的相對獨立,而不是自我封閉的“關門主義”。理解了這一點,就更能明白美國“全方位能源戰略”隱含的深意,也能更清晰地認識到,在當下和今后的世界能源格局中,中國應該有何作為。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