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火電
  • 火電“近零排放”是真的“大躍進”了嗎?

火電“近零排放”是真的“大躍進”了嗎?

2014-12-30 09:21:17 鳳凰財經   作者: 胡學萃  

12月27日,當鳳凰財經記者于今年內第二次見到國電清新董事長張開元時,他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就在12月20日,國電清新自主研發的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SPC-3D)在北京召開了專家評審會。

據他介紹,這個包括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環保部科技司和環評中心代表參加的評審會,由15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認為,該技術對現役火電機組提效改造及新建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具有良好的推廣和使用價值。

按照張開元的說法,這個技術不同于以往的“串糖葫蘆”式脫硫脫硝改造,而是只需要在原來的脫硫塔內部換掉脫硫塔芯即可,“別的地方基本不用動。”

而在此之前,我國火電廠所進行的脫硫脫硝改造,都必須“一個設備再套一個設備,久而久之企業承受不了”。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如今的火電廠要做到“超低排放”或“近零排放”,度電成本要增加一分錢。而張開元告訴鳳凰財經記者,國電清新的這項技術,在建設過程中能減少約40%的成本,運行過程中不僅能做到能耗更低、更能通過系統優化節省運營成本70%以上。

就在12月27日舉行的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張開元不僅向與會者拋出了這個“省錢”的技術發明,還憧憬著未來的火電廠環保改造,能將脫硫、脫硝、除塵和排除重金屬污染這四個步驟一氣呵成。

截至目前,該技術已經在山西大唐國際云岡熱電有限公司的一套30萬千瓦機組上成功運行并進行了現場測試。監測結果顯示,4臺泵同時啟動時,新技術二氧化硫排放達到20毫克/立方米以下,粉塵排放達到3毫克/立方米左右。

“(二氧化硫排放)不僅僅達到35毫克,我們最新簽的合同是20毫克,20毫克可以做到,我們在實驗室做的是10毫克以下。”張開元說。

“近零排放”“大躍進”?

火電“近零排放”,也叫火電“超低排放”,就是提出以天然氣發電機組的排放標準來要求燃煤火電機組。按照燃氣輪機組的排放限值,煙塵排放濃度不大于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不大于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大于50毫克/立方米。

自從今年3月國家提出京津冀等地區實行特別排放限值、沿海地區實行“近零排放”的要求后,“近零排放”幾乎一夜之間成為一個時髦詞匯,也成為火電廠競相追逐的目標。

今年6月19日,浙江省發改委發布了浙能嘉興電廠8號機組實現“近零排放”的消息,成為我國投產的首套包萬千瓦燃煤機組煙氣超低排放裝置。緊接著,神華國華[-0.65%]舟山電廠4號機組正式移交生產,據稱是國內首臺新建的“近零排放”燃煤發電機組。此后,一股“近零排放”的建設或改造風,迅速席卷至廣東、江蘇、山東、山西、陜西、四川等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然而,就在全國各地“近零排放”開展得“如火如荼”之時,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在《中國能源報》上發表《煤電近零排放不科學》一文,給所謂的‘近零排放’當頭澆了一盆冷水。王志軒認為,“‘近零排放’的概念不清,一般是以“燃機排放標準”作為依據,對排放標準的表面化錯誤理解造成荒謬的結果。

王志軒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企業“自我加壓”的背后,實際上是一種出于保護煤電而上演的“保衛戰”,是為了生存發展并避免更大損失而提出并實施的一種競爭性戰術。最后企業的這種“戰術”在環保產業界、媒體、專家的共同熱捧下,在部門地方政府的行政要求下,逐步演變成了企業主動或被動表現出的爭先恐后搞‘近零排放’的局面。這種“正反饋”式的機制,在中國正上演著一場讓全世界為之瞠目結舌的火電廠“近零排放”“大躍進”。

“有的是為了獲得對企業當前或者未來發展有利新的煤電項目的審批,有的是為了現有煤電的生存以防止過度關停還處于‘青壯年’且有良好效益的煤電機組,有的是害怕政府讓企業實施燃氣替代煤電從而付出比‘近零排放’高出約數十倍的成本。”王志軒說。

擔心與希望并存

王志軒的擔心還有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成本。他認為,從現有的已經“實現”了“近零排放”所采用的技術來看,不外乎對已有技術和設備潛力的挖掘、輔機的改造、系統優化、“大馬拉小車”式的設備擴容、材料改進和昂貴設備的使用等這幾種手段。“例如,除塵要采用的濕式電除塵器已在我國冶金等行業有過廣泛應用,但在電力行業,除了日本個別電廠采用之外,并不是普遍采用。”王志軒說。

在12月27日的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北京博奇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顏炳利也表達了同樣的擔心。“脫硫達到‘近零排放’的標準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它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

據顏炳利介紹,從2004年開始,我國政策對于火電脫硫給出的排放標準經歷了400毫克、200毫克,到100毫克、50毫克幾個臺階后,控制到現在的35毫克,有個別地區和企業“自我加壓”追求20毫克甚至10毫克。“從400毫克到35毫克每一輪的指標提高都意味著所有火電廠的脫硫設施進行一次大的升級改造,從2004年每千瓦200元,到每千瓦100元。”按顏炳利算的這筆賬,一座裝機百萬千瓦的火電廠,僅脫硫一項就要耗費1億元。

而脫硝則是近幾年才剛剛興起,我國首輪脫硝要求到2014年7月份截止,這批企業氮氧化物排放要達到100毫克/立方米以下。“這就意味著,好多企業剛剛結束100毫克指標,馬上就要面臨50毫克。”顏炳利說,50毫克指標對發電廠,不僅僅是催化劑簡單加層的問題,還要對鍋爐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例如等離子點火技術等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眾所周知,火電機組環保改造最大的麻煩除了投入大之外,能耗也高,僅脫硫過程中的耗電率一般就在1.2%左右。而張開元表示,國電清新創新的上述新技術能夠將脫硫和除塵兩項內容加起來的耗電率控制在1.1%以內。

顏炳利的擔心,還有如今脫硝普遍使用的釩鈦類催化劑。“這類催化劑的使用壽命2.5萬小時,即使經過一次再生處理也不會超過5萬小時,此外關于這類催化劑的無害化處理,政府和行業還沒有處理辦法。我們可能治理了煙氣污染,又造成另一種污染。”顏炳利說。王志軒也表示,氮氧化物控制仍采用常規選擇性催化還原法,增加了催化劑用量。


關于粉塵的處理,如今普遍采用的除塵技術,也就是王志軒所說的濕式電除塵,實際上是電除塵器的演變,在并未經過充分實驗的情況下就直接用在了工業產品上。“它到底行不行,使用壽命如何,未來長期運行當中會帶來什么影響,我們都不知道。”顏炳利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我國對于20毫克以下的粉塵還沒有如此精密的儀器去準確測量,“也就是說到底是20毫克還是18毫克誰也說不準。”因此,顏炳利呼吁,對于“近零排放”的標準要在技術標準和檢驗標準方面進行規范,這樣才能減少重復投資,才能夠保證“近零排放”指標的真正實現。

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則表示,“近零排放”方興未艾,社會還是應該支持這樣的概念,讓電廠朝著更加清潔的方向發展。他認為電力行業在污染防治方面確實走在了重點行業前面,帶了一個好頭,希望“近零排放”這樣的概念在鋼鐵、建材、玻璃等各行業推開。“如果這些行業都能像電力行業這樣去挖掘更有效更清潔的技術,對我們的污染防治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從全社會來說,我們是要算總賬的。”柴發合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火電 近零排放