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WTI原油期貨價格險些跌破55美元/桶。自6月以來,國際油價已經腰斬,成為本輪大宗商品熊市中的領跑者,其下跌速度可與2008—2009年那一波行情相媲美,油價離2009年的低點也僅有15美元/桶。作為大宗商品的“領頭羊”,原油已經把許多品種領到“深溝”中,但筆者認為,目前形成商品熊市的主要因素還未消散。
就各大經濟體的現況而言,美國在經濟復蘇進程中一枝獨秀,而歐洲與新興經濟體甚至還未能從次貸的不利影響中掙脫出來。美國商務部圣誕節前公布的第三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增長終值大幅上修至5.0%,創下過去11年以來之最,遠遠超出市場預期的4.3%。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速為4.6%,在過去兩個季度中,美國GDP平均增長率為4.8%,創下自2003年中期以來最好的6個月表現,即便市場上還有不少機構在詬病美國的貨幣政策可能帶來新危機,但僅看消費支出對這一季度GDP的貢獻就可以知道,消費力度恢復強勁,同時就業市場的改進也頗有成效,是1999年以來最佳的一年。
但這樣的好事顯然沒有發生在美國的盟友身上,12月24日公布的法國11月失業人數增加至348.8萬人,觸及紀錄高點。對更為廣大的歐元區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來說,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對消費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
除了下游需求萎縮之外,供應端的持續增長直接導致了原油的長期過剩,OPEC面對低油價并沒有采取慣用的減價措施,其態度之堅決令人稱奇。無論打壓油價的背后邏輯是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抗衡,還是OPEC與美國不斷提速的原油產量之間的紛爭,能源市場眼下確實不缺油。
EIA周三公布的原油庫存數據大幅增加了726.7萬桶,遠超市場預期。油價的暴跌正逐步影響到上游投資,多家國際大型石油公司紛紛進行收縮,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決定推遲投資北海Snorre油田的計劃;雪佛龍也正在重新評估北海Rosebank項目的經濟效益;道達爾將無限期擱置高成本的加拿大油砂項目,諸如此類。但由于原油產業的特性,抵制上游投資的支撐作用傳導緩慢,預計在短期之內還很難看到主要能源價格出現轉機。
原油市場不景氣,拖累了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寬松的貨幣環境沒有帶來全球范圍的通貨膨脹,在能化產品、有色、黑色等許多品種上,熊市的陰影仍然籠罩著。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